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均是依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中国围棋史
第一编 中国古代围棋
1、 围棋的起源和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围棋
围棋在古代又称“弈”,“弈”字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
第一位见于文字的围棋高手是战国时齐国的弈秋。《孟子》上载:“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班固著有《弈旨》是历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围棋的理论文章。
孙策与吕范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棋谱。
三国时,已采用九品中正制评定棋手的等级: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2、 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的围棋
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棋艺理论著作,是敦煌写本《棋经》。
3、 唐五代时期的围棋
到了唐代出现了棋官制度,有了棋待诏和棋博士。最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等人。王积薪著有《棋诀》,后人在其基础上概括为现在广为流传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4、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围棋
北宋时期,棋艺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是张靖的《棋经十三篇》的产生。
继《棋经十三篇》之后,宋代还有两部重要的棋艺著作,一是刘仲甫的《棋诀》,一是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忘忧清乐集》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棋谱集。
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成了对待胜负的态度观~
5、 元明时期的围棋
元代围棋发展的最重大事件,是《玄玄棋经》的出现。《玄玄棋经》本名《玄玄集》,该书由严德甫、晏天章辑撰。全书取古代六艺之名,分为礼、乐、射、御、书、数6卷。
《玄玄棋经》约成书于元至正九年(1349),成书之后广为流传。明代《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收入,被历代棋家奉为典范。该书于日本宽永(1624-1643)时代传入日本。日本还出了《玄玄棋经俚谚抄》。可见其影响之大。
明代的帝王大都喜好围棋,如朱元璋曾与刘基弈棋并作联。朱元璋出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对以“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对得十分工整。
明代围棋高手辈出,著作甚多,以过百龄最为有名,他著有《四子谱》、《受三子谱》、《官子谱》等。
元明时期的戏曲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等都有下围棋细节的描写,可见围棋在当时社会的普及。
6、 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围棋
清代初期和中期棋坛异常繁荣,著名国手有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黄龙士、徐星友等人,著名的大学者阎若璩(音同“渠”)将当时名望大、学问造诣高或怀有绝技的14人称为“十四圣人”,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黄龙士亦在其列,而且是唯一的棋家。作为一个著名棋手,能为文人士大夫和整个社会所如此推崇,这还是史无前例的。
到了乾隆时期,围棋活动开展的更加广泛,此时堪称古代围棋的鼎盛时期,这时出了两位中国古代棋坛的奇才,他们是范西屏和施定庵(字襄夏),他们都是十二、三岁即成国手,不到二十岁已是天下无敌,其棋艺都达到古代围棋的最高水平。乾隆四年(1739),他们受浙江不湖(又名当湖)缙绅张永年邀请,前往课弈。在张家他们对弈13局,留存下来11谱,人称“当湖十局”,这十局谋算深远,杀法精紧,气势磅礴,扣人心弦,其结果胜负相当,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精妙的艺术杰作,也是清一代和整个古代围棋中的登峰造极之作。钱保塘《范施十局。序》曾说:“寥寥十局,妙绝千古。”后人更是将之视为经典。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三人是后人公认的中国古代三大棋圣。
清代最重要棋艺著作有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弈谱》、范西屏所著《桃花泉弈谱》、施定庵所著《弈理指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