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吧 关注:293,586贴子:7,863,467

【故事篇】朱德养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老总爱好兰花,这是众所周知的。有关他爱兰、养兰的趣闻轶事,曾见诸不少报刊书籍。这时谨添一笔,以期再现这位无产阶级**家与一位普通花工的浓厚友谊。
兰蕙之觅
  1958年夏末的一个上午,一辆黑色轿车在上海南京西路泰兴路张家花园门口嘎然停下。车上健步走下一位肤色黝黑、身材魁伟的老人,紧随老人身后的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两人来到花圃,向绍兴花工诸涨富自我介绍说,他们来自北京,爱好兰花,慕名前来探视。
  原来,那一年,上海拍摄电影《女篮五号》,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均喜兰,根据剧情的安排,需要两盆名叫"宋梅"、"西神"的名兰,摄制组慕名求助于张家花园。北京邮电局负责人苏幼家看了影片后,为亭亭玉立的名兰所倾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朱德同志作了介绍。老朱总是个兰花迷,当他闻悉影片中的兰花均出自张家花园,并由中国三大兰将之一的诸涨富在主持兰圃,便约定苏幼农,抽暇前来张家花园。
  因为常有客人前来欣赏兰花,所以诸涨富也不介意,陪同客人在一盆盆冰清玉法的兰花中徜徉。朱老总兴致很浓,边看边询问,还不时摆弄兰草,使人一看便知是育兰好手,相互谈得十分投契。临走前,朱德握着诸涨富的手说:"太感谢你了,过些日子我再来讨教。"
  隔了数日,朱老总又亲临张家花园。这一回,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还表露了有意南花北移,让江浙春兰在首都安家浇户的心愿。朱德说,中国是兰花的故乡,尤其江浙春兰,是我国的骄傲。朱老总要诸涨富代为搜集各种春兰佳品,并正式邀请他赴京创办兰圃。其时,老诸已年近花甲,又素未到过北京,担心不能适应北方的生活和环境。朱德理解老渚,宽慰他说,凡生活上的困难,他者会帮助解决。朱德还允诺,让其曾在张家花园当过花匠的女婿叶志庆同往北京,一来工作上有个帮手,二来生活上也好有个照应。
  南花北开
  在朱老总的直接关心下,诸涨富和叶志庆很快办妥了调往北京的一切手续。1958年冬日,老诸和女婿携近千盆江浙春兰,来北京园林局报到。
到北京的第三天,朱德同志捎来口信,要诸涨富为这些兰花找一个"家"。于是,园林局的领导安排了一辆小车,亲自陪同老诸踏看了北海、天坛、中山三个公园。经过反复比较,诸涨富选定了中山公园。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朱德亲自来看望诸涨富。他嘱咐老诸和公园的同志,抓紧为这些兰草盖个房子,要好好培育兰花,品种不要失传。兰房盖好后,朱德又亲书"兰室"匾一方,悬挂于兰圃门楣。
  旧时,兰界有"南北勿北开"之说,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多少说明,南方兰花很难适应北方的气候环境。当时正是北风四起、干燥裂肤的季节,江浙春兰能在首都安家吗?诸涨富--这位名重江南的兰将,心里也多少有点不踏实。为了不辜负领袖的期望,他吃住在兰圃,细心观察兰花的生长情况。他每天记录天气情况对各种兰花的细微变化,以及不同的培育方法所产生的效果等。入夜后,他每隔一小时为兰室添煤加热;白天待温度稍高,他又将兰花搬出室外,用水喷洒叶面,主其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沐浴。
南花能否北开?更牵挂着朱老总的心。那时间,朱老总几乎每个都要来兰圃,详细询问兰花的生长情况。有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中山公园尚未开门,朱德同志就驱车来到公园。他独自匆匆跑到兰室,同老诸聊起了兰花的越冬情况。他还谈到,明年春天想搞兰花展,问老诸有没有把握,老诸会意地点了点头。此次来兰圃,朱德未和家人打招呼,煞是急坏了秘书。他挂电话四处打听,均未知老朱总的下落。最后终于在公园兰圃找到朱老总,他才松了一口气。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朱德同志的亲切关心下,这批兰花安全地越过了严寒的冬日,无一死坏。1959年春季,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兰花展在中山公园举行,千余盆江南兰花摇玉溢翠,笑迎四方来客。开幕那天,朱老总来得特别早,他详细询问了开幕式的议程,亲自检查了兰展的布置情况。接着,宋庆龄、陈毅等同志都来了,许多国际友人和首都各界群众也前来一睹江南兰花的风姿。以后,在朱老总的关心下,中山公园每年春季都举办一次兰花展。其中,1960年的那次兰殿,朱老总还将家中栽培的雪兰、隆昌素、黄莺报春、翠绿素心、碧兰等18盆家乡川兰也拿来参加展出,与民同乐,为兰展增色不少。江南兰花终于在北京扎下了根,并成为首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



1楼2012-01-30 18:19回复
    周总理和朱老总是我历来敬仰的,他们也喜欢兰花,让人欣慰。看来喜欢兰花的人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哦


    3楼2012-01-30 20:31
    回复
      朱德老总与兰结缘故事家喻户晓 都有考证!


      4楼2012-01-30 23:56
      回复
        正解~!


        5楼2012-01-31 00:12
        回复
          志同道合者悦!!


          6楼2012-01-31 00:12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山东8楼2012-01-31 08:20
            回复
              朱老总喜欢兰花是有原因的,不知LZ能否解释一二……


              9楼2012-01-31 09:24
              回复
                清风兄3帖,2帖被加精,而屈前辈的倒不加,有点不妥!1;有人情的成分2;大部分吧友对政治没兴趣,跟帖还没一张普通兰花图片多,吧里也说"少政治"3,加精有引导贴子性质的作用.从"艺"的角度上看屈前辈的更要加精.
                我希望兰花吧更纯一些,宽一些,轻松一些.
                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宽容我.
                


                10楼2012-01-31 10:22
                回复
                  这个话题您可以另行开贴共同讨论
                  国兰流传典故数不胜数 但那毕竟是无法考证的民间故事 作为娱乐美谈消遣无妨
                  假如面向初学大众群体的兰花吧以流传典故作为依据引导鉴赏恐有误导性 势必也难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事实上这种争议在兰界早已存在)
                  另外 以己之浅见 凡事动则往政治靠上边甚为不妥!
                  政治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放下其原有身份他就是我们的莳兰前辈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那拥有的高风亮节 胸怀豁达的国兰品质!!!


                  11楼2012-01-31 11:07
                  回复
                    风眠兄 这点我还是稍微做个解释,吧内有这么几个版块“国兰鉴赏 洋兰专版 种养心得 兰花文化 兰友心声 艺术欣赏 娱乐闲聊 贴吧公告 ”我想吧主也只是为了每个版块都有相应的资料吧!


                    12楼2012-01-31 11:10
                    回复


                      对于朱老总的爱兰原因,众说纷纭,我也是搜了几个方面的资料稍作陈述!
                      1,有人说朱德晚年开始爱兰是因为其“不得志”
                      2,朱德20岁左右从军云南时就已经开始的爱好上兰花了,因为打仗,不能种花,他只能用瓶子养着采来的野兰花。后来不管是长征,还是驻扎井冈山,朱老总爱兰、养兰的喜好从未改变。他种兰花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0多盆。那时又没有现在的炒兰什么的,再说他也没那必要,既然能养到这么庞大的规模,可见爱好非比一般!
                      3,也有人朱老总的爱兰情结是寄托了朱老总对妻子伍若兰的思念。
                      


                      13楼2012-01-31 11:28
                      回复
                        学习了,喜欢这样的贴子.


                        IP属地:河南14楼2012-01-31 11:45
                        回复
                          嗨! 就此打住吧!


                          15楼2012-01-31 11:48
                          回复
                            就有人给我说了第三种解释。太对了。


                            16楼2012-01-31 12:33
                            回复
                              风眠兄千万别因此影响了心情,只要我们爱兰的心是一样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17楼2012-01-31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