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吧 关注:179贴子:360
  • 13回复贴,共1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解释!(今天看了一天才明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照图看比较容易看懂~!楼主手机像素不高、没拍。。
磁共振成像时对一层面组织将进行重复的RF激发,每次激发后,随之出现弛豫过程。在成像过程中每一层面的一排组织体素接收RF激发的频率是一样的,只是各排的组织体素有时间先后,相位有差异。所以在采集完一排体素的回波后要进行下一次的RF激发。这个重复的脉冲序列时间叫做脉冲重复时间(TR)。
再进一步的说,就是为了得到一排的体素的各种弛豫时间,需要进行不同的RF激发,而利用这个间隔不同的RF激发所采集回波信号,使得在横向磁化矢量的频率、相位变化可以充分计算出各种组织的弛豫时间。我们把起始的RF激发到回波采集完毕的间隔时间叫做回波时间(TE)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E)
SE序列就是采用90°和180°的组合射频脉冲形式对人体组织进行激发的。它的过程是先发射一个90°射频脉冲,间隔TE/2时间在发射一个180°的射频脉冲,再经过一个TE/2时间进行回波采集,这个过程就是回波采集时间,即回波时间(TE)。其后再间隔一个时间值再一次的发射90°射频脉冲重复这个过程。两个90°射频脉冲之间就是重复时间(TR)。
在第一个90°射频脉冲,主磁场内的人体组织的磁化矢量从纵轴(z轴)翻转到横向轴(xy轴)。停止脉冲后,纵轴(z轴)的磁矩逐渐恢复,xy平面的磁矩逐渐消失。而横向上磁矩的消失就是自由感应衰减(FID)。
这里再进一步解释一下FID。FID是受到T2弛豫(质子与质子间不同的相位互异),以及质子间互异所造成的质子间磁场不均匀性所影响的。所以在其瞬间的衰减过程中,有一个快速的衰减过程。称作T2*衰减。它使得质子群中质子有了快与慢的进动频率差,使得质子群质子的相位分散,整体信号难以采集和成像。(呵呵,这时才真正的理解了FID)
因为自由感应衰减(FID),造成信号的采集和成像难以实施。那么在90°脉冲后TE/2时间(即在弛豫时间过程中的一段时间)施发一个180°射频脉冲,使得弛豫过程中的磁矩以xy平面为中心翻转了180°,又经过一个TE/2时间,在横向方位上的质子群磁矩产生了重聚焦的作用,也就是使得相位离散的质子群(质子)在xy平面相位重新趋向一致,同时消除了因磁场不均匀性导致的T2*衰减。而重新聚拢焦距时的横向上(xy平面)的磁矩有了重新较大的峰值,且相位一致,那么就使得接收线圈可以测得信号。这时测得的信号强度值就是MRI图像的亮度值。
在180°脉冲后TE/2时间上重焦距的xy平面上的磁矩值就是SE序列中形成MRI图像亮暗灰度差别的最基本原理。也就是说使用180°脉冲对横向磁矩重焦距是SE序列的特点。


1楼2013-06-18 16:44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7-23 22:23
    收起回复
      T1和flair怎么区别


      3楼2014-04-07 00:29
      收起回复
        我也不懂啊,求楼主相助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14 17:13
        收起回复
          买本俎栋林的书,多看就懂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6-18 22:49
          收起回复
            我就想知道。直接180°脉冲Mz到达负z轴,直接90°脉冲到达xy平面。那么先90° 再180°,Mz是在哪边?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8-13 19: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