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明执相而
求,容易颠倒迷惑,离道愈来愈远,无法与清净平等的佛心相应。
佛典中有则故事——
一位居士平日敬仰三宝,时常到寺院礼拜文殊菩萨,每每见到菩萨金身挂满璎珞七
宝、手持斩断烦恼的智慧剑,心生欢喜,祈求文殊菩萨现身加持,为他开启智慧。
居士日日祈求都无法如愿,决定虔诚供养僧众,期待文殊菩萨能前来应供。
经过一段时间备办,供僧法会相当隆重,居士在最显眼的地方摆设一张高广座椅,等
待文殊菩萨到来。
期间,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出家人,其中有一位衣衫褴褛、其貌不扬的跛脚老人,拄著
拐杖大摇大摆走来,一迳往那张豪华的高座坐上去。
居士见状,赶紧请下那位出家人,但才一转眼,那位僧人又登上高座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请了七次,居士心生不悦:「我今天以欢喜心虔诚供僧,要迎请我心
目中最敬仰的人,你怎麼一再上来这个座位?」僧人听了便退到最角落,默然接受这
一餐。
法会结束,虽然有许多出家人前来接受供养,但居士心愿落空,心情低落。当晚,他
梦见文殊菩萨身披璎珞,法相庄严来到他的面前:「你不是很期待见我?为何我上座
七次,你都把我拉下来?」
居士闻言顿时惊醒,内心懊悔:「都是我的执著和分别心,才会当面错过大善知
识……」
佛陀说「慈悲等观」——慈,是拔苦;悲,是予乐。布施要有平等观,不能在外相上起
分别心和执著,这也是慈济人常说的:「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
求,容易颠倒迷惑,离道愈来愈远,无法与清净平等的佛心相应。
佛典中有则故事——
一位居士平日敬仰三宝,时常到寺院礼拜文殊菩萨,每每见到菩萨金身挂满璎珞七
宝、手持斩断烦恼的智慧剑,心生欢喜,祈求文殊菩萨现身加持,为他开启智慧。
居士日日祈求都无法如愿,决定虔诚供养僧众,期待文殊菩萨能前来应供。
经过一段时间备办,供僧法会相当隆重,居士在最显眼的地方摆设一张高广座椅,等
待文殊菩萨到来。
期间,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出家人,其中有一位衣衫褴褛、其貌不扬的跛脚老人,拄著
拐杖大摇大摆走来,一迳往那张豪华的高座坐上去。
居士见状,赶紧请下那位出家人,但才一转眼,那位僧人又登上高座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请了七次,居士心生不悦:「我今天以欢喜心虔诚供僧,要迎请我心
目中最敬仰的人,你怎麼一再上来这个座位?」僧人听了便退到最角落,默然接受这
一餐。
法会结束,虽然有许多出家人前来接受供养,但居士心愿落空,心情低落。当晚,他
梦见文殊菩萨身披璎珞,法相庄严来到他的面前:「你不是很期待见我?为何我上座
七次,你都把我拉下来?」
居士闻言顿时惊醒,内心懊悔:「都是我的执著和分别心,才会当面错过大善知
识……」
佛陀说「慈悲等观」——慈,是拔苦;悲,是予乐。布施要有平等观,不能在外相上起
分别心和执著,这也是慈济人常说的:「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