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出土于东阳古城遗址东南一座西汉古墓。该图计两块,纵向置棺盖上。一块长188 厘米、宽45.3厘米、厚3.5厘米。左方刻有圆日与金乌,金乌的头尾在圆日的两边,上首和右首分布9 个小日,左上一人捷奔,类似“羿射九日”。右方刻有圆月,月中有蟾蜍、白兔和半弧形线条,下有一人,如同“嫦娥奔月”。圆月后面分布七颗星辰,三颗连成直线,另四颗斜角排列。日月之间有三条鱼形图案,另一块,长188 厘米,宽28.2 厘米,厚3厘米。主体是两条带翼的飞龙。左方排列三颗三角形的星辰,以线条连接;右方亦有高低参差的三颗星辰。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考证,认为上述星象图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 年)一颗彗星纪录大致吻合,从而断定其为彗星运行图,运行轨迹由东向西。以前公认公元66 年的耶鲁撒冷彗星图为世之最早者,而盱眙东阳出土之图比它更早110年。图上彗星尾部被月遮掩一部分,说明当时已有人发现彗星比月亮更为遥远。该图被定名为“盱眙星象图”,属国家一级出土文物。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考证,认为上述星象图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 年)一颗彗星纪录大致吻合,从而断定其为彗星运行图,运行轨迹由东向西。以前公认公元66 年的耶鲁撒冷彗星图为世之最早者,而盱眙东阳出土之图比它更早110年。图上彗星尾部被月遮掩一部分,说明当时已有人发现彗星比月亮更为遥远。该图被定名为“盱眙星象图”,属国家一级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