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贴反响热烈哈~
其实我觉得摇滚是一种精神,可以执著,奋进,高昂抑或颓废。很多人都认为摇滚就该粗犷,其实粗犷之中若能再融入一些温柔细腻,就会像沙漠中的点点绿洲那样,让人感到珍贵与欣喜。盘点现下广为听众喜爱的摇滚歌手许巍、汪峰、信乐团等等无不在细节上面有他们独到的处理。
唱一首好歌就像讲一个故事。要娓娓道来,要跌宕起伏。没有人会被一味地嘶吼吸引,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的是故事里的人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呼喊,表达的是悲伤,绝望,感动,空虚,孤独,向往抑或是坚持?那种嘶吼与爆发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在向人们诉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又多么地强烈,无法继续按耐或压抑。
就这点来说,其实我觉得安静的人更适合摇滚。很多个性比较安静或内向的人就像sensor.仿佛是因为他们的安静,反而可以忘记人群的嘈杂,去捕捉人们在不经意间者流露的情绪,某个瞬间的美好,某一片无人注目的风景——就像许巍的那首歌词所说的“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又因为他们不善于表达,或是不喜欢表达,或以他们的情绪可能在内心已经翻江倒海波澜壮阔,表面看上去却平静如一。在一群人的狂欢中寻找孤单又在一个人的孤单中尽情狂欢。
可是人心的负荷是有限的,当所有的情绪把心填满的时候,就会有种强烈的愿望想去表达,或是宣泄,所以那些生活在音乐里的人们选择了歌唱——大声高亢地歌唱。后来,听的人多了,感动的人多了,就把这种音乐命名为摇滚。
说了这么多,有些语无伦次。正如一篇好的文章有起承转合,一首好歌也要有相对平淡的铺陈叙述,这样才能让人明白歌声背后的故事。所以小博同学在歌曲A段相对平缓的部分所展现出来的温柔的声线和细腻的表达,实际上是他以后可以在摇滚乐团脱颖而出的一个强力优势。
如果一首歌只能在高潮部分打动听众,固然可以唤起一时的共鸣,让人感觉精神一振,可是过后呢?似乎什么也没留下。摇滚乐的另一特质在于它往往引人深思,在激昂洒脱的背后还有一些对社会对人文的思考与关怀。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就更加考验歌手对一首歌整体的把握了。小博这种pop的唱法或许会在以后拓宽他的发展空间。就像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很适合学理科;但若是学了文科,也是难得的优势。
不好意思,扯淡扯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