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2013、8、19
省道249线途经陵县糜镇境内,在此要穿过一条历史悠久的笃马河。河上的小桥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它的前身却是闻名一方的永济桥。河水潺潺,仿佛还在吟唱着它留下的故事。
永济桥所处的位置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堤防险工段。传说有一年暴雨成灾,河流湍急,大堤岌岌可危,县令带人在此筑堤抢险。眼看着暴涨的洪水漫上岸来,已经淹没县官的脚面,有决口的危险,人们一时吓得停下手准备逃命。
紧要关头,只见县太爷站在水中,一动也不动,他高举官印,向着水怪高声大喊:“御封大印在此,尔等还不速速退去,不然本官将以身祭河!”话音刚落,就见河水驯服地退下去了。此后人们都夸赞县官老爷的勇敢坚毅,把这里叫做“老爷堤口”。
在这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要建造一座坚固的桥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永济桥原址上先前就有一座“朱家桥”,因北邻朱官屯村而得名。朱家桥因为经常遭到大水的冲刷,损伤严重,所以坏了再修、修了又坏,后来就荒废不能通行了,来往行人怨声载道,附近村民议论纷纷。
朱官屯村有一位叫朱洪猷的人,没有文化,当时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他看到这种情况,动了善心,向人们说:“桥断路阻,总归是咱乡里人的过错啊!”他知道空谈误事,于是独自捐献出五百多贯钱,请工匠备材料,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前后用了两年的时间,主持修建了一座坚固耐用的桥梁,恢复了南北交通。
过后,朱洪猷又卖了好几亩良田,专门用于桥涵的维修加固,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从此,这座桥矗立在笃马河上一百多年,安然无恙。
永济桥在《德平县前志》中这样记载:“乾隆五十九年,义民朱洪猷独立修成,坚固,有记”。县志中的《朱洪猷修桥记》详细地记录了朱洪猷建桥的事迹。为了表彰朱洪猷的义举,让这种奉献精神永远发扬光大,造福社会,人们特地把这座桥称为“永济桥”。
如今,永济桥已经更新换代了,连同那借缢美之辞流传的“老爷堤口”也早就不见了踪影,但是,一个普通平民朱洪猷却因他的美德永载史册,在笃马河上遗韵远播……
(齐宝江 李世英)
省道249线途经陵县糜镇境内,在此要穿过一条历史悠久的笃马河。河上的小桥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它的前身却是闻名一方的永济桥。河水潺潺,仿佛还在吟唱着它留下的故事。
永济桥所处的位置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堤防险工段。传说有一年暴雨成灾,河流湍急,大堤岌岌可危,县令带人在此筑堤抢险。眼看着暴涨的洪水漫上岸来,已经淹没县官的脚面,有决口的危险,人们一时吓得停下手准备逃命。
紧要关头,只见县太爷站在水中,一动也不动,他高举官印,向着水怪高声大喊:“御封大印在此,尔等还不速速退去,不然本官将以身祭河!”话音刚落,就见河水驯服地退下去了。此后人们都夸赞县官老爷的勇敢坚毅,把这里叫做“老爷堤口”。
在这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要建造一座坚固的桥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永济桥原址上先前就有一座“朱家桥”,因北邻朱官屯村而得名。朱家桥因为经常遭到大水的冲刷,损伤严重,所以坏了再修、修了又坏,后来就荒废不能通行了,来往行人怨声载道,附近村民议论纷纷。
朱官屯村有一位叫朱洪猷的人,没有文化,当时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他看到这种情况,动了善心,向人们说:“桥断路阻,总归是咱乡里人的过错啊!”他知道空谈误事,于是独自捐献出五百多贯钱,请工匠备材料,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前后用了两年的时间,主持修建了一座坚固耐用的桥梁,恢复了南北交通。
过后,朱洪猷又卖了好几亩良田,专门用于桥涵的维修加固,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从此,这座桥矗立在笃马河上一百多年,安然无恙。
永济桥在《德平县前志》中这样记载:“乾隆五十九年,义民朱洪猷独立修成,坚固,有记”。县志中的《朱洪猷修桥记》详细地记录了朱洪猷建桥的事迹。为了表彰朱洪猷的义举,让这种奉献精神永远发扬光大,造福社会,人们特地把这座桥称为“永济桥”。
如今,永济桥已经更新换代了,连同那借缢美之辞流传的“老爷堤口”也早就不见了踪影,但是,一个普通平民朱洪猷却因他的美德永载史册,在笃马河上遗韵远播……
(齐宝江 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