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听闻“采薇”二字,众人都会被记忆中跃出的这四句再次重重地惊艳一回。
惊艳之余,却是太难想象,在那条原是柳枝摇袅今却雪片纷飞的故道之上,归来的征人是用怎样的旋律唱叹出诗三百中这般风华绝代的十六字。
昔音早已失落不可寻觅,余下《采薇》一篇在后人口中吟咏不绝,也由歌化诗,又由诗入歌,浸润了填词者择荇的笔端。采薇,择荇。连名字都是这般诗意地互相成全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位姑娘心中,流淌着一条由古典发源的夹岸落英缤纷的河流。
从里到外,《采薇》篇到歌谣再到歌曲《采薇》,可以看出对战争残酷性、激烈性和现实性描写在弱化。以至于最终我无法从字里行间探求到歌词里娓娓道来的是哪朝哪代的故事,甚至无法确定歌中那一对情人的分离是否还是因为征战之故。不过自有一种名为“思念”内核由内向外贯穿三个层次,也许千载之间人同此心,思念作为一种情感,是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的有情人,无需学习的本能。
静静品观,是否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层一层地解读,犹如观赏一朵月下新莲,一层一层地优雅绽放,从最外层一点一点看月辉描摹着细密的纹路,最后滤出温柔的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