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苏联的现代化通讯与光导纤维通讯
“信息技术中的光导纤维通讯,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电信系统陈旧不堪。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
今天,当手机满世界横行的时候,人们恐怕不会想到,便携移动通话设备和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的发明地并非是美国,并非摩托罗拉,而是那个早已被扣上“闭塞落后”帽子的苏联。
(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正在测试便携移动电话。来源:《Наука и жизнь》(科学与生活)杂志,1958年第10期,第66页。在此之前的1957年,他已获得该项发明的专利证明)
通常,会这样来讲移动电话的历史——1973年4月3日,一位名叫马丁-库珀的摩托罗拉工程技术员站在曼哈顿街头,他决定用砖块样大小的Dyna-TAC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一次通话。该设备重一公斤多,能持续工作半小时,它的出现标志着移动电话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世界上第一个商用汽车移动电话网是1979年在日本启动的。
对此,文章作者只能一笑置之。国内某些酸腐学究终归是不切实际,脱离生活的。知识和对于部分知识的垄断仅仅是他们卖弄的资本,选择性失明乃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保罗,高尔文投入了1500万美元和10年的时间,终于在1973年取得成果,他的巨大贡献无人能否定。然而,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却被有意遗忘的事实:1958年,当保罗,高尔文和他的团队还未开始绞尽脑汁的时候,远在大洋对岸的“铁幕中”,就已经存在着便携式移动电话试验机和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了。
(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在车上测试ЛК-1型便携移动电话,设备左侧装有扬声器。来源:《За рулем》杂志,1957年第12期)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1958年,他已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设备重量从3公斤减轻至500克(含电池重量),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到60年中期,库普里扬诺维奇的移动电话已能够在200公里范围内有效工作。
库普里扬诺维奇的便携移动电话在当时来说代表了创新和先进的技术。但遗憾的是,没有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推广,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时便携通话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配套网络安装费用太过昂贵,而不是有人认为的,是苏联政府出于安全原因不允许:库普里扬诺维奇对自己的发明估过价,单价约为300-400苏联卢布,当时这样一笔钱可以买到一台优质电视或一辆摩托车。昂贵的价格使便携移动电话无法普及,即使是条件较好的苏联家庭,使用这样的通讯工具也需要一大笔开销。(类似的,80年代初美国商务移动电话的价格为3500-4000美元,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用得起,到90年差不多才有百万用户。)
那么苏联是不是因此就放弃了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呢?文章作者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苏联政府在当时选择了更加实际的方案来满足人们的移动通讯需要。同样是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阿尔泰”系统的用户终端(其实就是话机)和基站由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所负责研制,天线系统由莫斯科国立特种工程设计院负责开发(那里也是苏联电话的诞生地)。为“阿尔泰”系统做出贡献的还有列宁格勒人,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的生产企业。苏联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为研制当时全球独一无二的自动移动通讯产品而共同奋斗——新系统必须是完全意义上的电话设备,可在汽车上配备使用,通话质量要达到正常座机的水准,即话音可双向同时传递。要求仅需拨号就可开始“阿尔泰”系统与系统之间,“阿尔泰”系统与任意座机之间的通话,要像正常座机一样,不能有串线,不能出现调度错误杂音。
(50年代末60年代初推出的“阿尔泰-AC”系统(左)在如今看来还略显笨重)
“信息技术中的光导纤维通讯,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电信系统陈旧不堪。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
今天,当手机满世界横行的时候,人们恐怕不会想到,便携移动通话设备和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的发明地并非是美国,并非摩托罗拉,而是那个早已被扣上“闭塞落后”帽子的苏联。
(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正在测试便携移动电话。来源:《Наука и жизнь》(科学与生活)杂志,1958年第10期,第66页。在此之前的1957年,他已获得该项发明的专利证明)
通常,会这样来讲移动电话的历史——1973年4月3日,一位名叫马丁-库珀的摩托罗拉工程技术员站在曼哈顿街头,他决定用砖块样大小的Dyna-TAC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一次通话。该设备重一公斤多,能持续工作半小时,它的出现标志着移动电话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世界上第一个商用汽车移动电话网是1979年在日本启动的。
对此,文章作者只能一笑置之。国内某些酸腐学究终归是不切实际,脱离生活的。知识和对于部分知识的垄断仅仅是他们卖弄的资本,选择性失明乃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保罗,高尔文投入了1500万美元和10年的时间,终于在1973年取得成果,他的巨大贡献无人能否定。然而,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却被有意遗忘的事实:1958年,当保罗,高尔文和他的团队还未开始绞尽脑汁的时候,远在大洋对岸的“铁幕中”,就已经存在着便携式移动电话试验机和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了。
(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在车上测试ЛК-1型便携移动电话,设备左侧装有扬声器。来源:《За рулем》杂志,1957年第12期)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1958年,他已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设备重量从3公斤减轻至500克(含电池重量),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到60年中期,库普里扬诺维奇的移动电话已能够在200公里范围内有效工作。
库普里扬诺维奇的便携移动电话在当时来说代表了创新和先进的技术。但遗憾的是,没有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推广,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时便携通话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配套网络安装费用太过昂贵,而不是有人认为的,是苏联政府出于安全原因不允许:库普里扬诺维奇对自己的发明估过价,单价约为300-400苏联卢布,当时这样一笔钱可以买到一台优质电视或一辆摩托车。昂贵的价格使便携移动电话无法普及,即使是条件较好的苏联家庭,使用这样的通讯工具也需要一大笔开销。(类似的,80年代初美国商务移动电话的价格为3500-4000美元,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用得起,到90年差不多才有百万用户。)
那么苏联是不是因此就放弃了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呢?文章作者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苏联政府在当时选择了更加实际的方案来满足人们的移动通讯需要。同样是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阿尔泰”系统的用户终端(其实就是话机)和基站由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所负责研制,天线系统由莫斯科国立特种工程设计院负责开发(那里也是苏联电话的诞生地)。为“阿尔泰”系统做出贡献的还有列宁格勒人,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的生产企业。苏联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为研制当时全球独一无二的自动移动通讯产品而共同奋斗——新系统必须是完全意义上的电话设备,可在汽车上配备使用,通话质量要达到正常座机的水准,即话音可双向同时传递。要求仅需拨号就可开始“阿尔泰”系统与系统之间,“阿尔泰”系统与任意座机之间的通话,要像正常座机一样,不能有串线,不能出现调度错误杂音。
(50年代末60年代初推出的“阿尔泰-AC”系统(左)在如今看来还略显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