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萌会的一己之见吧 关注:294贴子:5,567
  • 13回复贴,共1

【科普向】道门相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的是,在东汉末年之时张道陵最早于鹤鸣山传道,之后在青城山退治六大鬼王百万鬼兵,之后将鬼王尽数封印,鬼兵却收为己用。并建立蜀中二十四治区,开创了道教这一体系。当时张天师所建立的便是“五斗米教”,只要交五斗米便可入我门,也就是后来的天师道。而事实上,从神话演变的角度来分析,巴蜀一带原本就有着巫觋鬼神一类的祭祀,所谓“张道陵降服鬼卒”实际上是天师道入蜀之后本身的宗教已经混杂了大量巴蜀原先的宗教思想。
——正一道中就有一部经书名为《太上正一呪鬼经》,专门讲述呪术。按照来源分析,应当是黄神呪术,和丹鼎派的黄神越章印是一类产物,可以看出原初信仰对于道教的影响。
——最初正一道在蜀中为了建立二十四治,将蜀地原有的巫鬼一道全都破除一空。不仅如此,后世在全国范围传播,可以说是见神杀神遇魔灭魔,所仰仗的便是这一道堪称是“受命于天”的道术——全称应当是封山破洞伐庙祛邪秘要,一般则称其为伐山破庙。在得到上天授权之后,无论遇上他什么神只,遇山封山见洞破洞,一样都给你掘了根再说。当年巫鬼一道以死人祖先为神,正一道就一发狠,把那些巫鬼道的祖坟都给掘了。
——最初正一确实是在青城山干活,现在青城山上还有所谓的“天师道正宗”。不过青城山上最主要的应该还是青城丈人传李八百的内丹派,天师正宗云云不可信。
——天师这个称呼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跑江湖的那种跟正规的天师不是一码事。事实上能够称天师的,除了正一道至今六十五代天师以外,还有就是所谓的“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许旌阳,萨守坚。张道陵是正一道的老祖宗,葛玄是葛洪他爷,许旌阳最出名的是“斩蛟”(这个可能是吕洞宾岳阳斩蛟的原型)和“拔宅飞升”,萨守坚开创的是天山派,道教的第一打手、《南游记》的主角王灵官就是跟他混的。除此以外还有两位天师,北天师道的“北天师”寇谦之,南天师道的“南天师”陆修静。


IP属地:陕西1楼2013-02-07 21:59回复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分法分出来了八大派:道根派,逍遥派,道修派,道元派,西域派,道古派,道秘派,五岳派。
    【道根派】 派首:龙虎山正一宗 根源:天师道 学理:符簶派 地理位置:江西 宗派组成:正一宗,阁皂宗,茅山宗,净明道,神霄派 领域范围: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武夷山,三清山,庐山,鄱阳湖,景德镇
    【逍遥派】 派首:齐云山金丹道 根源:金丹道 学理:丹鼎派 地理位置:安徽,浙江 宗派组成:金丹道,虚无派,云阳派,云鹤派 领域范围:齐云山,黄山,仙霞岭,会稽山,逍遥津,仙都,双龙
    【道修派】 派首:罗浮山上清派 根源:清微道 学理:典藏派 地理位置:广东,福建 宗派组成:上清派,清微派,天仙派,于君道,全真道南宗 领域范围:罗浮山,云开大山,万寿宫,九连山,玳瑁山,凤凰山
    【道元派】 派首:青城山天师正宗 根源:天师道 学理:符簶派 地理位置:四川 宗派组成:天师道正宗,蜀山剑派,诸小派 领域范围:青城山,剑门蜀道,龙门山,鹤鸣山
    【西域派】 派首:全真道北宗 根源:全真道 学理:丹鼎派 地理位置:宁夏,甘肃 宗派组成:全真道北宗,诸小派 领域范围:吐鲁番,西夏王陵,麦积山,须弥山石窟,崆峒山
    【道古派】 派首:武当山玄武派 根源:玄武道 学理:典藏派,积善派 地理位置:湖北 宗派组成:玄武派,正乙派,日新派,自然派 领域范围:武当山,药王山,九宫山,张家界,神农架,
    【道秘派】 派首:蓬莱 根源:灵宝道 学理:典藏派 地理位置:东海 主要宗派:蓬莱,方寸,灵宝派,崂山派 领域范围:蓬莱,方丈,瀛州,崂山,千山
    【五岳派】 派首:华山派 根源:清微道 学理:积善派 宗派组成: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


    IP属地:陕西2楼2013-02-07 21:59
    回复
      符箓相关:
      符箓派向来有三山符箓之说,这里的三山指的是正一、茅山、阁皂,全称龙虎正一道、茅山上清道、阁皂灵宝派。要注意的是茅山可不是崂山,茅山道在江苏句容山,崂山却在山东——事实上却是有个崂山,它是属于灵宝派的。
      正一道的开创者是张道陵,这个不用多说。茅山相传是汉代三茅真君开创——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但是真正出现还要等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阁皂公认的祖师是葛洪的从祖父、左慈的弟子葛玄。
      ——正一道首领称天师,茅山道称宗师,阁皂……应该也是宗师。《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三十三《阁皂山行法箓》条云:“圣旨节: 该张天师奏,临江路阁皂山有万寿崇真宫葛仙翁八景玄坛里住持李宗师,每年正月十五日一番做好事行法箓有来”云云。但是在元代之时,上清四十六代宗师王天符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在他之后茅山道就断了传承。现在在茅山上住的的乃是明代受封的第五十代宗师也是第一任灵官邓子明开创的派系,实际上乃是宋代著名雷法派清微派的派系,也就是说其实已经是偏丹鼎了。
      ——阁皂上除了符箓以外,还修内丹术,后来在清代失传。后世那些因阴阳风水先生都可以看做阁皂的遗留,怀疑和飞星派和天星派也有一定联系。


      IP属地:陕西3楼2013-02-07 21:59
      回复
        符:
        符箓虽然通常并称,但是实际上是两种产物。硬要说的的话符就是简笔,而箓却是要颂全的,也就是所谓的“神符”、“云箓”。还有一个小区别就是符通常是对他人行法,而箓则是对自己用。在使用符的时候,其实还要辅以咒、印、斗,在之后的使用还有化、佩、贴、吃、煮、擦、洗七种方法。
        这张便是一张典型的降魔符,中间写的是“奉关圣帝君敕令,降魔分罡”,旁边那些字是注解,不用在符上画出来的。像最上方的那一折就是所谓的“三清笔”,用一个小折来象征三清,而箓文则是要全部写出来的。


        IP属地:陕西4楼2013-02-07 22:00
        回复
          箓:
          最著名的便是正一盟威法箓,它是南北朝以来正一天师门下法箓的总汇集。它又称做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太为最大最高者,上是指太上老君,三者指天地人三才,五者为黄中总数,元精固守。共二十四道,对应二十四节气分次使用,有神鬼莫测之效。
          ——其实可以看做是潜在的召神术,拿科学来解释或许是自我催眠?比如太上正一九天兵符箓,请天兵之力但是又不是神打,看上去就跟自我催眠很像的说。


          IP属地:陕西5楼2013-02-07 22:00
          回复
            法:
            网文最常见的嘴炮就是“术不如法,法不如道”——这个是道门的说法不假,道、法、术是依次递进的。但是这里的法准确来说应该是法术,本质上也就是术而不是可以沟通阴阳鬼神的道法。
            硬要解释还比较困难,比如像金丹石髓、五行遁术,这些都应该是属于“法”的范畴。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网上所谓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是明代一个灵媒通过自己通灵的记录记下来的,也就是偏小说向,不能用作道门的依据。
            ——扶乩应该也算是法,在台湾那里还有相当数量的乩童存在。在下的友人专门请人做过实验,其实这个和笔仙可以算是一回事。附实验报告如下。
            主持请仙者:笔者(即在下的友人盗泉子)
            扶乩人:某佛教居士,信奉禅宗;某白领女性,居士的妻子
            录乩者:喜好灵异话题的白领女性
            时间:午夜12点。
            过程:
            为了达到请仙的效果,笔者准备了张天师镇诸煞符若干,白蜡烛一对,午夜到来之后,关灯。
            烧请仙符一道,事实上是写有经文章句的白纸。祝曰:“吾符无奇,但请鬼道有情众生身具威神力与福报者来吾坛前一叙。”
            参加者神色紧张,居士默默捻起数珠,其妻子与友人彼此对视,眼睛有放大现象。
            笔者以剑在沙盘上划一敕字,摇铃,高喝:“来者何人!”
            受到气氛感染,居士与其妻开始扶着乩架抖动。
            其妻友人开始录文。
            笔者再喝:“三界有情众生,善道恶道,黑业白业,四圣六凡,终属何者!”
            乩架再动,出现“天”字。
            笔者再喝:“虚空鬼神遍布,欲界诸天,药叉罗刹,空行持明等众繁多,来者可示尊号否!”
            乩架再动,连续出现“荼吉尼天”四字。
            扶乩人对此类恶神的出现感到恐惧,丢下乩架开始高唱“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笔者遂烧化张天师镇诸煞总符,斥退乩仙。
            结束。
            结论:扶乩的要点在于以环境与主持请仙者的语言给予扶乩人以暗示,扶乩人则将暗示明确反应在乩盘上,具有一定宗教知识之信徒尤其容易完成下意识的配合。如果主持请仙者主动扶乩,则效果较以上实验尤为明显。


            IP属地:陕西7楼2013-02-07 22:01
            回复
              斋、醮:
              认真说起来斋醮应该是两样事物,但是就跟符箓的关系一样,这两样通常也就算在一起。“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对此有专门的斋法——内斋、外斋等。“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
              ——事实上在不同的仪式中道士所穿的衣服、鞋子、腰带这些都会有颜色、样式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醮法。
              ——符、箓、咒、法、斋、醮,符箓派最重要的六大科,这六样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符箓科仪。


              IP属地:陕西8楼2013-02-07 22:01
              回复
                龙虎正一道自张道陵起至现在有六十四代天师,少天师应当是六十五代。而本文中为了表明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有些不太一样,所以少天师就变成了六十四代,名字也改了。
                天师世系 姓名 帝 号 赐封年代 封号与赠号 备注
                第1代天师 张道陵 唐玄宗唐僖宗宋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 天宝七年中和四年熙宁元年大观二年嘉熙三年元贞元年崇祯年间 封太师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封正一靖应真君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汉献帝元武宗 建安廿年至大元年 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汉献帝元顺帝 建安廿年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侯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 张回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 张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 张高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22 张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宋真宗元顺帝 大中祥符五年至正十三年 赐号真静先生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宋仁宗元顺帝 天圣八年至正十三年 赐号澄素先生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宋仁宗元顺帝 至和二年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白先生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I


                IP属地:陕西9楼2013-02-07 22:02
                回复
                  27 张象中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宋神宗元顺帝 熙宁元年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宋徽宗元顺帝 大观二年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张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宋徽宗元武帝元顺帝 崇宁四年至大元年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靖先生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宋孝宗元顺帝 干道六年至正十三年 赐号正应先生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宋理宗元世祖 嘉熙三年至元廿八年 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元世祖元世祖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至元十四年元贞元年 赐封嗣汉天师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元成宗元成宗元武宗 元贞二年大德八年至大元年 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明太祖 延佑四年泰定二年至元三年洪武三年 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明太祖明太祖 洪武元年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明太祖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永乐四年 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明成祖明宣宗 永乐八年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明宣宗明英宗 宣德四年正统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明英宗明太宗明宪宗 正统十年景泰六年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元庆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I


                  IP属地:陕西10楼2013-02-07 22:02
                  回复
                    好像很牛B的样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2-08 00:28
                    回复
                      给跪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2-08 03:26
                      回复
                        不明决厉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2-13 22:45
                        回复
                          丹鼎八派何在?!求资料啊。。。。。。。


                          IP属地:广东17楼2013-08-17 2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