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2月18日
漏签
0
天
哥伦布吧
关注:
2,102
贴子:
5,59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17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哥伦布吧
>0< 加载中...
谁能帮我找哥伦布的事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璐村惂鐢ㄦ埛_00Q5ZGe馃惥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老师让我们写论文,哥伦布发现新大路,有好心人帮我吗?我感激不尽谢谢
送TA礼物
1楼
2005-06-16 18:04
回复
61.48.7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哥伦布 曾经是个叛国者。真正的国籍是西班牙
2楼
2005-06-25 19:46
回复
收起回复
61.187.6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那时侯在欧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春秋战国时代能人到处走一
3楼
2006-03-06 21:43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5.2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文摘1
哥伦布和郑和都是著名的航海家,但在当时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之下,出现两人远航的不同结果: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确立了其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郑和七下西洋却对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没有多大的贡献。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 两者身份不同:郑和是以官吏身份、奉皇帝圣旨、代表国家出使,其远航的经费由国
家承担。哥伦布则是个私人航海家,远航资金部分靠自筹,其余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募捐,他的航海活动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结合的活动。[《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作者叶洵灶]
2 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中国当时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政
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结合,货币和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作者叶洵灶]
3 两者航海目标不同:郑和远航本质上看是为了强化和巩固明初中央集权统治,出使他
国目的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与所到国家恢复和发展政治上的藩属关系,旨在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哥伦布的远航从根本上说是西方要求与东方直接交往的产物,意在征服和扩张,是为了寻找一块新的地域或一条通往某地之航线。[《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究》作者彭顺生]
4 两者所处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当时明王朝仍处于农业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主
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迟缓,尚无大规模进行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
当时明统治者“重本抑末”的传统,严禁“私出海”和“私自下番”,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压制了发展海外贸易的社会需求。西欧当时的商品货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迅速发展,琳琅满目的商品购买,货币地租的交换,使得西欧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无不对黄金充满渴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研讨》作者陶松云 郑家红]
[杨昆标摘]
文摘2
规模大小不同: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历时28年,经事三朝,所经国家33国,船队遍印度洋各地,总航程达10万公里。比哥伦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总数30艘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尽管比哥伦布西航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不论是航行次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众和素质之高、组织之严密都是此后的哥伦布远航所望尘莫及,
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所处历史条件就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哥伦布西航发生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西欧。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结合;货币、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西欧这种开放式的充满经济活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西航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们两人社会经济发展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商品经济为基础,这就使得他们远航的目的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
经济后果不同:郑和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国家大量储备,加重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对远航只考虑政治影响,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哥伦布到达美洲带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使大量金银财富源源不断流向西欧,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引起欧洲“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获取暴利,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所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达到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西航把西半球和东半球,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先作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东部地区现在转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商业、海运和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
4楼
2006-03-13 15:03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5.2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欧洲到亚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从而把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推向高峰。
总之,哥伦布远航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
参考书目: 《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究》 彭顺生《广东社会科学》1995、6
《郑和与哥伦布》 叶洵灶《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哥伦布与郑和的比较》陶松云 郑家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主旋律》钱明德 《世界历史》1994、3
[蔡仟仟摘]
文摘3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它是从欧亚大陆两端——远东和远西——几乎大致同时向海洋大进军,郑和下西洋远远早于哥伦布“下西洋”。但这一共同的历史机遇对欧亚大陆两端的历史发展却导致了大不相同的结局。我国杰出史学大师梁启超曾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没以俱逝……”究其因,就要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行进行比较。
如果仅从航行技术与开拓新航路的角度来看,两者大致相似的。但如深入观察一下
,就会发现郑和航行方式与哥伦布的航行方式大不相同。
首先,哥伦布的航行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
对东方的香料和金银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而郑和航行却是在另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郑和在成宣时期30年间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富足,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下西洋主要是为了确保南洋海道的畅通,以重新确立海外册封制度,恢复洪武初年诸藩朝贡的盛况,遂赏封建帝王“君主天下”、“御临万方”的虚荣心。郑和航海的壮举尽管规模空前,但在方式上仍然是秦皇汉武的封建王权顶峰的威力显示。
其次,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航行的组织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积资的海外
探险活动。船只装备是自备的,更多的是求助与商人,是一种契约式的利益结合。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则不大相同。它是由中央王权组织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动,它的船只是一支庞大的皇家舰队。郑和的远洋航行,构成一系列连续的海上出征,只有高度中央集权、财力雄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出现。
第三,两种完全不同的远洋航行的组织方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在欧洲的航海探险和远洋贸易中,已经出现了王权向私人或商业公司转让专属所有权和特权的趋势,而中国却仍然在传统的制度结构中发展。哥伦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务是开辟新航路,其目的是为了发展东西贸易。从表面上看,郑和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积极经管海外政策的重要标志,事实上这只是历史的表象。首先,郑和出使南洋虽然已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性质,但仍然是在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下进行的。其次,朝贡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贸易体制,其贸易方针是“厚往薄来”。
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航行对各自国家的航海事业发展引起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后者
激起了举国上下的航海热,从而开辟了欧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进行殖民征服的大进军。而前者却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间的下西洋热,反而是严禁民间下海,所以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附——
航行目的 航者身份 航行经费 航行结果 航行队伍
中国 确立海外册封制 使者,官员 国家支付 导致后来“禁 官员
度,朝贡贸易 海”
西方 寻找黄金 剥削者 自发筹集 发展了西方资 自发组织
5楼
2006-03-13 15:03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5.2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而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黄金和香料,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非政治目的。在西欧形成的重商主义的理论,认为利润是从流通领域创造的,工商业才是财富的主要来源,黄金白银是一个国家不可少的财富,如果没有它就要通过海外活动获得它,这种理论引导人们到海外寻求财富,所以他们在中国人大规模毁海船时开辟了新航路。
二.科学发展程度不同
古代中国天文学对天体的观察,一直未能摆脱占星术的影响。因此,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一直处于前科学状态。地理学也一样,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同世界等同起来。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天圆地方,中国处在大地的中央,其他国家不过是应臣属于皇帝的蛮夷之地。地理学的任何新发现,对他们的这种理论都构成挑战,所以他们不会像中世纪末期西欧国家的统治者那样去支持航海,探险和海外商业活动。
到了哥伦布时代,佛罗伦萨著名的地理学家托斯堪纳所绘的世界地图,已经把中国和印度标在大西洋的对岸。“极东便是西”,已经成为西欧谚语。许多航海家坚信从欧洲一直西航可以达到亚洲东部,所以说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成功是科学的胜利。
三.国民价值观念不同
在中国,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主义抑制了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才能。在精神方面,君主们只提倡人民对统治者无条件尽义务,当时的取士制度很大程度上使到整个知识界思想僵化,是人们失去了探索外部世界奥秘的任何兴趣。道德家们特别推崇孙子的“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这种强大的社会规范的力量渗入到民族意识的深处,加上自古以来的种族偏见(所谓华夷之辩)和乡土上的观念的影响,抑制了人们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求知识和财富的欲望。
而西欧的文艺复兴要求个性解放,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其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当时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希望超越原来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以获得更完美的生活的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航海家去进行艰苦的探险,当然促使他们的还有殖民掠夺的愿望。
所以,郑和虽然航海史上的先驱,但地理大发现却最终完成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黄增强,《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学术探索1996年02期);张附孙,《郑和为什么没有继续西航》,(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赵志辉、 郭琳 ,《郑和下西洋目的辩析》,《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郑颖摘]
文摘10
序:哥伦布和郑和出海都是世界中古时期的伟大事述,其影响极为深远,不论他们出海的目的是各有不同,但同样为中外文化开创了新的道路,为历史的大航海时代写下光辉的一页。
哥伦布,西班牙人,曾在商人、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四次远渡大西洋,从西班牙横渡至古巴、圣比安娜和加勒比海等美国东岸沿海地区。他回国后人们纷纷仿效他而成为航海英雄,并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 奉明成祖之命于1405-1433年出海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东南亚各地,最远的到达木骨都束、卜刺哇(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腊瓦) 及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等非洲东海岸各地。
意义:同样地,两人的旅行也为所经过的地区带来本土文化、工艺、贸易及移民。继哥伦布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入他们未知的新大陆,数量逾百万计,而郑和七次下海也为东南亚带来数万华侨。哥伦布与郑和出海都有其探索性及冒险性,开辟未知的角度,同时,哥伦布和郑和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各为所见所闻注册立书,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使当地人对他们有新的认识,随船人员为新到的地方带来技术、文化、及国际交流。而且,两人的航海也展示了当代人类的航海技术和胆色。
不同的是,哥伦布出航是具有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性则的,反而郑和旨在宣示明大国的国威,而且耗费甚巨,所以哥伦布往后欧洲有更多人出航,大规模的航海为数更大,而郑和之后却没有了。当哥伦布之后的航海家发现这个新鲜的大陆上的一群是未脱离原始社会的印第安人后,侵略者就随之而来。表面看来哥伦布航行是富侵略性的,郑和航行是友好的,但也可以看出中国的保守性与西方的积极性。中国人无心改变天朝大国的地位,被古老的上国文化所束搏,虽然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一百年,规模大几倍,但在明清晚期航海科技已不及了;西方努力探索世界,争进知识,以科学打破神权论,加速了科学发展,造成西方文明远远超过东方。
9楼
2006-03-13 15:03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5.2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为什么中国不在那时开拓殖民地?
为什么当中国在海上有绝对的霸权之后,放弃了强权? 长久以来,中华帝国的皇帝都把自己当作是一未赋予生命的父亲,不单对城邦小国如此,同时对世界上所有民族也是如此。这种认知回应了中国固有的观念。天子既为上天之子,当然也是全天下的统治者。早在基督纪元出的几世纪,中国人已经熟知一种概念:天下之大,尽在中国的版图之内,没有所谓疆界之分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假如已经拥有一切,还有什么理由要向外征服的呢?欧洲列强的侵略行为,超越了原本为了满足开拓东西贸易有利环境的需求,这种好战而类似十字军东征的殖民主义,完全和中国人理想中万能的、半神性的天子背道而驰。因此,在中国皇帝身上看不到欧洲这种观念。从明成祖身上当然也看不到这种观念,归顺中国所换得的报酬是本身的繁荣。以这种方式对待未开化的民族可以提升他们对中华帝国的忠诚度,这种远比加强驻军的兵力来的有效得多了。无论如何,明朝皇帝得到的结论,试着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地方维持驻军是愚蠢的行为,因此明朝的皇帝从来没有作过这种尝试。而欧洲各国殖民强还要再过四百年后才得到相同的结论。
------------节选自《中华帝国兴亡史》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但他本人却没能活着回到西班牙。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
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之间的不平衡贸易。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手后要提高8—10倍的价钱。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度。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13楼
2006-03-13 15:03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5.2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
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在新航路的发现中,哥伦布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出了一些条件。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
经过一番准备,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由三艘大
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原来他在月光下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块陆地。天亮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屿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没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继续航行,到达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那里许许多多的大小岛屿。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哥伦布作为欧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者,虽然没有得到大量的黄金,但是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需求财富的欲望。起初,欧洲殖民者还不是赤裸裸的抢夺,而是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当时这些岛屿上印第安人的生产方式还是极其原始的,因此,欧洲人带来的所有制品,甚至废物、玻璃碎片和每张用过的扑克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他们用这些东西大量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印第安人把这些远方来的白人当成神仙派来的贵客,热情的招待,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对于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提防。然而正是这些人宣布了他们灾难的到来。哥伦布到达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据点,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岛上,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哥伦布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带着掠夺来的财富和10个印地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罗士港,向欧洲人宣布他已经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哥伦布得到了国王的礼遇,成为西班牙的贵族。
不久,西班牙国王决定再次派哥伦布远航。这次,哥伦布先后到达多米尼加、海地等地。此后,哥伦布又两次到达美洲。但由于哥伦布所到之处黄金不多等原因,他并未给班牙国库带来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贵族的忌恨和排挤。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于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后来一个叫作亚美利加的意大利冒险家到了美洲大陆的另一边,看到了太平洋,从而证实了哥伦布发现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个新大陆。后来,人们就把那里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与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断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在国王的鼓励下,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着,葡萄牙人达·伽马(1469—1524年)组织了更大的船队,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到达了莫桑比克。在一个阿拉伯向导的指引下,达这里建立据点,但遭到当地人的抵制,所以他在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后匆匆返航。他这次所带回货物的纯利润是全部航行费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带来了更多的人马和大炮,打败印度洋上各地有组织的抵抗,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终于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真正通过探险证实可以环绕世界航行的是麦哲伦。西班牙人虽然发现了美洲,但当时在那里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远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获得的多,所以西班牙决意要继续向西航行,以求从西面到达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出航,先是沿着已经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后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摸索着南下。
14楼
2006-03-13 15:03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5.2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途中曾经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在春天到来之际发现了美洲南部的海峡,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为麦哲伦海峡。在横渡太平洋时,麦哲伦的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上。1521年3月,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的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麦哲伦在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后来船队沿着已经熟悉的航路进入印度洋,再沿着葡萄牙人发现的航路返回西班牙。当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时,水手们惊奇地发现所使用的日历少了一天。通过这次航行,地圆学说得到了确认。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的交往进一步扩大,但在初期,由于东西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武器等方面的差距,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占领殖民地,压迫和剥削当地人民,进行奴隶贸易。
------------------节选自《新航路的开辟》
[符绩敏摘]
文摘16
15世纪末,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哥伦布2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到达了加勒比海群岛与美洲沿岸地区(1492——1504)。而郑和“下西洋”的进军远远早于哥伦布。但这一共同的历史机遇对欧亚大陆两端的历史发展却导致了大不相同的结局。这是一个世界历史之迷。
郑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航海事业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但是,在比较中西科学技术在前代时期达到的水平时,必须注意到一点,即中国所达到的高水平来自传统社会长期渐进的积累经验,是中国古典文明几千年连续性的产物,可能带来安于传统而拙于革新的惰性。西方国家很晚才走出中世纪的混乱和闭塞状态,但在理论领先的条件下,却较易摆脱旧传统具有较强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取得后来居上的巨大成就。
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方式的不同:
首先,哥伦布的航行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与市场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香料与金银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郑和下西洋却在另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在成宣时期30年间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证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富足。
其次,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不同。后者是私人积极的海外探险活动。郑和是由中央王权组织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动。两种不同的远洋航行的组织形式,是两种不同社会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哥伦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务是开辟通向东亚的新航路,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西方贸易。从表面上看,郑和大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积极经营海外政策的重要标志,事实上只是历史的表象。美洲航路的开拓,是在欧洲贸易从地中海转至大西洋之后,很快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对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总时程都远远超过哥伦布,但是对未知海域的突破却进展快。
郑和航行与哥伦布对各自的国家的航海事业发展引起迥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后者激起了全国上下的航海热,从而开辟了欧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进行殖民征服的大进军。而后者却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间的下西洋热,反而是严禁民间下海。
——————择自〈〈 中西方航海外交的比较〉〉
[何礼波摘]
文摘17
在十五世纪航海探险开始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技术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西方。同样就欧洲大陆两端发动的海洋开拓运动而论,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行程、航海组织等方面都超过哥伦布航行,达到时代的高水平。
就航行次数和总计时距而言,郑和航行7次,前后历时28年,哥伦布航行4才,前后历时13年;就各次航行的船只数目而言,郑和航行一般每次达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余只,而哥伦布航行则最少3只,最多17只,就海船吨位大小航行人数而言,郑和宝船估计为1500吨级约2700人,哥伦布航行100-200吨最少约90人,最多约1200-1500人。打通海上交通里程估计,郑和航行打通中国至东非洲海岸长里程的海上交通,约15000英里,哥伦布打通欧洲与加勒比海岸海上交通约4500海里,一目了然,郑和的首次大航行比哥伦布几乎早一个世纪,而其船队浩浩荡荡,动员人力物力之巨大,都是当时世界超一流水平。还有一点,是欧洲航海探险时代所不可比拟的,郑和在这样大规模的长时间海洋远征中,只发生过3次武力冲突事件,其他都是友好交往,和平贸易,人船安利。这是大航海时代绝无仅有的历史记录。
15楼
2006-03-13 15:03
回复
收起回复
222.90.23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3问uy 和 饿 就环境就度句艰苦后艰苦后艰苦艰苦艰苦艰苦后外和艰苦后和看见后计划后果就计划和计划计划和合乎和环会议鸡冠花机和 哈哈镜 和 噶 噶 好看搞活机和环境好看和
19楼
2006-04-27 11:56
回复
收起回复
221.217.3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哥伦布探险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最危险、而收获最大的航海探险。那时虽然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但对着宽达6000公里的浩翰无边的大西洋,只能驾驶顺风时每小时也不过只有10海里(约20公理)的帆船,难免忧心忡忡地提出很多问号!因为,就算地球是圆的。直径有多大?陆地在哪个方向上?去那里是否顺风?在出发前都不清楚。虽说不是九死一生,也必须抱着有去无回的思想准备才能上路。
但是,哥伦布深受《马可波罗游记》和当时关于印度的传说的影响,他深信这些富饶的国家虽然都在东方,但在球形的地球上,向西航行也能够同样到达。他把他的看法到各国游说,希望能够得到支持。终于,他打动了当时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国王的心。给了他三艘帆船和物资,让他带领120人去进行这次探险,如果成功了,对西班牙的海外扩张也是有好处的。
1492年8月3日清晨,天刚破晓,哥伦布带领他那小小的船队和120人从帕洛斯港启航了。他自己乘坐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长25米,载重量不过120吨。其它两艘叫王牌号和少女号,载重量只有60吨和40吨。在这三艘小船上装足了淡水和食物,准备在大西洋上持久航行。
在这茫茫无边的大西洋了,像哥伦布这样坚信成功的人并不多,就是连哥伦布自己除了信念之外,其余也是茫然无知。这样盲人瞎马地在海上闯荡,自然会有意见分岐。哥伦布面对航行的困难和不同意见的攻击,自然忙得焦头烂额,心力憔悴,日夜焦急地等待大陆出现。
也许是上帝的恩惠,哥伦布在航行时走了好运。首先,他是在夏天出发的,根据现在的气候知识,在夏天大西洋的副热带高压靠北,东北信风带虽也比较靠北。但这对接近40oN的帕洛斯港口出发的船只来说,还是不容易进入东北信风带,要得到顺风是困难的。但幸运的是当船队进入面积达六七百万平方公里位于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域时,却吉人天相,船队遇见了在这里很少出现的风天,终于度过了这段危险的航程。这种顺风的天气挽救了哥伦布的船队,也推动了西方世界的发展。
10月11日,船队经过69天的航行后,终于到达了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
哥伦布一行在中美洲发现了一些岛屿,他还误认为到了印度。至今这里的土著民族还叫印第安人,就是哥伦布误会的结果。哥伦布在得到大量黄金与财宝后,又带了当地特产,掳掠几个土人带回西班牙,以便进贡国王。
船队于1493年1月15日启航回国,并于3月16日返回西班牙。这次返航因为是在冬季,这时40oN及其以南的地区已为西风。回国船队在这有利的条件下,只用了60天就走完了航程。
20楼
2006-05-10 18:16
回复
收起回复
就是喜欢大和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好,理解了郑和和哥伦布的区别是非常重要地!!!!
21楼
2006-08-28 22:48
回复
收起回复
119.132.3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fefefefefe
22楼
2009-04-07 21:44
回复
收起回复
115.131.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4楼发表 “文摘”内位的、 你是在说 哥伦布呢,还是在比较 哥伦布和郑和啊??
23楼
2010-02-24 18:08
回复
收起回复
113.245.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哥布伦是中国的吗???
24楼
2010-05-24 20:38
回复(1)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FIFA2024最佳阵容公布
2977290
2
黑神话美术总监说真的好气
2555451
3
切尔西回应穆德里克药检阳性
1871268
4
盘点那些汉化十分经典的作品
1422846
5
极越汽车员工称谈判失败
1360372
6
顽皮狗新作争议再起
1137350
7
尹锡悦戒严背后阴谋曝光
995640
8
成龙《功夫梦2》首曝预告
825355
9
EDG晋级德杯八强
726022
10
NiKo疑似不会离开G2
57187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