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一摸】 改之前是48分……因为没结尾(作文纸不够用)
改的这篇我有信心上50而且有信心是50+!
“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对自我地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请以“无我”还是“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我”还是“有我”‹“无我”与“有我”似乎是一对矛盾,难以调和。›
‹中国古代文人受儒道思想的浸淫十分深重,每每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信条。我赞叹于古代散文的雄浑奇伟,在家国天下的大背景中将“无我”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又惋惜于这一“无我”思想虽让作者多了分傲骨与浩然正气,却使其作品少了些许柔情与人情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如此的“无我”精神让我对古代文人既熟悉又陌生,总感觉他们高高在上,难以亲近。›至于沈复的《浮生六记》,写尽童年烂漫、夫妻恩爱、闲情逸致与生死离别。
‹他倾注“有我”之笔墨书写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我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沈复就“活在”我手中的《浮生六记》中。这令我我感到十分亲切,但又总有因缺少了“无我”境界而显得“高度不够”之感。›
‹“无我”与“有我”难道就不能调和么?在现代散文的殿堂,我惊讶地发现民国时期的才子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协调“无我”和“有我”的矛盾。› 忆起那两篇看似相似却迥然不同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将秦淮之美融于平淡朴素的文笔中,而俞平伯则通过古典韵律将美景缓缓道出。同是面对妓者的邀请,前者拒绝是因为道德的约束,后者则出于对女性的爱与尊重。
‹他们没有哪一个迷失于朦胧秦淮而空赞祖国河山;也没有将秦淮颓靡上升至无谓高度而大谈道德与社会。这里依旧是朱自清的秦淮河,也依旧是俞平伯的秦淮河,但同时也是那条展现了民国风云的秦淮河。他们将各自独特的“有我”情思藏于“无我”的自然景物与社会风俗中,时隐时现,可谓“无我”与“有我”交相辉映。›
‹“无我”与“有我”难道就不能完美融合么?› 非也,至少在我景仰的当代作家史铁生那里我找到了完美融合的范例。一篇《我与地坛》展现了那从“有我”到“无我”的转换与升华。文章开头,史铁生坐在树荫下的轮椅中,“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此时,我“看见”史铁生在残疾中努力寻找“自我”的价值。轮椅上的史铁生看着地坛里的人来人往,看着冬去春来,看着寂寥的地坛因“人”的参与而显得那样生生不息,由此觉悟到生命的意义,道出了那句经典名言:“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这时的史铁生已找到“自我”。› 紧接着,文章笔锋一转,叙述人称由“我”与“你”交替进行,在“我”与“你”的辩驳中,进一步探寻写作的意义与生命的意义。最后,文章在“那不是我”与“那不是我吗?”的哲学思辨中,以“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戛然而止。
‹此时,我已看不到“史铁生”的“自我”形象,却又分明切切实实感觉到一代作家的精魂就在那博大的“无我”之中。史铁生已在满园静光中与地坛融为一体,将“有我”升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最终达至富含“有我”的“无我”境界。›
‹由此,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散文中悟出了“无我”与“有我”的辩证统一。› 有妈妈的帮助!再加上是自己课下慢慢琢磨的,所以这篇我好满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