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仙吧 关注:159贴子:374
  • 3回复贴,共1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一——读书穷理 (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2-01 21:34回复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研究仙学学术,虽首重师传口诀,然并非每一位喜好此道者在初涉仙学之门就能得遇明师,故丹经道书、仙学著述亦不可不读。特别对初学者而言,陈撄宁先生曾言,读书穷理最为重要,不可先求法子。因为学仙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他的根源。只有根源明白了,方法自然容易解决。  观古今之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对于仙学方法上事,皆隐晦言之,明言者概不多也。且道书丹经也有诸多局限,很多著作初学者阅之也较难明了其要。陈撄宁先生在其《仙学必成(未定稿)》中曾言:“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陈撄宁按:伪托书中亦有好的材料,要自己善于甄别),根本就无价值;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道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别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少数几个人看的,并未曾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著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又其《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云:“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概不外乎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于哪几个条件,才能正式做炼养工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做工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皆不注意到此。”正因为诸家丹经道书,多有上述之缺憾,故陈撄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观察认为,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得仙学学术之全部,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尚未必能弄清楚。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到,传口诀的或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罕有全部贯通者。若能有对仙学学术有经验者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学术的一个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志愿,并审察自己的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下手用工,方可免误入歧途。  通过陈撄宁先生对丹经道书的评述,我们可以知道,初涉仙学之门者,就其最基本的读书穷理工夫,也非易易之事。若要解决这些障碍,我们认为,学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对研究仙学学术有所帮助。


    2楼2013-02-01 21:35
    回复
        勤学好问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人生便会日趋完满。修仙学道,亦复如是。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不要拘于年龄、相貌、身份、地位等。仙家常讲“道在平常日用中”,“百姓日用而不知”。有些仙学问题,或许从身边的事物就能得到答复,故不妨常常留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日常生活。前人言:“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能从平常日用中有所体悟,成仙了道也就不远了。更要时时向前辈长者,有一己之得者学习,不要有成见,不要自满自大,瞧不起人。须知高人无处不在,或许就有你的身边。只要常常谦虚诚恳,自然会有满意的收获。
        灵活运用  对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方法,在进行实践的时候,一定灵活。因为作书之人自己所讲的方法,不一定是为大众着想,故并非人人都能完全适合。其间会因各人的生活环境、年龄长幼、社会阅历、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适应于此者,未必就能适应于彼,反之亦然。故不可死守一法,一成不变。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处理。要防患于未然,勿待问题发生以后再找对策,时晚矣。
        以上几点,仅是我们对读书穷理一途的一些经验之谈,今整理面世,供读者参考之,或有裨益。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二——入门静功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学仙入门工夫很多,然基本上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指导,否则容易出现弊端。唯有静功一法,比较稳妥,绝少流弊,只要自己能掌握几个要点,即可用工,亦无须专门的老师指导。即使无有效验发生,对身体亦不会产生负面的作用。若论学仙好道者入门下手最佳的方法,我们比较提倡静功。  今之初涉炼养一途人士,每闻静功二字,便自然与静坐、坐禅等联系起来,认为静功就一定得盘膝大坐,甚至讲出很多盘腿的方法,如单盘、双盘、自然盘、天盘、地盘、人盘等。或谓静功就是盘膝大坐,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或云身体坐定后,外形安静,内用意识,搬运身中,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不免对静坐工夫有所误解。  诚然,在古代,不少修炼之士多用盘坐方式进行修行,但并非唯有曲膝盘腿才能进入工夫的深层境界。因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材料相对贫乏,桌椅板凳之类的生活用品又相对的少有,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每以曲膝盘腿、席地而坐为方便,既节省生活材料,又可消除疲劳。故而那时的修炼者,亦因陋就简,多曲膝盘腿为修炼的方式。今天的生活材料日益丰富,人们在研究制造供休息所用的生活器具时,亦多以人体的生理特点,生产适合生理需要、舒适且能解除疲劳的休息用品,较之古代,有如霄壤。是故,今日用工之士,已无须墨守成规,依然死守古人之法。并且,根据科学研究资料及我们的长期观察得知,一个人如果长期的曲膝盘腿而坐,将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于产生疾患,一些修炼家极力倡导的双盘坐法(即五心朝天式坐法)尤甚。  练丹书中所谓的静坐,虽含有坐功在内,但主要侧重于静。而且坐的本义,也非今天人们所谓的坐,《说文解字》云:“坐,止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止,下基也,引伸为住、止,引伸为席地而坐。”由此可见,静坐不应只看作坐,更应理解为静。静功工夫,也不一定要从曲膝盘腿中得来,历史上的陈抟老祖从睡功成就,北七真之一王玉阳真人从站功得益,就是很好的例子。  陈撄宁先生将静功的修炼方法分作三步,即: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开始做工夫的时候,不拘坐卧,唯周身要放松,不能有丝毫拘束,也不要有局部的紧张,自己要感觉到十分的舒适。这样,做到恰到好处时,心中不会有厌烦情绪,身体亦无不适之感。静功的原则,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要义,用工的姿式并不重要,盘腿坐可,垂腿坐也可,侧卧、仰卧、站立皆无不可。然须注意者,在坐功的时候,身体自腰以上,要正直,不要弯曲,也不要使用僵劲;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做卧功的时候,若有睡意,则任他睡去,不必搬弄各种花样,强打精神,谓为克睡魔;若到半夜自然而醒不欲再睡时,可起床做坐功,或继续用卧功,直至睡欲又来,再任其睡去。如此久久,睡魔不克而自克。(前人言:初修卧功,有睡无定;久习之,有定无睡。是故初下手者,于炼功中进入睡境,并无不妥。)在用站功(或站桩,或随意站立)做工夫时,宜在风和日丽之天,花草纷繁之所,小立片刻,身体宜直而不僵,两脚要站稳,不要立于悬崖边等地,以防工夫做到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弛,不免有倾跌之虞。故站着做静功的时候,最好双手扶在树上或栏杆上面。这是静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比较容易做到的一步。  若要做到念头不动,就相对的要困难一些。因为人的念头刹那而变,忽生忽灭,不易安静,仙家谓此念为杂念。因为他对修炼之道颇有妨害,故初下手用工,要先扫除此念。对初入仙学之门者而言,在静功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


      4楼2013-02-01 21:35
      回复
        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常有的事,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曾提纲挈领地拈出四句口诀:“神不外驰气自定”,“混合为一复忘一”,“专气致柔神久留”,“元和内运即成真”。此四句用在静功工夫上,亦比较贴切(此四句的解释详见《仙学指南》一书)。  以上几点是讲念头上的工夫,即如何做到念头不动。至于把自己身体忘掉,不知道有我,这则是功夫深浅的问题。初学者如能依照静功的方法做去,自然会有成功的时候。  陈撄宁先生所提倡的静功三步法,应是一气呵成的,并不是强分段落的。我们只所以要分开来,是为了便读者的理解,并不是在做工夫的时候有段落层次。然初学者未必一开始就能将三步工夫贯穿起,故我们认为,只要抱着循序渐进的态度,慢慢就会成功。  另外,在做静功工夫的时候,环境宜清静,不要太喧闹;空气一定要新鲜,不要有其它秽浊的气味;光线不宜太明亮,太暗亦不合适,最好能阴阳调和,勿使偏胜;饮食调味不宜过浓,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淡一些,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至于专门的修炼者,饮食起居、修炼环境等都有特别的要求,此处且不多言。初学者能注意到这几点亦足矣。  清代薛雪在补注《内经知要》一书中云: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简易者,即是旁门。我们所提倡的静功,虽然没有诸多的花样,但经我们长时间的观察,在养生延龄中,确具效果,今介绍大家,以供求入门下手之法的初学之士参考(至于静功养生意义的科学研究,我们在《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一文中将有详论,此不赘述)。


        5楼2013-02-01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