夏侯渊吧 关注:8,073贴子:616,268
  • 2回复贴,共1

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9-06 00:58回复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凡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战乱动荡,经济衰退,中国经济重心开始了第一次南移,随之农田水利建设也向江南推进,这一变化不仅直接促进了后来“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当时的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们今天合理开发利用江南水利资源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行屯田,只数年即收到仓满粮丰“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的效果曹操在许昌屯田引用的浇灌水源是颖水支流,如洧水眆水等,由于有完善的水利建设,所以当年就得谷百万斛,于是设置典农中郎将,专管农田开发,州郡都设属官,形成“有数千万斛以充兵戎之用”的局面,可见军事目的是明显的后以淮水为界南北分立,淮河流域的开发和水利建设多和屯田有关,而这些水利建设的目的就是直接为军事服务在南方任命刘馥为扬州刺史,在江淮间大兴屯田,修治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堰塘浇灌稻田各地官吏亦相继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如豫州刺史贾逵兴汝水水利并开运渠三百余里;沛郡太守兴汴泗水利,开稻田;正始二年邓艾用军队屯田淮颖水利,预备伐吴的军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占据江东的孙吴,地广人稀,亦患缺粮,因此也很重视屯田,史载取荆州后,曾在澧水支流涔水旁开涔坪屯,筑坝拦涔水溉田数千顷,促进了这一带早期的开发西晋以后内地屯田减少,而南北分裂时,江淮间仍有屯田,如芍陂历代屯田东晋时开始在东阳石鳖屯田,并延续到后代,“淮南军防粮廪充足”
    屯田主要是引水浇灌,水利工程多是沿江沿河修建一些浇灌沟渠而江淮之间多立塘堰引水浇灌历史上这一地区所属县邑,多以屯田都尉治理,为了发展农业,屯田官吏组织百姓修建了大批塘堰水陂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吴陂塘,七门塘,东兴塘,涂塘瓦梁堰,陈公塘裘塘邵伯埭,白水塘,射陂,洪泽陂,破釜塘,芍陂,还有固始县的古期思灌区和茹陂等除见于史书记载之外,还有许多民间兴修的中小型水利设施
    史载东汉章帝时马棱为广陵太守,就开始修陂湖浇灌献帝初年陈登为广陵太守,十余年间在扬州淮安之间大兴水利,“浚搪筑陂四周九十里,灌田千余顷……陂水散三十之汊,为利甚溥”后代流传下来不少有关他开发水利的事迹陈登兴修水利多在今江苏北部,稍后于陈登,刘馥于建安五年任扬州刺史,在今安徽中部,“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以溉稻田”,前后经营七八年;茹陂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现代这里有一个灌区但茹陂仅存遗迹;七门堰在今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相传创始于西汉初,延续了两千多年,明清时和另外三堰一起可浇灌农田两万余顷,现今纳入淠史杭灌区;吴塘又名吴陂,在今潜山县西二十里刘馥以后,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以后入吴,也在这里种稻,《三国志吴书华传》载西晋咸宁四年,晋兵破皖城,同时破坏了临近的屯田据点,一次竟然“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这些被破坏的稻田,可能都是利用吴塘浇灌的稻田
    更有名的是芍陂浇灌,芍陂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东汉王景曾引此水浇灌庐江稻田刘馥修治以后,西晋初刘颂东晋末年毛修之等都修浚过芍陂,东晋时人称之为龙泉陂,史载“龙泉之陂,良畴万顷”《水经注肥水注》中有对芍陂较具体的记载,当时陂围长一百二十余里,有五个水门,西南一门是主要水源,泄水分淠水入陂的口门,其余四个门是引水浇灌的水门,其中东北和正北的两门和肥水可以通流后世历代都对芍陂进行修治,1949年以后在此兴建了淠史杭灌区芍陂至今仍浇灌着近六十八万亩的农田,是安徽省境内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之一魏晋时期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例如东晋朝廷为了在江南站稳脚跟,巩固偏安政权,对农业生产也不敢放松,曾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所以地方官吏多能注重兴修水利工程浇灌农业,东晋王朝又偏安于江南,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星罗棋布除了寿春的芍陂外,吴兴乌程的荻塘吴兴塘,襄阳的六门堰石堰马人陂,均是灌田数千顷数万顷的闻名水利工程正是这些完善的水利工程,使东晋末年才再度呈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的局面“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说法,正是当时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2楼2011-09-06 00:59
    回复
      淮北流域水利工程的发展,也为淮南水利建设提供了基础史载曹魏时邓艾在淮颖沿岸屯田,从正始二年开始,全部采用军屯,屯军共五万人,其中淮南三万人,淮北二万人,在淮南是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眊水四百余里”,就是东从凤阳定远一带,西至淠河四百多里是屯田的范围,利用芍陂在内的一系列湖陂引灌《水经注淮水注》记淮南这一带的陂湖有今霍邱境内的穷陂;今寿春县以西,颖口以东的苍陵灌区,南朝梁时曾于此大兴屯田,灌田四千余顷,每年收谷百余万石;钟离以东,有今洪泽湖地区的白水塘石鳖屯也是邓艾所建,据说他还在四周筑塘四十九所东晋永和五年,北中郎将徐州刺史荀羡“北镇淮阴,屯田玉东阳之石鳖”,当时屯田的浇灌水源就是白水塘有八水门,溉田一万两千顷刘宋元嘉二十七年,曾蓄塘水,计划灌北魏兵北齐时复修石鳖屯,每年收谷九十万石后历代都修茸臻治,成为洪泽湖流域的一大水利工程
      


      3楼2011-09-06 0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