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吧 关注:96贴子:8,117

18世纪音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因为你。亲爱的


1楼2012-01-15 17:04回复
    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之前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 .启蒙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下,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欧洲一体化的倾向。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的题材重大、崇尚理性、气势雄伟、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对称美.音乐则偏向于用音乐来表现重大社会题材以及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风貌..古典主义时期,器乐已经完全独立,成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独立分之.音乐却进入了从复调织体向主调织体转变的过程,器乐色彩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2楼2012-01-15 17:05
    回复

      喜歌剧的发展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喜歌剧(Opera Baffa),这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种新的歌剧体裁形式。意大利的佩格莱茜,他的《女仆作夫人》被认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1752年,一个意大利歌剧团把《女仆作夫人》带到巴黎演出,激起了法国文化界“喜歌剧之争”。卢梭等一些启蒙思想家,热情赞扬这种大众化倾向的歌剧体裁,卢梭还综合了意大利喜歌剧及法国传统的集市戏创作出了喜歌剧《乡村卜者》,证明以法国语言能够谱写这种新风格的音乐。


      3楼2012-01-15 17:05
      回复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由于18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过份注重美声、炫技性而无视戏剧性的倾向,使它与启蒙主义提倡的“自然”原则格格不入。一些艺术家思考对正歌剧进行改革。其中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是格鲁克。
        他认为:歌剧声乐的旋律要去除不必要的装饰,音乐必须在戏剧的支配下简洁地陈述出来;千篇一律的返始咏叹调的形式,如果破坏了剧词的连贯性,就不应该采用;序曲的基调应与整个戏剧的基调相吻合;简洁和清晰应是歌剧音乐永远追求的原则。 格鲁克的歌剧题材虽然仍是采用神话故事,但他着意发掘其中的人性的、伦理道德的意义。他以新的歌剧美学观点面对已被音乐家数十次谱写过的题材,他的歌剧美学观点启发着后世许多著名歌剧作曲家的思考和探索。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他提出: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绝不应为了毫无意义的歌唱技巧的炫耀而妨碍剧情的发展,把那些打断情节的、多余的装饰统统去掉。
        (1)格鲁克的歌剧虽然没有离开传统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题材,但他在对这些题材的处理中,体现出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
        (2)格鲁克的歌剧序曲使听众预先知道歌剧的剧情性质,调性的布局也寓示了古典乐派的调性逻辑思维;
        (3)格鲁克使用“带伴奏的宣叙调”,并加强了宣叙调的歌唱性与戏剧性;
        (4)格鲁克歌剧的咏叹调简朴动人,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
        (5)格鲁克的歌剧恢复了歌剧中合唱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6)格鲁克歌剧中的芭蕾舞、舞台布景符合剧情、人物情感的戏剧性发展要求。
        (7)格鲁克把乐队的每个声部都记写得很清楚,代替了“数字低音”的写法。


        4楼2012-01-15 17:05
        回复

          瓦格纳歌剧改革
          瓦格纳在音乐史上品以歌剧艺术的改革者出现的,他以始终不渝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力量为自己的艺术理想而奋斗。他反对 当时意大利歌剧中常见的空洞的声乐技巧,也反对当时法国大歌剧那种表面效果的堆砌,而主张音乐应与戏剧有机地结合在一 想,歌剧应该宣扬进步的社会理想。瓦格纳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音乐剧。


          5楼2012-01-15 17:05
          回复
            十八世纪著名音乐家
            巴赫(Bahe ,Johann ,Sebastian Bach , 1685--1750)
            德国古典作曲家。生于德国中部城市爱森纳赫。其父安布洛鸠斯是一位音乐家。10岁时双亲去世,受其兄约翰.斯朵夫抚养。其兄是一位优秀的风琴师,保存许多著名音乐家的珍贵乐谱,但不许弟弟看。他只好偷偷拿出,在月光下抄写,其兄发现抢走抄好的乐谱烧了,但他已熟记这些总谱。他15岁开始独立生活,加入吕纳堡教会合唱队。18岁任宫廷乐长和阿恩斯德教堂管风琴师,并开始作曲,主要是大合唱和古钢琴曲等。1717-1723年在寇顿任宫廷乐长,后在莱比锡圣多马斯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乐长和教师。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称,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平均津钢琴曲集》、《音乐的奉献》、《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各六套、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著有《赋格的艺术》一书。他为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作品多以复调写成,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楼2012-01-15 17:07
            回复
              亨德尔(Hengdeer , Georg Friedrich Handel , 1685--1750)
              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雷。其父是个外科医生,后又当领主的侍从,对音乐毫无兴趣。但他却喜爱音乐,千方百计地筹措了一点钱,偷偷地买了一架古钢琴藏在屋里,每天偷偷地练琴。一天晚上,父亲叫他,他没听见,没人回答,父亲非常生气闯入屋内;只见他在练琴,当时他仅六岁。七岁时,父亲要去邻国会见他的领主,他听说那里能听到美妙的音乐,便闹着要去,可父亲不肯。当父亲上了马车后,他也跳上了马车。父亲跳下马车步行,他也不甘示弱,跑到前面跟父亲一起步行。这样父亲不得不带他一起去。他在领主的宫廷里听了合唱和管弦乐。当领主请他弹琴时,他便旁若无人地娴熟地演奏。领主大为感动,劝其父好好培养,父亲回家后才请了一位名叫查豪的钢琴老师,他从此才开始正式学习音乐。他长大以后为服从双亲的意愿,1702年考入哈雷大学学法律,同时在当地教堂任见习管风琴师。在当时他已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了。18岁大学毕业便到了德国北方的汉堡加入了歌剧团拉小提琴、指挥、也写歌剧。1706年-1709年去意大利专事作曲,后任汉诺威联宫廷乐长。1717年定居英国从事音乐创作,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如:《阿尔西那》、《奥兰多》等。32部清唱剧,如:《弥赛亚》、《犹大·玛卡贝》、《扫罗》、《参孙》等大部都写于英国,管弦乐有《水上音乐》等,并作有相当数量的大协奏曲、室内乐曲、奏鸣曲、古钢琴曲及合唱曲,代表作有《大协奏曲集》、《C大调大协奏曲》、《古钢琴组曲第五首》中的《快乐的铁匠》和歌剧选曲《广板》等。对英国音乐影响很大。


              7楼2012-01-15 17:07
              回复
                海顿(Haidun , Franz Joseph Haydn , 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生于奥地利偏僻的穷山村罗劳。其父是车匠、爱好音乐,会唱一点歌,粗浅地弹点竖琴,但不识谱。他自幼喜爱音乐,经过学习进步很快。他的亲戚发现了他的才能,对他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虽教导过严厉,时常打骂,但却奠定了他未来音乐生涯的基础。两年后,他幸运地成为著名的斯蒂芬大教堂会唱队员,并接受音乐教育。这满脸稚气的孩子要练习写十二个声部的大合唱,老师叱责他,让他先练写二部合唱,他顽强地终于成功了。7岁时因变声离开了教会童声合唱队。定居维也纳,自学作曲,并创作各种器乐作品。此后生活艰苦而不稳定。29岁时在一个伯爵的小管弦乐队里任乐长,生活才安定下来,从而才开始了交响乐和四重奏的创作。后匈牙利权势最大的一位公爵很赏识他的音乐才华,请他去任宫廷乐长。他此时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进行音乐创作和指挥。1804年引退。此时写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告别交响曲》。后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名震欧洲。还写了英国国歌《上帝保护国王》。奥地利国歌《上帝保护弗朗兹皇帝》,后来在著名的C大调《皇帝四重奏曲》中运用了这个旋律,后来,德国也以此为国歌。他从英国归国后还写了两部至今盛演不衰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并作有交响曲《告别》、《惊鄂曲》、《时钟》等100余部,以及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乐器独奏的协奏曲、弥撒曲、歌曲等。他的交响乐曲和四重奏曲的创作奠定了古典派音乐的宏伟大业,成为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人物。


                8楼2012-01-15 17:07
                回复
                  莫扎特(Mozhate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756--1791)
                  奥地利古典派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其父在宫廷拉小提琴,又是作曲兼有理论著作,发现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并进行早期培养。其姐比他大五岁,在父亲教育下弹钢琴时,他在一旁专心聆听。而产生兴趣。他特别喜欢弹和弦,凡听过的旋律都能背诵。四岁开始跟父亲学弹钢琴,技巧复杂,难度很大的协奏曲他一练就会,而且只练过一次的作品都能背下来。一首小曲只要练二三十分钟,便能准确无误而完美地弹奏。虽没学过,但他拿到乐谱就能分析出旋律与和声关系的原理。五岁时,他便自己创作各种小曲,由其父记录下来,其作品和声与旋律的关系一点不差,而且具有名家风格。一次他在写曲子,父亲向他:“在写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拿来看满纸涂鸦,但仔细一看曲子不仅符合创作规律与要求,并且运用了很深的演奏技巧。6岁时,开始练习小型提琴,竟能与大人一起演奏三重奏。独立能一口气拉完6首曲子。1762年,父亲带着6岁的他与11岁的姐姐来到慕尼黑演出成功,同年9月又到维也纳,充分发挥了他超人的才华。7岁时,到德国南方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3年后,10岁时才回到萨尔茨堡,轰动了欧洲。被称赞为“神童”。大主教认为他作为演奏家是令人叹服的,而说他有作曲家的才能是不可信的。就让他一周内写出一部清唱剧来,他果真如期交出了一部一百零八页的大型清唱剧,大主教被他惊人的才华所折服。1773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不甘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然辞职,定居维也纳专事创作。后因生活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他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邪。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后期作品,即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后宫诱逃》等。共写了20余部都很著名的歌剧。写了50部交响曲,其中以欢乐而明快的《bE大调交响曲》、深沉而有力的《g小调交响曲》及宏伟而壮丽的《C大调交响曲》即朱皮特交响曲等三部交响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有小夜曲十余部、嬉游曲二十余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及一些奏鸣曲、屋内乐曲也是久负盛名,屡演不衰的传世佳作。成为维也纳古典派的主要代表。


                  9楼2012-01-15 17:07
                  回复
                    贝多芬(Beiduofen , Ludwig , Van Beethoven , 1770--1827)
                    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宫廷乐团任男高音歌手,酗酒又放荡,嗓子越来越坏。他4岁跟父亲学音乐,先学钢琴和小提琴。然而其父教学无计划,不耐心,有时任其自流,有时极其严厉,甚至半夜被父亲从睡梦中叫起来练琴。听说神童莫扎特的成功带来经济利益,其父就想把他也培养成神童,以名利双收来满足奢侈的生活。所以每当他不好好练时,其父就不问情由痛叱他。但他的演奏水平还是不断提高。9岁时,由于他演奏水平高,父亲已教不了他,其父便请了蒲费弗教他。蒲费弗也是一个酒鬼,时常与其父一起痛饮至深夜,回家来就把他从睡梦中拖起来,强迫他练琴,寒冷的冬夜冻红冻肿了他的小手,他难过地含泪饮泣地练呀,练呀!他真正发挥出他非凡的天才是在12岁,他开始师从于倪富先生,先生发现他绝顶天资和超人的音乐才智,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倾尽心血培养他,选用巴林的《用琴十二平均律》为教材,还练习写变奏曲、赋格和奏鸣曲。14岁时,他在剧院担任伴奏工作,也在教堂弹凤琴。17岁时他首先拜访了大名鼎鼎的莫扎特,他弹了最拿手的钢琴曲给莫扎特听,他弹得非常好,但没有引起重视。因为来访者都是事前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便向莫扎特说:“请你给我一个主题,让我即兴演奏看着如何?”他在莫扎特给他的主题的基础上,即兴演奏非常出色。莫扎特非常惊讶,高兴得像个孩子,大声叫他的学生从邻屋出来,仔细聆听,并告诉他们说:“请你们注意这个青年人,他将来一定会震惊全世界的。” 25岁时,他以卓越的音乐家的身份活跃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首先以钢琴家的身份登上乐坛,每次演出都弹奏许多自己的作品,他成功地开了许多次音乐会,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这些都博得了一致的好评。豪门权贵都争取给他予以保护,有的拿出6万先令的年金,并让出自己的一部分住宅。但不幸的是他在二十五、六岁时就发现自己耳聋的症状,到32岁,病势已十分严重。35岁时,他极度痛苦写好遗嘱,准备自杀。但他在诀别人生的可怕时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他,突然意识到:绝望是对人生挫折的屈服,是懦者的表现,于是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向命运挑战,顽强地活下去,继续为人类创作艺术珍品,自己用心血写一部闪光的历史。于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开始了,写出了许多名垂史册的不朽杰作。1804年他创作了雄伟壮丽的 bE大调《英雄交响曲》、灿烂辉煌的C大调《华尔特斯坦奏呜曲》。1805年写了歌剧《菲德里奥》,1806年写了干古绝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热情奏鸣曲》。1807年写了E大调《第四交响曲》,1808年,完成了第五、第六交响曲和《告别奏呜曲》及《第五钢琴协奏曲》。1814年,他创作了康塔塔《光荣的瞬间》及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惠灵顿的胜利》。1820年,他在全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创作了最著名的《庄严的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及最后五部钢琴奏鸣曲和大部弦乐四重奏曲。57岁离开人间。他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被后人称为“永恒的九部交响曲”,他的《悲怆》《热情》等32部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还有17部弦乐四重奏和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哀格蒙》、《庄严的弥撒》等大量杰作,都是留给后世的无价之宝。另外,一些小品《小步舞曲》、《致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等也广为流传。


                    10楼2012-01-15 17:08
                    回复
                      其实我一直在找一首苏格兰军乐,是42团的


                      IP属地:广东14楼2012-12-02 18:21
                      回复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跋山涉水崇拜


                        IP属地:四川16楼2014-12-13 09:50
                        回复
                          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望梅止渴 首尾


                          IP属地:四川17楼2014-12-13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