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一个酷的小孩。我平凡得没有勇气去承认我不是一个酷的小孩。那些酷的小孩,他们在课室里面总是坐在最后排,总是第一个在笑,其中也有些长得很好看的,有时爱跟校规 和老师作对。我注定不是一个酷小孩。我比同年的孩子矮小,同时心里面很清楚我跟他们不同:不喜欢上体育课,不爱运动,不与其他男生一样整天在讨论女生,在同学当中从来都不起眼。我喜欢音乐,听的那些歌都没有人感兴趣。我一点也不酷。
在家中,父母总是在努力地教育我成为一个透明人。当然他们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每次我回想起,总觉得他们都在潜意识里希望我们长大成为这样一个人。他们很可能就是这样子在传统观念很重的中国家庭里长大的。我们不许在公共场合里面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能哭,不能大叫,不能奔跑,不能为任何事情而表现兴奋,不能做出一些让我们跟其他人表现不一样的事。我一直以来也是别的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心里其实不够自信,一直害怕不能在四处都是聪明混混的社会里面生存。像我这样的一个在温室里面长大的孩子,就像是乖乖听话的宠物,只要循规蹈矩或表现乖巧就可以轻易得到权威的保护;再简单一点,只要当一个透明人,生存便很容易了。另一方面,父母从来没有说出口,他们为我而骄傲。我想这便是传统中国思想吧。不应该称赞你的儿女,免得他们恃才傲物。
我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卡在中间,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也不够坏。即是,不够酷。不酷的我,很早便知道世界时残酷的,只有最好的和最强的才能生存。更差的是,我以为只有英雄美人才能生存和被世界容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香港的教育没有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它却正要我们不要成为特别的人。从来没有人跟我说我可以依自己的规矩,拥有自己的成就,甚至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像我一样的丑小鸭仔外面不能生存,我们好像不配拥有“快乐”,因为我们不是教科书式的完美,也不酷。
当然,我并不稀罕那种完美。我现在当然是自己的主人,但每一次,在那些失落的梦里,我始终渴望做一个酷的小孩。
从来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