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吧 关注:43,044贴子:755,020
  • 1回复贴,共1

梦 英 考德威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在梦中我们会允许自己去干一些在真实生活中我们耻于做的事呢?有两个因素的结合促成了梦中的道德松弛状况。
人的遗传原型不但原始,而且兽性十足,所以意识的发展在本质上是外界的加工塑造,是对完整原木的雕刻。意识开始时是自我意识,是将自身与环境区分开来。但 仅此还不能保障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意识相对立的,是纯本能的。只有当自我意识回归到环境,并通过经验给自身打上环境的印记时,它才意识到 现实,意识到“他性”。这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婴儿对环境产生兴趣并通过自觉的经验了解环境,从而渐渐地有了意识。因为婴儿是通过语言和社会活动推进这一过程的,所以他对现实的经验是丰富繁杂的。睡眠 具有内倾性,在梦中,环境渐渐消失,大部分现实世界也随之消失,我们回到童年的内倾和幼儿自我意识初萌的状态。那时的“我”是一切,而外界只是朦胧混沌。 这不仅解释了梦何以常常重演往事,稚气十足,而且解释了对梦的分析为什么能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幼儿期经历的影响。当我们睡觉时,我们的面孔就变得孩子气起 来。由于同样的原因,母亲、回到子宫、**以及其他种种弗洛伊德提出的为人熟知的童年主题在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虽然梦中的“我”十分重要,却是小的自我,因为社会生活是人实现自身的手段。梦中的“我”就像梦中的世界,只是部分的被社会化了。梦双重地脱离现实——即脱离外部现实也脱离内在现实。它并不与两方面完全断绝关系,但关系是松弛的。
依据梦境推演生活而不考虑两者的区别是错误的。这区别在于环境在生活中所起的更为积极的作用,而被人们有意识地感知理解的环境则是一种社会产物。我们生来 只是遗传原型,是本能的动物。我们渐渐变得自觉,同时由于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的本能产生适应性变化,这变化决定了我们幼年的意识,以及我们幼年的希望、 渴求和目标。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意识日渐丰富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幼稚的愿望更进一步地适应着环境。成年意识并不由我们婴幼期的意识决定,正如我们的意 识不是由我们天生的遗传原型所决定一样。其中的差别取决于经验的差别,而经验的基础是,由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环境进一步渗透我们的意识。我们生活了,因 而发生改变。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老实实态度……我们可以在幽默的背后找到真理。


1楼2012-10-20 16: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