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7 期
廖嘉良 李世佳
一、 问题的提出
终春秋之世, 楚国的公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而斗氏即是其中最早显赫的一支。
楚自鲁桓公六年( 前 706 年) 始见于《左传》 , 其时斗伯比当国, 主谋议而不著官称; 与斗伯比同时的斗廉在鲁桓公六年、 八年、 十三年等数次帅军出征。其后楚以 “令尹当国, 而司马则专主兵事”〔1〕 ( P. 1811), 二者号称楚之 “二卿” , 是执一国之秉的至尊人物。根据《左传》 的记载, 自楚武王迄鲁宣公四年( 前 605 年) 楚庄王灭若敖氏, 楚国计有十一位令尹, 斗氏独具其五( 斗祈、 斗谷于菟、斗勃、 斗般、 斗椒) 。司马一职, 也多有斗氏担任,子文( 斗谷于菟) 执政时, 其弟子良是司马, 这也是见于 《左传》 的楚国首任司马; 子玉为令尹时, 斗宜审是司马, 斗克、 斗椒皆曾先后任司马一职。除中央官职外, 地方县公有不少也出于斗氏, 斗缗为权尹, 申公有斗班, 司马斗宜申此前任过商公。
就是如此重要的一支公族, 而在其关键的族源归属问题上, 学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疑团重重而甚难理清。
廖嘉良 李世佳
一、 问题的提出
终春秋之世, 楚国的公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而斗氏即是其中最早显赫的一支。
楚自鲁桓公六年( 前 706 年) 始见于《左传》 , 其时斗伯比当国, 主谋议而不著官称; 与斗伯比同时的斗廉在鲁桓公六年、 八年、 十三年等数次帅军出征。其后楚以 “令尹当国, 而司马则专主兵事”〔1〕 ( P. 1811), 二者号称楚之 “二卿” , 是执一国之秉的至尊人物。根据《左传》 的记载, 自楚武王迄鲁宣公四年( 前 605 年) 楚庄王灭若敖氏, 楚国计有十一位令尹, 斗氏独具其五( 斗祈、 斗谷于菟、斗勃、 斗般、 斗椒) 。司马一职, 也多有斗氏担任,子文( 斗谷于菟) 执政时, 其弟子良是司马, 这也是见于 《左传》 的楚国首任司马; 子玉为令尹时, 斗宜审是司马, 斗克、 斗椒皆曾先后任司马一职。除中央官职外, 地方县公有不少也出于斗氏, 斗缗为权尹, 申公有斗班, 司马斗宜申此前任过商公。
就是如此重要的一支公族, 而在其关键的族源归属问题上, 学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疑团重重而甚难理清。
![](https://imgsa.baidu.com/album/s%3D1000%3Bq%3D90/sign=d9fd323baf51f3dec7b2bd64a4decb6e/2f738bd4b31c8701e5604817277f9e2f0608ff69.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