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制度决定论在现今社会舆论广泛流行,包括学术界的许多学者都认为,一个国家民囘族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先进的政治制度。但笔者认为,此论断过于片面,它忽视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文化的战略重组。任何制度只有建立在全民普遍认同的理性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焕发生命力。
制度决定论将社会当作纯客观的物质世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设计某种程序和原则就能支配事物按制度设定的路线发展,沿着一条既定的轨迹机械地运转。这是典型的机械数理思维。它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人从本质上讲,是主观的人,目的的人。人是以思维的形式存在而区别与动植物,它并非可按照固定的模式以预想的状态生长。
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囘由意志,人的行为是由灵动的思维和变化的情感支配。思想意识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无规则的转换,没有预知性,它不是固定刚性的规则模式可以左右的。主观意识是自囘由流淌而不拘形式的,不可能按照人为设计的架构和轨迹线形机械地运动。
而制度决定论以为可以用外在的一套规则体囘系控制规范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将整个社会群体带入预先设定的良性发展路线,从而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此论断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机械模型。试图以外在的某种刚性结构的机制来主囘宰制约人类社会按预定的制度理想模式发展。
把政治制度作为普适的真理来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忽视了,人是由思想意识支配的,而思想体囘系是由人内心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主观理性意志建构的。人最终遵从的是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趋向和思想理念。法制社会和民囘主制度的建立和成熟是以法理文化和民囘主意识的普及为先决条件,否则其制度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接受,制度也只能成为没有实效的形式和架子。
制度想要有效地调动大众,整合社会,必须先在人民心中形成权威,将理性原则变成生活方式和公共意识。而制度权威的树立离不开文化的理性建构,因为文化涵盖了人群的价值体囘系,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等。形而上的文化意识构成了人生命的全部内涵。人与其说是利益的人,制度的人不如说是文化的人,精神的人。
文化是每个民囘族群体的内核基因,文化对人并不是因果对应的机械控制,而是起着对人群性状表达的有机协调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整体的,无处不在的,反映在人的一言一行中,它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背后的深刻内涵。任何民囘族国家的发展动力和社会理想都以民囘族的文化价值观为依托,文化具有内在的组织力量,文化的变迁能够调动改变整个社会的运动状态。每个民囘族的现代进程必须以文化创新入手,通过深入每个人的思想,改变人的观念意识,整合民囘族精神。
在每个人的内心建立现代意识和理性价值,充分挖掘内心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冲动,通过建构普遍认同的现代囘理性文化来引导大众理性实践改革,将现代囘理性的文化价值运用到现实生产,制度创新中去。避免制度先行改造中囘出现的由于理论空泛,缺失权威认同而导致内外矛盾的冲突内耗。在理性的文化缺失,没有成为社会认同信仰的普遍准则之时,仅靠行政的外力来进行体制操作,只会导致利益冲突的加剧和混乱。
我国的辛亥**后的军阀割据,民囘主化后的印度,柬埔寨以及南美国家的落后混乱就是例证。这些现象说明,在没有人民普遍认同的理性文化准则的情况下,进行制度改革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性质。
其实,制度决定论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无限扩大制度的作用,忽略文化的效应,认为制度决定文化的繁盛。其实制度决定论颠倒混淆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制度背后的理论体囘系体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带有倾向性的法则背后反映的是文化的价值取向。制度只是文化结构的外化,文化是制度的内核,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制度其实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西方民囘主制度实际上是古希腊工商业文明契约平等的理性文化为思想基础。中国古代中央集囘权制是以儒家家天下的伦理文化为根本。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主导了政治制度的架构。文化是内核基因,制度是外部表达。任何制度创新是以文化精神的创造为源动力。制度是人设计的,而人的实践却受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的支配,制度事实上是文化以现实文明的形式展现,文化是制度的母体。
每个民囘族的崛起,首先先建构文化战略体囘系,通过整合创新思想文化才能引导民囘族群体在实践中进行制度改革,经济建设,全面提升开拓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