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校友cici的跟帖,其他同学也可以畅写中间段落)
后来,我们终于可以离开三中了。当最后一遍下课铃声响起,我们急切地狂呼着奔出教室,感觉自己是在逃离一个万恶的囚牢,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再也不来三中这个地方。挥别的谈笑中,还带着些许终于如愿获得人身自由的自豪感。对学校没有多少感激之心,但这绝不是同学们无情,而是因为我们对生活那点浅淡的理解,还不能支持我们弄清楚为什么要感激以及感激什么。偶尔碰巧再次路过这片这片校园,听着教室的读书声并未因为我们的离开而间断过。哀伤这个曾经属于我们的地方离我们越来越远去。曾经的难熬,苦涩,无奈,忧愁,汗水,骄傲,欢笑,悸动,还有其它一些类似感觉(你们懂的)~~都像流水无情,成为永恒的过去。好比当年扛着被父母学校打压的危险牵手在一起的几对情侣,回想起来,这双双对对在毕业后还有联系的到底又有多少?一些记忆悄无声息的存在着又虚无着,就这么过去着,再也找不回来,随着当年的青春永远的没有了。我们在三中存在过,但我们不是三中存在的必然条件。半夜醒来,静静地回忆往事,内心会纠起一股莫名的刺痛,摸不透地,引领高兴着的人无端端地伤感起来。
而今,我这一届的同学离开三中也四年有余了,我才刚大学毕业。从一个书呆子急转成另外的身份,开始真正属于这个社会了。曾经有个同学给我说过一个笑话,很简单:“一北大的学生说: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有点风趣,开始还真把我给逗乐了,接下来的却是猛地一阵落寞。抛开这句话的娱乐成份不说,名校的学生况且如此“低调”,我又有什么理由保证自己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且说学历,我已经找到工作,但从找工作这个过程的前前后后看来,学历也并不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一张纸片真代表不了一个人。只能说是幸运的人能接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不关乎天资,人品,志向等一系列问题。知识和能力,不论年龄,想学还是有的。但还是会不断听到高中毕业就下海的同学说:“我只能做这种工作啦,个人知识面有限,高端的事做不来。”猛然发现,自觉大学也算虚度,天资,人品,志向都一般般的我,但却真多出一门技能——多年的积累使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怎么补。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懂得怎么去高效的把握知识要点; 学会分辨和积淀有用的和实践的这两类知识;让我明白一个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要开始脑筋~~。我开始庆幸离开三中我没有马上进入社会,而这跟老师的教导也是紧密联系着的。我开始重新陷入过往,老师高声在教室呼喊,希望教室最后一个学生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夏天犯困了还会讲个笑话把我们的思绪拉回来;冬天带着我们一起在三楼教室跺脚御寒;晚自习不停在教室里穿梭,怕学生不敢提问;甚至是老师们一遍一遍听得我们耳朵起茧子的要好好学习的教诲;甚至是那些面对调皮学生恨铁不成刚的铁青的脸;同样的题做几遍还出错时老师咬牙切齿的讥讽式批评~~老师们的好意总会被学生鄙视掉,觉得就是在穷装好人。你以为,进入社会有谁还会愿意围着你团团转?不加班就扣工资,迟到会罚款,主管只管业绩,老板只看利润,工作做不好自己想办法,不想做就给他走人,这就是我身边的现实,生疼生疼地,那么直接,那么干脆,没有一点人情可言。我开始怀念教室的读书声,怀念唠叨的老师。出来四年有余不曾怀念三中的我,第一次在教师节也给所有存有手机号码的曾经的三中老师们发了短信,我是真心感激他们,没有他们在前面引着走就没有我的现在。
将来,我们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承担自己做出的一切决定的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几年的学习,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能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高远,更广阔。我们拥有的是学习无限知识的能力,好比只有识得汉字你才能读书一样,这些积累会被转化成很实用的工具,对以后的人生是颇有裨益的。如果觉得自己家境还不错,不需要自己太努力的,我想说,我真切的见过有钱老板们去培训学着怎么合理花钱,你至少要学会花钱吧。再试想,当父母的积蓄被我们耗尽之后,我们还能拿什么来抚养后代呢,你?你能安心把这个责任交付。当我们的后代对我们好好学习的叮嘱进行反驳时,我们拿什么案例来教育他们。我们活着,不单是为自己活,还要为上上下下好几辈的人。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自己是有思想的活着,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过这一天;不苛求轰轰烈烈,但愿事后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努力和付出时能感动自己。但是如果有些人甘愿成为子孙的痛斥的反面例子,那旁人也无话可说。想好好地活,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自己为自己打算。想想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需要谁的帮助,一段时间后测试自己有没有完成目标,然后再重复的想第一个问题。顺着这个方向思考,是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的。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学会规划时间,看清楚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目的,不断地改善,最终坚持下来。经历过很多次小成功之后,我真的不得不相信,专注会使人收获到意外的惊喜。我们三五年前的决定,影响到我们的今天;而我们今天的所做所为,又会造就三五年后的自己。我劝告自己还是要保持书呆子的气质,虚心接受自己的弱点和社会现实,总结,完善,提高。毕竟人生这本小说,我们才翻了个短短的开篇,还不到高潮,结局也等由我们来亲自书写!
后来的后来,我们一起相聚三中,白发苍苍。伴着那朗朗读书声,大家又会谈起当年的风华岁月,这个三中特定群体永不更换的主题。遥想起青年时那些琐碎简单却令人几十年后仍然不能忘怀的小事,希望心海悠悠地留下来的,不是遗憾,不是叹息,而是满足与欣慰。
Cici
2012/10/05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