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格律之前,先了解几个常识概念。这几个概念明白了,律绝格式不必死记便可熟烂于胸了。
1、“平仄”:
平仄是在汉语四声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按古韵部讲,平声是指阴平、阳平,仄声是指上声、去声和入声。按现代普通话讲,平声是指第一声、第二声,仄声是指第三声、第四声。以韵母“ang”为例,“央”、“扬”即为平声,“养”、“样”即为仄声。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句解释起来,就是每一诗句中,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可无分平仄声,但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第六个字必须严格遵循平仄要求。(平仄格式下面会讲到)
这是以七言诗为例的说法,在五言诗中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3、“相对”、“相粘”:
格律诗中平仄规范的诗句叫“律句”,律句的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与对句合称“一联”。
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大体是相反的。比如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则对句与之相对,应是“平平仄仄平”。这就是格律诗中的“相对”原则。
而“相粘”原则,是指相邻的两联中,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的平仄格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下面讲到的格式中,大家可从相邻两联的尾首句平仄中去揣摩)
4、“孤平”、“三平脚”:
这是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两点大忌。
所谓“孤平”,简单讲就是两个仄声中间出现一个平声,读起来很拗口,不流畅,格律诗句中不应出现(拗救体不在此列。初学者无须了解)。
所谓“三平脚”,就是句末出现三个平声字,读起来无起伏之乐美,亦是格律诗句中不应出现者。
1、“平仄”:
平仄是在汉语四声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按古韵部讲,平声是指阴平、阳平,仄声是指上声、去声和入声。按现代普通话讲,平声是指第一声、第二声,仄声是指第三声、第四声。以韵母“ang”为例,“央”、“扬”即为平声,“养”、“样”即为仄声。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句解释起来,就是每一诗句中,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可无分平仄声,但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和第六个字必须严格遵循平仄要求。(平仄格式下面会讲到)
这是以七言诗为例的说法,在五言诗中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3、“相对”、“相粘”:
格律诗中平仄规范的诗句叫“律句”,律句的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与对句合称“一联”。
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大体是相反的。比如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则对句与之相对,应是“平平仄仄平”。这就是格律诗中的“相对”原则。
而“相粘”原则,是指相邻的两联中,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的平仄格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下面讲到的格式中,大家可从相邻两联的尾首句平仄中去揣摩)
4、“孤平”、“三平脚”:
这是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两点大忌。
所谓“孤平”,简单讲就是两个仄声中间出现一个平声,读起来很拗口,不流畅,格律诗句中不应出现(拗救体不在此列。初学者无须了解)。
所谓“三平脚”,就是句末出现三个平声字,读起来无起伏之乐美,亦是格律诗句中不应出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