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贤斋主人吧 关注:44贴子:1,751
  • 2回复贴,共1

秀才大帅——吴佩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代军阀吴佩孚生于1874年,山东蓬莱县人。在其诞生之际,时为小商人的父亲梦见戚继光进入家门。为表示对抗倭英雄的景仰,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自6岁人私塾,吴佩孚不负长辈的厚望,勤学苦读。14岁时父亲病故,家境贫寒,吴佩孚一度想辍学挣钱养家。适值登州水师营招收年龄16至20岁的学子当学兵,要求每隔5天集训1天,每月发饷二两四钱白银。吴佩孚虚报为16岁到水师营当了学兵,其间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为师。在半兵半读的学兵生活中,吴佩孚未曾中断学业,22岁考中秀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1858年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天津条约》,登州(后改烟台)作为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鸦片作为合法的商品大量倾销到登州。登州所属蓬莱县地处该州东端,北临黄海、渤海,成为炯毒重灾区之一,吸食鸦片的人数剧增,县城里烟馆林立。在此大环境下,吴佩孚最终并没有沿着科举的道路走下去,却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烟民,成天陶醉于吞云吐雾中。因家境不济,仅仅只是烟馆“普通座”的座上客。1897年的一天,23岁的吴佩孚烟瘾大发,可“普通座”已无空位,吴佩孚与当地著名豪绅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谁知未过成烟瘾,却被翁氏踢了一脚,赶出了房门。为出此口恶气,吴佩孚找到了当时蓬莱县城很有名气、由十个落第书生组成的“十虎”集团,求这些文痞、讼棍帮忙出气。不日“十虎”大闹翁府,遭到官府缉拿。为避此祸,吴佩孚连夜逃往北京,穷困潦倒。为了糊口,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刻苦攻读“相命书”,为他人卜卦算命。   次年,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因在四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伤亡惨重,奉命招兵,扩充队伍。曾经在家乡当过水师营学兵的吴佩孚,决定投笔从戎,到天津应征入伍,从此踏上军旅生涯。无论是吴佩孚本人或是翁氏都没有想到,烟馆“雅间”的一脚会踹出日后的一个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大军阀。
吴佩孚作为一名大军阀,出身清末秀才,颇有文采,擅对联,工诗歌,书法也相当好。被称为秀才大帅。下面为吴佩孚自撰的部分对联:
天下几人学杜甫;
一生知己是梅花    ——赠杨圻
天高月黑风沙恶;
志决身歼军务劳。
    ——挽孙中山
花开阳春惟三月;
人在蓬莱第一峰。
    ——赠友
登楼文士思家国;
誓墓将军惜岁华。
    ——赠王某
雪国耻在四百年前,公不愧曰武;
绍兵法于十三篇后,吾曹读其书。
    ——题福州戚公祠
蜀道艰难,巫峡啼猿数行泪;
长沙痛哭,衡阳归雁几封书。
    ——挽谭延闿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出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自题   


1楼2012-09-09 12:22回复
    http://OIPW.qwsa123%2Ecom/EM.UCK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9-23 11:40
    回复
      吴佩孚不仅是满腹诗书,而且用兵打仗出神入化。最让人感叹地是他对待老妻的态度:当他的照片登上美国报纸的封面之后,竟然引来外国美女记者的爱慕。此外女找到吴佩孚公馆,向吴佩孚表达了爱慕之情。秘书把美女的意思翻译给吴佩孚听。吴佩孚听完认真回答:糟糠之妻不下堂。谢谢你的厚爱,但是在下不能接受。
      那个时代的高官能做到像吴佩孚这样不纳妾的,恐怕是屈指可数。
      吴佩孚真的是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男子。
      


      3楼2013-01-11 2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