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光潘驴邓小闲吧 关注:2贴子:426
  • 6回复贴,共1

简述德国新东方政策和中徳建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 ̄)>


来自iPad1楼2014-04-16 00:32回复
    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美国和苏联分区占领,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即西德和东德。随着冷战的开展,东德被划入苏联阵营,而西德被归于美国阵营。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西德不得不实行依附于美国的哈尔斯坦主义,即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
    随着6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西德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美国的相对衰落,西德为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因而放弃哈尔斯坦主义,并于1969年正式实行新东方政策。


    来自iPad2楼2014-04-16 01:43
    回复
      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二、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该政策的实施包括:①1970年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条约,双方保证战后欧洲边界不可侵犯,保证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承担不使用武力威胁和不使用武力的义务,承认民主德国与波兰以奥得—尼斯河为边界线;
      ②1972年两个德国签署《关于两国关系基础的条约》,实现了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1973年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③1973年12月分别与波兰、捷克斯洛代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新东方政策”对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同时,它对推动中德建交具有重要作用。


      来自iPad3楼2014-04-16 01:52
      回复
        中德建交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掀起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狂潮。西德的在野党与执政党皆希望早日实现中德关系正常化。而中国自50年代以来就关心两国关系正常化。在两国的共同意愿下,中徳建交被放上议程。
        在1972年1月底罗马尼亚驻联邦德国大使的招待会上,西德基民盟副主席、前联邦政府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施罗德在与新华社记者王殊的会谈中表示在方便的时候到中国访问。
        1972年7月15日施罗德一行应邀到达北京。当天,他同外交部副部长兼外交学会会长乔冠华、外交部部长助理章文晋等进行了会谈,他首先表示他不能代表政府,但愿意为推动两国建交作出努力。后又与乔冠华进行了单独会谈。在第三次会谈中施罗德拿出由西德外交部起草的内部谅解方案,请王殊方考虑。
        乔冠华看后认为与王殊方看法基本相符,因此经过商谈作了少许修改后就同施罗德在7月20日上午一起签了字。内部谅解表示两国政府都有早日建交的愿望。
        1972年8月10日,德国外长谢尔接见了王殊。王殊向谢尔表示中方有早日同联邦德国谈判建交的愿望。几天后,外交部很快建议在波恩进行建交谈判,任命王殊为谈判代表。9月29日王殊同西德政治司司长史塔登草签了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并且在同一天发表了共同的消息,宣布建交谈判已顺利结束,谢尔外长率领庞大代表团,应邀来到北京,在10月11同姬鹏飞外长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


        来自iPad4楼2014-04-16 02:42
        回复
          中德建交发展了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使双方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来自iPad6楼2014-04-16 03:09
          回复
            勃兰特政府此时急于同我们谈判建交,主要有以下原因:(1)西德将于是年11月举行大选,执政党想顺应民心捞取选票,至少不愿意把发展对华关系的政治资本让给反对党。(2)1973年两个德国将申请加入联合国,需及时取得中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3)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的迅速改善以及中日可能即将实现邦交正常化。(4)东方条约已基本落实,勃兰特政府对苏联的顾忌相对减少,特别是1971年9月勃兰特访苏时曾试探过勃列日涅夫对西德同中国建交的态度,未见苏方强烈反对


            来自iPad7楼2014-04-16 0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