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26 Feb 2012 05:00 PM PSTNote: There is an email link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is post to email it.
(吉祥尊者开示 ‘100417 为何在忙碌’ 录入文)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女子,有一天晚上,因为一些烦恼就整晚睡不着。她就望过去寺庙,看到寺庙里整晚也有出家人在那里坐禅、行禅。她想:“我睡不着是因为我的烦恼,为什么这些出家人也有这么多烦恼呢?他们为什么也睡不着呢?”当她的念头一起,佛陀就知道了。第二天,她刚好做了一些简单的食物,当她看到佛陀出现在眼前就很高兴,想到她有东西供养佛陀了。很多时候他们很会把握机会做供养。因为有些时候遇到佛、遇到阿罗汉,手上没东西可以供养,所以没机会供养;等到手上有东西的时候,佛又没出现,阿罗汉也没出现。所以有时候要完成一个珍贵的供养不是这么容易的。当他们手上有东西,又有佛、有阿罗汉们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很高兴的把握这个机会去供养。所以这个女子就赶快跑去供养佛陀。她看佛陀没拿够就要走(通常佛陀是拿够了食物才会开始吃),觉得自己只供养一点点的食物,所以升起自卑的心,起了一个念头:“哎呀,我供养的食物这么差,佛陀是不会吃的。佛陀过后一定会把这些食物倒掉或者是去城里,去到有钱人家里,拿那些好吃的食物吃。”。
这是非常不好的念头,起这种念头是很罪过的。自己对自己供养的东西没有信心,觉得自卑。这种是贬低佛陀的念头。佛陀是佛,怎么会有这种念头会去想不要吃穷人的食物,只要吃有钱人的食物,或只吃好吃的食物呢?所以这种布施心其实是降低了自己布施的功德。佛陀看到这样就看了一下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跟佛陀是心照不宣的。好的侍者都是这样的,看一下就知道,看头知尾,就马上就把佛陀的sanghati折成四个部分,佛陀就这样在树下坐下来开始吃。其实佛陀的目的是要吃给她看。这个女子一看到佛陀吃她供养的食物时,非常的欢喜,很高兴。佛陀其实是在救她,希望她从那种怀疑佛陀,觉得佛陀不会吃她的食物的心境转过来,要不然她对佛陀起的那个心是很罪过的。女子的心现在转过来了,因为对自己的布施功德起了很大的信心,对她来讲是非常好的。佛陀吃完了过后,为她讲法时就问她:“昨晚你想什么?”女子一五一十地告诉佛陀说:“我在想我整晚睡不着是因为烦恼,这些比丘出家众整晚也睡不着,走来走去,他们又在烦恼些什么?”佛陀就说:“你不要这样想。你烦恼是因为贪嗔痴无明;我的弟子不是烦恼,而是精进地为灭苦的道路而修行,为寻找真理啊!他们精进地修行,所以整晚都在那行禅,不放逸。”那女子听了之后就起了很大的信心。
所以众生烦恼,忙忙碌碌,到底在忙些什么?最近几天我就在看,坐在车上,有些时候望向窗外,看到大家都在忙忙碌碌,整个世间都在忙忙碌碌。我在想我也是忙忙碌碌在外头跑,修行人忙忙碌碌,你们也在忙,早早就起来,也辛苦了;导师也在忙,世间上的人也在忙,信众也在忙,我们这里管理的人也在忙。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忙,到底忙些什么?有些人在忙的过程中很烦恼,有些人在忙的过程中累积了很多的功德。可是大家在忙,他们知道他们在忙什么,走向哪里吗?他们知道吗?他们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忙嘛?我们又为了什么而忙?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想到寻法比丘在他翻译的一本书上写的:
“重复是为了不再重复,努力是为了不再努力;厌离是为了不再厌离,休息是为了一切止息。”
我们不管是奋斗也好,修行也好,努力也好,其实我们就是为了这一切:够了,止息。如果说修行有苦的话,这是像阿姜查讲的灭苦的苦;世间的人的苦是苦中造苦因,苦了还要继续的苦,但是我们是灭苦的苦。虽然如此,如果你心转得快,你也可以把这个艰苦转成快乐的一个境念。这是我们大家要学习的。若是说有苦的话可能是说肉体的苦,但心可以不要苦。心转得过来,心就不苦,只是肉体可能会辛苦一点吧!我觉得寻法比丘写得非常的好。“努力是为了不再努力”,真的是如此。出家人整晚在那边走来走去,这样拼,大家都在拼。可是他们拼是因为对生灭因缘已经觉得足够了,不要了,希望这一世就完成了,可以走了。修行是为了不再修行,修到一个时候修希望够了,修到已经无学了,不用再学了,那么就不用在修下去了,做了一个了断。要不然世间的人都在忙碌,可是没有了断,永无止尽,看不到终点。但是修行人跟着佛陀的路线走是有终点的,是有止息的,那是多么好的。当一个人体证无死、不生不灭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当他超越时间、空间就不再需要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