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处长完全是外行,由小王这个内行代力解说,绝对是当然的事。但是,当自己的主管也是内行人的时候,小王抢在前面说话,不但是抢风头,而且表现了“我比你内行”的气势。
推销员都懂得一种说话技巧;明明知道对方并不懂,却说。
“相信您一定是内行,知道……”然后,把自己要推销的观念说出来。这样做,要比说“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前者表现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场,也是尊重;后者表现的,是假设对方不懂,需要人指点。
人人爱戴高帽子,当然前者的说法最讨好。
此外,人都喜欢表现,每个懂一点的人,都自以为是半个专家;而每个专家,都希望自己是专家中的专家。有什么情况,会比在一个专家面前,表现得更专家,造成场面更尴尬呢?
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大师”带着徒弟参观书法展,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突然,有个字写得太草了,连大师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的时候,徒弟却笑道:“不过是个“头’发的‘头’罢了!”
当场,大师就变了脸,怒斥道:“轮得到你说话吗?”那徒弟犯的错,就是“在老师面前,表现老师”,问题是,那毕竟是他老师啊。
谈到这儿,我们也常在学术界,听见研究生抱怨:“某教授发表的论文,根本多半是我写的。他只是定个题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后来挂他的名。”
这种实情是不少,但我们也要想想,当那个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帮他的教授作研究呢?
有一些“伦理”是长期发展出来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却有一定的道理。
“一将功成万骨枯”,小兵可以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仗是我们在打,为什么成名的都是将军?”
当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想想:
第一,哪个将军不是从下层升上去的?
第二,当仗打败了,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绞刑台的,是那些将军战犯,为什么不是杀人的小兵?
我曾经看过一个博士论文口试之后,指导教授对通过口试的学生,很客气他说:“讲实在话,这方面,你研究这么多年,你才是专家,我们不但是在考你,在指导你,也是在向你请教。”
学生则再三鞠躬说:“是老师指导我方向,也给我机会,没有这个机会,我又怎么表现呢?”
在这儿,我特别要对初入社会的年轻朋友强调,这个社会好象许多果园,当你进去,果园的主人可能说:“好!那片地,交给你种!”
当你种出最丰硕,甚至远超过果园主人以前种出的果实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是谁让你进来,又是谁给你这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