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荒纪吧 关注:2,344,120贴子:48,173,958

【读史】就说到诸葛亮死前为止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丞相镇楼


IP属地:四川1楼2013-05-29 13:34回复
    写完了武功第一的吕布,说说智力第一的诸葛亮。
    鉴于本吧大多数人对诸葛亮心存偏见,故先写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个吕蒙式的人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后期诸葛亮的表现,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与刚出山时如潮水一般的馊主意大不相同。
    初读三国,大家一定有诸多问题。比如说: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到了后期怎么就打不动司马懿?
    六出祁山,为何屡屡不能成功?
    诸葛亮为何到死也不愿冒险试试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七擒孟获,究竟有什么意义,是否真的能征服南蛮的野心?
    关羽威震华夏之际,为什么如此迅速的兵败身亡?
    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两年后却突然发疯一般的和东吴拼命?
    白帝城托孤,刘备是不是也在朝中扶植了用以制衡诸葛亮的势力?
    诸葛亮又有没有取刘禅代之的想法呢?
    这一切的一切,见仁见智,各种说法众说纷纭,有没有一种让大家都相对愿意信服的说法呢?楼主愿意一试。一一为诸位解答问题。


    IP属地:四川3楼2013-05-29 13:35
    回复
      说到后期的诸葛亮,就不能不先说白帝城托孤。
      说白帝城托孤,就不能不说刘备兴兵伐吴。
      说到兴兵伐吴,那就不能不说关羽之死。
      所以,这个故事的源头,还是要从荆州说起。
      荆州,位于长江流域南部的中游地区。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诸葛亮称之为“用武之国”。起初,荆州是由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覆盖,后来古楚国的祖先在此披荆斩棘,在四面原始森林中开拓道路,这才有古代楚国的强大。这片土地由此得名“荆州”。同时也是道家的发源之地。


      IP属地:四川4楼2013-05-29 13:35
      回复
        说说曹操打汉中的时机,还是有点早了。
        一来,白白便宜了孙权;
        二来,准备不够充分,预算跟不上。打得下来却守不住,让刘备得了汉中称了王。
        个人认为,曹操应该再等等,等待孙刘火拼之后再打。是时,联军内部消耗,损失巨大,曹操的赢面就很大了。不但可以抢到东川、进军西川,甚至连合肥一线也会有意外收获。
        好在汉中虽败,曹操在汉中失守之前,将先前张教主囤积的大量粮食、切糕,还有汉中的富户和壮丁一并迁走转移,让刘备取其地而不能取其民,算是弥补了过早动手的过失。
        汉中争夺战之后,天下三方进入了短暂的平衡阶段,华夏大地出奇的平静。曹操继续屯田发展,孙权在右荆州安抚百姓;而刘备,把关羽仍在荆州,派魏延镇守汉中,恢复汉中的农业。重用法正、黄权等人,在川中稳搞内政、富国强兵。
        刘备,正式进入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以待天下有变的阶段了。其实三家都在和平发展、等待时机。因为三足鼎立,谁也不敢先出头,全都在等着别人先当这个出头鸟,而后伺机而动,或群起而攻,或遥相呼应,以确保自己能趁乱捞到更多本钱。
        此之谓“待天下有变”也。
        刘备没想到,自己刚刚拿下汉中,就在称王的同一年,天下就“有变”了。
        刘备本以为要搞很久内政,不知道等多少年才能等到的一个机会,就这样来了。
        可是,这一“变”,并非好变。


        IP属地:四川6楼2013-05-29 13:35
        回复
          威震华夏的大战(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间,关羽已经离开刘备,在荆州待了7年了。就算是从单刀赴会、割让右荆州时算起,数数也有五年了。
          一代名将,已经好久没打太像样的仗了。在曹操手下时,尚可驰骋疆场,眨眼间秒掉敌军大将,致使一军皆惊。如今,却只能坐镇后方,况且好生憋屈。孙权随随便便来勒索,右荆州便送人了,打打不得,碰碰不得,这叫什么大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才是王道!
          可惜刘备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视割据城池了。他还是原来那个刘备吗?犯我边境,就算对方是四世三公、声势滔天的袁公路,也一样敢对着漫山遍野的旌旗拔剑的刘备,如今安在哉?
          这就是我一生追随的主公?这就是我不惜抛弃曹操给的高官厚爵、豪宅美女,换来的结果么?刘备啊刘备,你到底还要冷落我到什么时候?青龙偃月刀,几乎成了废铁。
          七年时间,寸功未立,反倒被授意丢失的领土不能夺回,还要看我鄙视的人的脸色,真是岂有此理!
          关羽对刘备,已经有些绝望了。
          从种种迹象表明,关羽越到后来对刘备的不满越甚。左荆州也基本像弃婴一样,几乎游离于蜀军之外。而刘备对关羽也流露出种种的不信任,派儿子刘封和小舅子糜芳在荆州本土或边境,时时监视关羽的动静。
          黄忠、魏延这些无名之辈,在前线主战场上纷纷立功,全都成了大将,而自诩耻与他们同列的关羽,已几乎被人淡忘。
          骄傲的关公,如何耐得住寂寞?这寂寞却已经忍受了七年。
          况且关羽这个襄阳太守,襄阳却不在自己手中。
          这个时候正好大家都在休息、搞内政,关羽觉得这是个机会
          ——是时候再做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了!
          久未上阵的荆州军队突然集结,径直北上。


          IP属地:四川7楼2013-05-29 13:36
          收起回复


            IP属地:新疆9楼2013-05-29 13:36
            回复
              下面会扯扯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
              先发一下各种神论。
              1关羽带着船,于禁没带船,所以于禁不行。
              2关羽带着船,曹仁在荆州没给庞德准备船只,说明曹仁不行。
              3关羽真是放水淹的于禁,只不过被省略了。。
              诸位觉得不严密的可以自行理解和回复,我先哄妹子睡觉去了。


              IP属地:四川14楼2013-05-29 13:37
              回复
                威震华夏的大战(5)
                说说“水淹七军”。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某些地方一直有争议。一些人抓着棱角的细节不放,偏说是关羽放的大水。在这里论述一下。
                先说关羽的“绝北道”,此役有一阵子被炒得很热。关羽成了挡差达人,以极少数的兵力防住了中原所有曹军名将,使之不能救援荆州,这才让周瑜得逞。最后,尽管让一个反而不怎么出名的李通给突破了防线,可这已经不是关迷考虑的事了,何况文达枪将突破之后很快就病死了
                ——我希望大家以后在我的帖子里不要再拿这件事来恶心我。
                再者就是说,大霖雨其实没多大,水是关羽放的。
                昨天仔细看了看,主要有俩依据:
                1,同样在荆州防守了很久的曹仁,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而关羽的军队几乎没有折损。而且暴雨刚过很快就都转移到了大船之上,围攻困在高地的于禁、庞德。
                ——关羽好像早有准备,而曹军(包括常年据守荆州的)面对天灾却束手无策,不能不说很奇怪。故有人(罗贯中)猜测,水是关羽放的,故关羽事先就知道准备。
                2,关羽收降于禁的时候,顺便收降了三万大军。
                这个数据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出处。三万?于禁一共才三万五,也就是说,于禁的七军被淹死的甚少,反而直接投降,都被关羽收编了。
                有人这么理解,倒也看似有理有据,但是问题又出来了:
                关羽开闸放水、关羽收降三万,包括之前说的绝北道。如此牛痹的战绩,为什么在关羽的本传里一句也没有提呢?
                你认为陈寿比你粗心大意?否则,就是你想多了。
                大凡水淹之战,无非两种:淹固定的据点,或者淹流动的军队。
                淹据点的经典一战,便是春秋时期的智襄子水淹晋阳之战。乃是直接决开堤坝,居高临下的淹城。
                淹军队的经典一战,就是韩信水淹龙且的潍水之战。乃是先以无数沙袋堵住上游,令下游形成浅滩,而后设法将敌军引到下游渡河,在决开上游的沙袋放水,半渡击而淹杀之。
                欣赏一下。
                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
                这两种战法,均未见“大霖雨”,水淹战法,无需天时,地利可也。
                反观关羽,未见他做任何准备、也没有决开堤坝那种记载。反而陈寿反复提及“大霖雨”,意思就是,水淹七军,还是靠的天意。
                PS准备战船那不算准备。因为关羽可以准备船,曹仁、于禁也同样可以准备船。关羽根本不会事先知道于禁有没有船的。如果于禁也带着船,那就是水战了。关羽带船,不是取胜的必要条件,只是一种防水措施——别让大霖雨淹着自己,这才是目的!淹不淹于禁,这时候关羽还管不着。


                IP属地:四川15楼2013-05-29 13:37
                回复
                  威震华夏的大战(6)
                  ——为什么说【水淹七军的真相其实不重要】。
                  上面那贴,其实是白写。为什么?后面会说。
                  说到天意让于禁大军打了水漂,这是没有为题的。但是有人说(今波《文化中国》请来的某教授嘉宾说的),水淹七军是老天要帮助关羽。这么说就有问题了。
                  老子讲:“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天意浩渺,岂凡人可度测?
                  大霖雨表面上让关羽赢了一战,但究竟帮他害他,还是个未知数呢。
                  于禁七军湮没后,历史上说:“羽威震华夏。”既然说是天意如此,和关羽无关,为什么说关羽威震华夏呢?
                  列位看官留意:当时是出于古代信息极不发达的时期,第一手消息更加弥足珍贵。好多事情,都是后来才弄明白,或者是史官考证的。也就是说: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于禁的七军被关羽无声无息的吃掉了。一点波澜也没有激起。
                  正在大西北信心满满等于禁捷报的曹操,彻底震惊了。
                  见于禁七军来势汹汹,恐怕关羽抵挡不住,准备上去帮忙的孙权,也突然震恐了。
                  刚刚称王、遥遥指挥的刘备,心底也掠过一丝不安。
                  羽威震华夏。
                  关羽,从此成为天下的焦点,曹、刘、孙三家,都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全都把目光集中在关羽的身上。
                  此之谓,威震华夏。
                  为什么我说于禁是怎么输的,并不重要。
                  ——因为重要的是:
                  【所有人都相信是关羽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吃掉了曹操视为王牌的于禁和七军】
                  这就足够了。
                  真相不重要,结果才重要。让所有人相信,更重要。
                  这就是“羽威震华夏”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我说,讨论水淹七军到底是不是关羽做的,根本没意义??反正当时所有人都已经相信这是关羽做的,这就足够了。所以,个别人咬死了说水淹七军是关羽的谋划,那就让他说去吧。别说是他们,当时曹操也这么想。
                  但是我告诉大家:曹操相信、而且比他们更加相信!
                  因为他们相信,往高了说,不过是为了信仰。毕竟关羽是中国道教的神只、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但是曹操相信,却是关乎生死存亡、国家兴衰!
                  ——关公造成的威胁,已成了头等大事,不可不察也!
                  于文则,世之良将,汉之重臣。本来就有着超然的战绩,近十年来深居简出、也不知道读了多少兵法、推演了多少阵图?此次率领七军精锐,曹操原本希望他能压制荆州、再创辉煌。可未料到其在关羽的荆州军队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曹操深深的震惊了。
                  以前关于关羽北伐的真正目的,曹操也只是想想,现在看来,是该行动了。
                  “想不到关羽野心,如此之大!这也难怪他当初任我百般厚待挽留,也坚决弃我而去了。”

                  曹操由是开始把迁都提上日程。 关羽也成为热点人物。
                  天意大霖雨,天意灭于禁。天意使关羽威震华夏,天意使三家皆对关羽忌惮,天意使关羽树敌于四周,天意使关羽败亡。
                  天意浩渺,岂凡人可揣度耶?
                  是想,如果赢的是于禁,关羽最差也是退守江陵,面对着北方的压力,孙权还得帮着他。
                  刘备,也不会不管他。
                  天意帮谁?不可知也!


                  IP属地:四川16楼2013-05-29 13:37
                  回复
                    徐晃、张辽都有多少兵力??
                    以前收藏的一个帖子上都有现在找不到了


                    IP属地:四川17楼2013-05-29 13:37
                    回复
                      接下来要分析夷陵之战了。亲们有什么看法吗?都来说下晚上更新


                      IP属地:四川23楼2013-05-29 13:38
                      回复
                        皇帝、王,都是世袭的,丞相、司空、太尉、刺史、郡守,这些都是不世袭的。。
                        就连曹操本人之前也有让郭嘉接班的想法。
                        但是问题出来了:刘表、孙坚、刘焉他们是怎么回事?
                        元芳,你怎么看?


                        IP属地:四川25楼2013-05-29 13:39
                        回复
                          在阆中防守的鳌中堂,率兵一万来和刘备会师,军未发,被手下所杀。
                          为什么说鳌中堂?
                          请看下图。



                          IP属地:四川30楼2013-05-29 13:39
                          回复
                            一号分身: 顶贴来了
                            一个人半夜回家,他的家住在14楼,他走进电梯,过了几秒,发现八楼亮了,他想一定是八楼的人要坐电梯,过了一会儿他猛然按下了345楼,门打开就冲了出去,待在大楼附近的便利店直到第二天。
                            神马情况,你明白不?


                            31楼2013-05-29 13:40
                            回复
                              话说武陵蛮夷部落的酋长,沙摩柯,率领一队少数民族的大兵探路。
                              突然,铃声大作,一伙儿兵将拦住去路。为首的将军喝道;
                              “你的牌太多了!”


                              IP属地:四川34楼2013-05-29 1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