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吧 关注:58,129贴子:2,917,796
  • 136回复贴,共1

我想说:中、西医都是服务患者,没有高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几天一直在看贴吧的帖子,基本分成中西医俩派,互不相让,互相攻击。我做为一名中医从业者,其实想说,中西医都是各有利弊,各有长短,各自都有短板、也各自都有长处。医师是我们的职业,目的就是服务患者,解决患者之疾痛,掌握好自己的技术,给患者解决病痛、还患者健康才是我们的目的,何必非得分出中西之高下。
信奉中医的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互相对立、统一、转化,事物的界限本就没模糊,何必非得分的清清楚楚,现在中西并进,共同发展就是很好的见证。
最后想对那些一味攻击中医、说中医伪科学的人说,你对事物可以有你的看法,科技并不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你未看到的、检验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也没有人相信微生物的存在。你们可以有建议,可以指出不足,但请不要盲目攻击,每一个中医都经过比其他医生多的磨练、付出,全心付出与患者。你可以不看中医,但请不要诽谤中医。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3-05-30 22:07回复
    手打了半天,没人看。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3-05-30 22:21
    收起回复
      楼主:何为医学?无非是医的观点及理念的总称。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法应该不属医学的主流。请你站在医学角度衡量西医的长处表现在哪儿?
      我认为认识人只认识人的臭皮囊而不知人本性是啥东东的怪异认识方法根本没具备医学资格。谈其长处唯有科学的时髦,就是今天的时髦基因学今后必然被证明为不能客观运用与临床的东东。根据仍然是科学只认识形态而不能客观的认识基因的变化规律。


      3楼2013-05-31 01:23
      收起回复
        @护国良相绰斯戬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3-05-31 18:45
        收起回复

          二)理论
          理论的焦点突出在一个亢字上。“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内经。(六微旨大论)》。本指自然变化规律,而中医基础理论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取类比象的说理方式,根据某一事物特性归属至体内相应脏腑而形成。结合内因(七情)的相应属性把亢理论引用到此病的诊断中来。亢,是亢进、多、实、强、等。“承”是承受,顺承,承上启下之义,是脏腑之间关系和谐的表述。“制”是克制,制约,是防己胜之脏过强而侮己。“生化”是机体物质及气化的正常及正常的变化。此病的亢用五行学术结合藏象学来分析,肝是亢的关键所在。肺为金,主疏降,为相传之官。肝为木,气化主疏泄,为将军之官,具有刚强,躁急等亢的特性,故近代名医刘奉五在《妇科医案》中强调了“肝为五脏六腑之贼”的观点。肝亢的存在必侮胜己之肺,承己胜之脾 。
          1) 肺是制约将军之官的肝,防其生亢而侮己,顺承己方疏降下去的气血 ,经过其疏泄,完成气血正常运行的必经阶段。肝亢,首先是己方疏泄功能失司,自身产生气滞血瘀,无法承受肺疏降下来的气血,使肺内亦产生气滞血瘀的状态,这就是肝亢侮肺的过程。结果为痨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正如唐宗海《血证论》所述:“痨虫之生,由瘀血所化……。
          2) 乘脾,犯胃的影响。脾(土)为”仓禀”之官,是身体需要的基础物资来源之处。故有“万物之母”之称。从相生的规律来看,是肺之母。脾,被肝亢所乘,脾升胃降气化受到影响,气机枢纽失司,导致水谷精微运化失常,一部分变生为痰饮,贮存于肺,肺成为正虚邪实的病态。二则导致内脏气滞血瘀,无疑加重肺的血瘀程度。还有,肝无亢而脾弱,肝也成相对的亢,同样侮肺,承脾,犯胃。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肝亢,主要是影响到气机的运行,使气失了帅血之职,导致多脏的气滞血瘀,肺本克制肝,今肝过亢,反侮于肺,是肺为痨虫的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


          5楼2013-05-31 18:53
          收起回复
            深有同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5-31 20:24
            收起回复
              内容没仔细看 当标题我赞同!!! 我挺中医 但不反西医


              IP属地:陕西8楼2013-06-01 09:18
              收起回复
                想想现代文明进入中国以来,人们原有的生活几乎完全被改变了。
                我也认为故宫盖的宏伟,但我们真的不再那样盖房子了。因为这些是生产力决定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元素还有什么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呢?我想茶和美食是代表吧。因为这是汉文化,是民族本性,是生产力无法推动的,但医学不是。人类一定是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而无论它出自何方。
                所以,中医作为文化符号一定是伟大的,是奥妙而神奇的。但它已经不能符合现在的生产力要求了,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转动的,中医被束之高阁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在我们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


                10楼2013-06-02 03:02
                收起回复
                  医学的目的的是服务病人 治疗疾苦
                  至于过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不要切记不要用中医的标准去衡量西医 也不能用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 两者都是鸡同鸭讲 对牛弹琴 至于讨论也就毫无意义


                  IP属地:陕西11楼2013-06-02 18:05
                  收起回复
                    支持!!


                    12楼2013-06-23 19:0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7-05 20: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