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43年,明嘉靖22年,波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揭开了近代天文学的序幕,树起日心说的旗帜。
公元1576年,明万历4年,丹麦第谷。布拉赫建立汶岛天文台,他因观测了1572年仙后座超新星而决心编制星表,在汶岛作了20年精密观测。
公元1582年,明万历1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13世颁布格里高利历,也就是现行的公历,该历是意大利人利里奥于1576年提出来的。
公元1583年,明万历11年,意大利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
公元1584年,明万历12年,意大利布鲁诺著《论无限宇宙和世界》支持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公元1596年,德国法布利修斯发现鲸鱼座o是长周期变星,是这类变星的第一次发现,该星中国古代命名为 增二。
公元1604年,明万历32年,德国开普勒观测到蛇夫座超新星。
公元1608年,明万历36年,荷兰眼镜商里帕席发明望远镜。
公元1609年,明万历37年,开普勒的《新天文学》出版,提出行星运动第一、第二定律;意大利伽利略制成第一架望远镜,物镜为平凸透镜,目镜为平凹透镜,装入直径4.2cm,长1.2m的镜筒内。第一次看清月面不平,银河可分解为密集的星。
公元1610年,明万历38年,1月,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3月,出版《星际使者》,宣布了他一系列的新发现;7月,看到土星两侧似有物;8月,看到金星位相;年底观测太阳发现黑子。德国的席奈尔、法布利修斯也独立地看到黑子,他们三人都从黑子的移动中发现太阳的自转。
公元1619年,明万历48年,金天命4年,开普勒的《宇宙和谐论》出版,其中有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金天命6年,开普勒发现光的全反射现象和望远镜的球差,荷兰数学家斯内列斯发现在媒质界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保持不变,为近轴光线几乎没有球差找到了根据,促进了长镜身望远镜的发展。
公元1631年,明崇祯4年,金天聪5年,开普勒预言的水星凌日天象为法国的伽桑狄观测到。
公元1632年,明崇祯5年,金天聪6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次年,他因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被传讯到罗马宗教法庭,被迫宣布放弃日心说。
公元1638年,明崇祯11年,清崇德3年,英国盖斯科因制造出第一个目镜测微器。
公元1639年,明崇祯12年,清崇德4年,英国霍洛克斯观测到金星凌日。
公元1647年,顺治4年,波兰赫韦吕斯在四年观测研究基础上发表了第一幅为现代天文学家公认比较详尽的月面图和每天月相图。
公元1651年,顺治8年,意大利里希奥利发表《新至大论》,用已故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名字命名月球环行山体系。
公元1655年,顺治12年,荷兰惠更斯造出直径5cm,镜身长3.6m的折射望远镜;3月25日发现土星卫星泰坦土卫六。
公元1656年,顺治13年,丹麦哥本哈根天文台建立。
公元1659年,顺治16年,惠更斯经多年观测宣布:土星被一层又薄又平的光环包围着,火星上有斑纹。
公元1660年,顺治17年,意大利格里马尔迪发现光的衍射现象。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意大利G.D.卡西尼编制成新的太阳表。
公元1663年,康熙2年,英国数学家格里高利提出反射望远镜的格里高利式光路,副镜设计为凹椭球面,主镜设计为抛物面反射镜,当时因磨制工艺达不到而暂时没有投入使用。
公元1664年,康熙3年,英国R.胡克和意大利G.D.卡西尼分别独立发现木星大红斑。
公元1665年,康熙4年,卡西尼测量出木星自转周期为9小时56分。
公元1666年,康熙5年,英国牛顿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推出万有引力定律;卡西尼测出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法国奥佐独立设计出一种有动丝的目镜测微器,胡克也自己制成目镜测微器;牛顿发现阳光经棱镜折射后的色散现象。
公元1667年,康熙6年,法国建立巴黎天文台,皮卡尔在巴黎附近完成精确的三角测量。
公元1668年,康熙7年,牛顿制成第一台牛顿式反射望远镜,镜身长13厘米。
公元1669年,康熙8年,卡西尼应邀去法国领导巴黎天文台;英国胡克首创天顶仪;蒙塔那利发现大陵五亮度的变化;丹麦巴托林发现光经过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
公元1670年,康熙9年,法国皮卡尔测出地球子午线每度弧长为111.21公里。
公元1671年,康熙10年,卡西尼发现土卫八。法国里歇去南美卡宴城测摆钟与火星位置,卡西尼在法国本土作了同样内容的观测。
公元1672年,康熙11年牛顿制成第二台反射望远镜,直径5厘米;法国卡塞格林提出反射望远镜的第三种方案。
公元1673年,康熙12年,卡西尼计算了里歇与他作的火星观测,得到日地距离为一亿四千万公里;里歇从摆钟频率推论地球有一个赤道隆起,为椭球体。
公元1675年,康熙14年,英国在伦敦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弗拉姆斯蒂德被任命为第一任英国皇家天文学家,负责该台建设;卡西尼发现土星光环的环缝。
公元1676年,康熙15年,丹麦罗默在巴黎天文台从观测木卫食中测出光通过地球轨道需22分钟,从而算出光速约每秒22.7万公里,是光速的第一次测定。
公元1678年,康熙17年,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英国哈雷在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观测,编成有341颗星的南天星表。
公元1679年,康熙18年,法国出版《关于时间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它是具有今日天文年历形态的最早的出版物。
公元1683年,康熙22年,法国卡西尼父子总结多年弧度测量结果,断定地球为一极半径小于赤道半径的椭球;G,D,卡西尼系统地观测研究了黄道光现象。
公元1684年,康熙23年,丹麦罗默实现了皮卡尔的设想,制成实用的中星仪。
公元1687年,康熙26年,牛顿出版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理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从引力论证了地球为椭球体。
公元1704年,康熙43年,牛顿的《光学》出版,提出光的微粒说,论述了光的折射、色散、干涉、衍射、极化等现象。
公元1705年,康熙44年,哈雷提出他观测的那颗彗星是周期近76年的周期彗星,预言了哈雷彗星76年后的回归,第一次发现有周期的彗星。
公元1712年,康熙51年,哈雷未经弗拉姆斯蒂德同意而将其星图以英国天文志的名称发表。
公元1713年,康熙52年,英国悬赏二万英镑,求制航海天文钟。该奖金1735年才由哈里森获得。
公元1718年,康熙57年,哈雷从天狼星、大角星和毕宿五三颗亮星位置古今变化很大提出恒星有自行。
公元1725年,雍正3年,英国分三卷出版了《英国天文志》,内有弗拉姆斯蒂德的有3000颗星的星表。
公元1727年,雍正5年,英国数学家哈德利发明了一种光学检验法,磨制成格里高利式反射望远镜。
公元1729年,雍正7年,英国霍尔发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原理;法国布盖发明光度计,用于天体亮度的比较测量;弗拉姆斯蒂德的《天文图集》出版,含28份分星图。
公元1735年,雍正13年,法国果丹、布盖等人分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地球子午线弧长的测量,证实地球为扁球体。
公元1743年,乾隆8年,法国克莱多著《地球形状理论》。
公元1745年,乾隆10年,法国布丰提出太阳系是由彗星撞击太阳而产生的“灾变说”。
公元1748年,乾隆13年,布拉德确认1727-1747年间观测发现的地轴章动;此后几年间,瑞士的欧拉在德国创任意常数变易法,标志着分析天体力学的诞生。
公元1749年,乾隆14年,法国达朗贝尔建立岁差和章动的力学理论。
公元1750年,乾隆15年,英国赖特最早提出银河系形状似磨石或透镜的看法。
公元1751-1753年,乾隆16-18年,法国拉卡伊和拉朗德同时在柏林和好望角测量月亮的天顶距,首次用三角测量测出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拉卡伊在好望角观测了暗至7等的一万多颗星,这份大星表在他死后于1763年刊布;拉卡伊为南天14个星座命名。
公元1753-1772年间,乾隆18-37年,欧拉创立月球运行理论,编制了月球运行表。
公元1755年,乾隆20年,德国迈耶尔首创利用观测月球与恒星的角距离测量海上经度的方法;德国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
公元1757年,乾隆22年,英国多洛德提出消色差透镜理论,并制作出消色差透镜。
公元1759年,乾隆24年,帕里兹观测到预言回归的哈雷彗星。
公元1760年,乾隆25年,布盖提出光度学的基本原则。
公元1761年,乾隆26年,俄国罗蒙诺索夫发现金星有大气;德国朗勃特提出无穷等级式宇宙模型,提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公元1762年,乾隆27年,布拉雷德完成6万颗星的测量。
公元1765年,乾隆30年,英国多洛德制成三块型组合的消色差透镜。
公元1767年,乾隆32年,英国逐年出版《英国天文年历》;内维尔,梅斯基利创立《航海天文历》。
公元1576年,明万历4年,丹麦第谷。布拉赫建立汶岛天文台,他因观测了1572年仙后座超新星而决心编制星表,在汶岛作了20年精密观测。
公元1582年,明万历1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13世颁布格里高利历,也就是现行的公历,该历是意大利人利里奥于1576年提出来的。
公元1583年,明万历11年,意大利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
公元1584年,明万历12年,意大利布鲁诺著《论无限宇宙和世界》支持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公元1596年,德国法布利修斯发现鲸鱼座o是长周期变星,是这类变星的第一次发现,该星中国古代命名为 增二。
公元1604年,明万历32年,德国开普勒观测到蛇夫座超新星。
公元1608年,明万历36年,荷兰眼镜商里帕席发明望远镜。
公元1609年,明万历37年,开普勒的《新天文学》出版,提出行星运动第一、第二定律;意大利伽利略制成第一架望远镜,物镜为平凸透镜,目镜为平凹透镜,装入直径4.2cm,长1.2m的镜筒内。第一次看清月面不平,银河可分解为密集的星。
公元1610年,明万历38年,1月,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3月,出版《星际使者》,宣布了他一系列的新发现;7月,看到土星两侧似有物;8月,看到金星位相;年底观测太阳发现黑子。德国的席奈尔、法布利修斯也独立地看到黑子,他们三人都从黑子的移动中发现太阳的自转。
公元1619年,明万历48年,金天命4年,开普勒的《宇宙和谐论》出版,其中有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金天命6年,开普勒发现光的全反射现象和望远镜的球差,荷兰数学家斯内列斯发现在媒质界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保持不变,为近轴光线几乎没有球差找到了根据,促进了长镜身望远镜的发展。
公元1631年,明崇祯4年,金天聪5年,开普勒预言的水星凌日天象为法国的伽桑狄观测到。
公元1632年,明崇祯5年,金天聪6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次年,他因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被传讯到罗马宗教法庭,被迫宣布放弃日心说。
公元1638年,明崇祯11年,清崇德3年,英国盖斯科因制造出第一个目镜测微器。
公元1639年,明崇祯12年,清崇德4年,英国霍洛克斯观测到金星凌日。
公元1647年,顺治4年,波兰赫韦吕斯在四年观测研究基础上发表了第一幅为现代天文学家公认比较详尽的月面图和每天月相图。
公元1651年,顺治8年,意大利里希奥利发表《新至大论》,用已故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名字命名月球环行山体系。
公元1655年,顺治12年,荷兰惠更斯造出直径5cm,镜身长3.6m的折射望远镜;3月25日发现土星卫星泰坦土卫六。
公元1656年,顺治13年,丹麦哥本哈根天文台建立。
公元1659年,顺治16年,惠更斯经多年观测宣布:土星被一层又薄又平的光环包围着,火星上有斑纹。
公元1660年,顺治17年,意大利格里马尔迪发现光的衍射现象。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意大利G.D.卡西尼编制成新的太阳表。
公元1663年,康熙2年,英国数学家格里高利提出反射望远镜的格里高利式光路,副镜设计为凹椭球面,主镜设计为抛物面反射镜,当时因磨制工艺达不到而暂时没有投入使用。
公元1664年,康熙3年,英国R.胡克和意大利G.D.卡西尼分别独立发现木星大红斑。
公元1665年,康熙4年,卡西尼测量出木星自转周期为9小时56分。
公元1666年,康熙5年,英国牛顿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推出万有引力定律;卡西尼测出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法国奥佐独立设计出一种有动丝的目镜测微器,胡克也自己制成目镜测微器;牛顿发现阳光经棱镜折射后的色散现象。
公元1667年,康熙6年,法国建立巴黎天文台,皮卡尔在巴黎附近完成精确的三角测量。
公元1668年,康熙7年,牛顿制成第一台牛顿式反射望远镜,镜身长13厘米。
公元1669年,康熙8年,卡西尼应邀去法国领导巴黎天文台;英国胡克首创天顶仪;蒙塔那利发现大陵五亮度的变化;丹麦巴托林发现光经过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
公元1670年,康熙9年,法国皮卡尔测出地球子午线每度弧长为111.21公里。
公元1671年,康熙10年,卡西尼发现土卫八。法国里歇去南美卡宴城测摆钟与火星位置,卡西尼在法国本土作了同样内容的观测。
公元1672年,康熙11年牛顿制成第二台反射望远镜,直径5厘米;法国卡塞格林提出反射望远镜的第三种方案。
公元1673年,康熙12年,卡西尼计算了里歇与他作的火星观测,得到日地距离为一亿四千万公里;里歇从摆钟频率推论地球有一个赤道隆起,为椭球体。
公元1675年,康熙14年,英国在伦敦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弗拉姆斯蒂德被任命为第一任英国皇家天文学家,负责该台建设;卡西尼发现土星光环的环缝。
公元1676年,康熙15年,丹麦罗默在巴黎天文台从观测木卫食中测出光通过地球轨道需22分钟,从而算出光速约每秒22.7万公里,是光速的第一次测定。
公元1678年,康熙17年,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英国哈雷在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观测,编成有341颗星的南天星表。
公元1679年,康熙18年,法国出版《关于时间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它是具有今日天文年历形态的最早的出版物。
公元1683年,康熙22年,法国卡西尼父子总结多年弧度测量结果,断定地球为一极半径小于赤道半径的椭球;G,D,卡西尼系统地观测研究了黄道光现象。
公元1684年,康熙23年,丹麦罗默实现了皮卡尔的设想,制成实用的中星仪。
公元1687年,康熙26年,牛顿出版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理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从引力论证了地球为椭球体。
公元1704年,康熙43年,牛顿的《光学》出版,提出光的微粒说,论述了光的折射、色散、干涉、衍射、极化等现象。
公元1705年,康熙44年,哈雷提出他观测的那颗彗星是周期近76年的周期彗星,预言了哈雷彗星76年后的回归,第一次发现有周期的彗星。
公元1712年,康熙51年,哈雷未经弗拉姆斯蒂德同意而将其星图以英国天文志的名称发表。
公元1713年,康熙52年,英国悬赏二万英镑,求制航海天文钟。该奖金1735年才由哈里森获得。
公元1718年,康熙57年,哈雷从天狼星、大角星和毕宿五三颗亮星位置古今变化很大提出恒星有自行。
公元1725年,雍正3年,英国分三卷出版了《英国天文志》,内有弗拉姆斯蒂德的有3000颗星的星表。
公元1727年,雍正5年,英国数学家哈德利发明了一种光学检验法,磨制成格里高利式反射望远镜。
公元1729年,雍正7年,英国霍尔发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原理;法国布盖发明光度计,用于天体亮度的比较测量;弗拉姆斯蒂德的《天文图集》出版,含28份分星图。
公元1735年,雍正13年,法国果丹、布盖等人分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地球子午线弧长的测量,证实地球为扁球体。
公元1743年,乾隆8年,法国克莱多著《地球形状理论》。
公元1745年,乾隆10年,法国布丰提出太阳系是由彗星撞击太阳而产生的“灾变说”。
公元1748年,乾隆13年,布拉德确认1727-1747年间观测发现的地轴章动;此后几年间,瑞士的欧拉在德国创任意常数变易法,标志着分析天体力学的诞生。
公元1749年,乾隆14年,法国达朗贝尔建立岁差和章动的力学理论。
公元1750年,乾隆15年,英国赖特最早提出银河系形状似磨石或透镜的看法。
公元1751-1753年,乾隆16-18年,法国拉卡伊和拉朗德同时在柏林和好望角测量月亮的天顶距,首次用三角测量测出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拉卡伊在好望角观测了暗至7等的一万多颗星,这份大星表在他死后于1763年刊布;拉卡伊为南天14个星座命名。
公元1753-1772年间,乾隆18-37年,欧拉创立月球运行理论,编制了月球运行表。
公元1755年,乾隆20年,德国迈耶尔首创利用观测月球与恒星的角距离测量海上经度的方法;德国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
公元1757年,乾隆22年,英国多洛德提出消色差透镜理论,并制作出消色差透镜。
公元1759年,乾隆24年,帕里兹观测到预言回归的哈雷彗星。
公元1760年,乾隆25年,布盖提出光度学的基本原则。
公元1761年,乾隆26年,俄国罗蒙诺索夫发现金星有大气;德国朗勃特提出无穷等级式宇宙模型,提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公元1762年,乾隆27年,布拉雷德完成6万颗星的测量。
公元1765年,乾隆30年,英国多洛德制成三块型组合的消色差透镜。
公元1767年,乾隆32年,英国逐年出版《英国天文年历》;内维尔,梅斯基利创立《航海天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