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的小名和爵位都是皇帝父亲给的,这个和后宫女人倒是关系不大。而且北朝之所以嫡庶差别大,是因为没有科举,底层人上升空间小,门阀势力大,阶层固化,所以嫡出往往身兼着父母两族的势力资源。而可足浑家族不是什么高门,她家里人的官职待遇还都是可足浑氏当太后期间才有的,皇后期间完全无记载。慕容儁当初开国称帝立她为后,主要是她资历足够合适,管理后宫的能力也不错,儿子齿序也靠前;同时也未必没有不想捧出强大外戚的意思。
慕容恪之所以把慕容冲提上来,是因为慕容暐的态度,慕容暐对这个最小的弟弟各种“亲爱”,一是收权的时候把高位给个小孩当可以随时在后面拿捏,二也是万一有什么问题直接推出去祭天
……
至于可足浑氏是慕容冲的母亲,当然,直到清代,一个人明面法礼上的母亲都指的是父亲的嫡妻,(比如探春),庶出子女的生母往往字面称呼仅是“庶母生我者”。有嫡母在,庶出子女有出息了一切尊封都是嫡母的,甚至庶子登基称帝了也只有嫡母能封太后,生母只能封降一等的诰命。比如桓玄篡位称帝,生母马氏只封了郡太夫人;刘昱继位,生母陈妙登只封为皇太妃,皇太后是他的嫡母王贞风。
直到南北朝时期,给小妾生母尊封诰命的这种情况才能拿到面上来,但也只是能拿到明面上谈论了,没达到流行、普遍的情况。同时南朝对庶出没那么严苛,这种情况比北朝相对多一些。
比如袁齐妫的生母王氏,她是第一个妾室因为子女出息从而得诰命的例子,然而,就算如此,在王氏本人生前死后根本没有诰命,哪怕袁齐妫当皇后时期她在夫家过得很风光,一度得宠主家事,然而皇帝女婿就是没给发诰命,死后也没给追赠。直到多年后名义上的“外孙”刘骏登基才给了,因为刘骏本人是无宠妃嫔庶出之子,外公家是马夫,这么做一是强调母以子贵,二是强调不问门第。同时也有淝水之战后门阀的影响力被削弱了不少的因素。
这种类比现代,就是考试年级第一出在某班,当然是班主任先得奖金和表彰,哪怕班主任可能已经兼任年级主任、职称已经是中学老师中最顶级的特级教师了,但基本上也和班里普通科任老师没关系(更别说那种带过几星期课的科任老师),就算有表彰也得往后面排。
所以慕容冲得宠,一切荣光当然归可足浑氏这个嫡母,况且当时慕容暐作为正牌君主、所有慕容族人的大族长,虽然亡国了,当然也得顾忌着慕容暐的面子。
就像宣华夫人得宠首先最受益的肯定是柳敬言和陈叔宝,陈叔宝被封公爵,柳敬言被封公爵太夫人,然而生母施姬和同母兄弟陈叔敖、陈叔兴却没有诰命和爵位,虽然日常钱财珍宝之类的赏赐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