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吧 关注:5,550贴子:36,645
  • 18回复贴,共1

前来报到,给本吧增加人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朋友好,先自我介绍下,因祖上行医,父辈时因战乱搁停。家传古医书一套(已残缺数本),因此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观今之中医书籍,中医医生,感到中医不是进步,而是步步衰败,脱变得不伦不类。中医好像一个垂危病人,脉象虚弱,命悬一线!
为了杨我国粹,健我国民,希望爱好中医的朋友们,起来认识真正的中医,学习古代中医的真正精髓,来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近几天看了吧主的一些发言和此吧的帖子,得出如下结论:
1,吧主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从没有污言秽语,中伤诋毁他人,也不存在什么偏见。(我本人不会阿谀奉承,此是肺腑之言。大家可以查看我在各个吧的发言就知道)
2,此吧清洁,没有互相攻击,谩骂。如吧主所说,虽无吧规,但吧规自在心中。
本人愿意向大家学习,以后请多多指教。但本人也有个毛病,不愿回复头像是动物照片或是怪异的照片,私下认为头像也是一种名片。敬请见谅!
如果需要的话,我愿意把我的书发上来一些,供大家参考讨论,也就知道古中医和今中医有什么区别了。


1楼2013-01-16 12:48回复
    首先欢迎大师光临本吧,大师对于本吧的看法,的确如此,感谢大师的理解,言语虽然不多,可见大师才智两全,希望大师以后能够多多光临,直言不讳。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3-01-16 14:40
    回复
      大师如果能把家藏发上来,让大家一饱眼福,对比古今中医之异同,那真是太好了,我先替各位吧友感谢大师了,大师功德无量。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3-01-16 14:42
      收起回复
        先说古中医的诊断是如何严谨细致。
        要说这个问题,还得先说一下中国的汉字。汉字造的非常细致,比如“瘫痪”两字。古中医为“左瘫右痪”,就是说,左腿不仁不用叫着“瘫”,而右腿不仁不用就是“痪”。再比如“咳漱”,古中医解释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漱”,问诊时就要问究竟是咳还是漱,还是咳漱都有。还有气喘,问诊时就要问是吸气短呼气长,还是吸气长呼气短?这些问题都要问清楚,因为它牵连着阴阳及脏腑。试问现在的中医有这么细致吗?可能是古时候没有仪器,只能从这些表面现象来诊断吧!
        再说说古中医用药的严谨。比如“中风”,先区分是真中风还是类中风,不像现在无论是 中风、中湿、伤寒、中暑甚至癫痫都按中风去治。确定了中风,还要辨是外中风还是内中风。然后分辨是中藏还是中府还是中经还是中络?这些查明后,选药的时候就要根据药的性味用药,这味药是不是入那个经?如果不如本经还需要这味,就要经过炮制或加引药了。高明的医生还要考虑到君臣佐使互相搭配。有人说中医不科学,那是他不懂。
        现在的医生,好多都只懂些皮毛,认为有炎症就是有火了,菊花连翘等凉药乱开一通,也不管它归什么经,反正有治着火的那一味。乱枪打鸟,徒然扰乱人的气机。就是有治愈的也是瞎猫闯的。
        好了,这个问题不是一半句话说清楚的。以后慢慢再说吧。


        4楼2013-01-16 16:44
        收起回复
          留名…膜拜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1-16 18:53
          收起回复
            楼主高论,在下受益了。


            6楼2013-01-16 19:41
            收起回复
              留名,学习。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1-18 06:13
              回复
                呵呵!膜拜中!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1-18 08:23
                回复
                  现在的药物和古时的自然药物也有区别。药物能不能取效,其中的细节非常重要。炮制不到位,掺杂兑假,量不精准,似是而非都影响效果。
                  先说炮制。炮制的作用大概有几方面,要除去毒副作用,除杂,引经,加效等。加效就是要突出药的某种特性。所谓“食物求和,药物求偏”。食物搭配要力求凉性热性搭配,大米配辣椒是四川人民的杰作。但是药物就不同了,这个药性热,经过炮制,使它的热性更加显出来。
                  还有似是而非的药。就是名称是,但是与所记药物根本不是一样东西。比如八角,伪品极多,鉴定的方法简单,只要是八个角的即真品,八角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五个角、六个角.......直到十三角的都是伪品。好多植物非常相似,难以区分,因此搞中医的一定要细心。
                  还有沉香,古代沉香即是沉香树的果实,自然成熟后落入河水溪水,第二年春捞上来,沉香因此得名。现在呢,果实采摘后就成了。效果虽有,却大打折扣了。
                  不要说这些,古代人似乎很迷信,就是那个东西,不说那个名称,也认为没有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一个人去药房卖香附子,到了,掌柜问,背的什么?答,“疏疏草核子”(七星草的根块茎,香附子的本地俗名)。去了几家药房都不要。后来气的倒掉了,一路人见,说,把香附子倒掉多可惜呀,怎么不去药房卖呀!此人顿悟,捡起来,到药房说是香附子,才卖掉了。其实谁都知道疏疏草核子就是香附子,药房之所以不要,是认为名称不对的东西是没有药效的。你看,古人对药物是多么慎重!


                  10楼2013-01-24 17:04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1-24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