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禹贡》记载,上古时全国分为九州,和平属杨州。春秋时,和平属百越地。战国时,和平境内称杨越地。
秦始王33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和平属南海郡龙川县。
隋高祖(杨坚)开皇11年(591年)设循州总管府,龙川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总管府河源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设循州,析河源设石城县,和平属循州石城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石城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河源县。
唐中宗嗣圣(周武化天授二年<691年>)循州改称雷州郡并设雷乡县,和平属雷乡郡雷乡县。
唐元宗天宝元年(742年)雷乡郡改称还丰郡,和平属还丰郡雷乡县。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海丰郡改和循州,和平属循州雷乡县。
五代(南汉)乾亨六年(922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
宋微宗宣和二年(1119年)龙川县改称雷江县,和平属循州雷江县。
宋高宗绍兴三年(1113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元代循州升留,和平属循州路龙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和平属惠州府龙川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帅师平叛,督兵镇平现和平属浰源(浰头)、上陵等处农民起义。遂奏朝廷,添设和平县治,经核准割龙川县属和平、仁义、广三图(都)和河源县属惠化图以及江西龙南县邻界一里以内的地域,设立县治。
明正德15年(1520年)县治所建毕,始立学、择贤设治,并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县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县城设在原和平图的和平峒(羊子埔),即阳明镇。
明崇祯6年(1633年)析和平县属惠州化图建立连平州。另割河源县辖地忠信图补入和平县,属惠州府辖。
清代及民国期间无变易。
1949年1月1日,在和平县属青州山塘成立连(平)和(平)县人民政府。属九连地委辖。
1949年6月2日,成立和平县人民政府(宋列、水溪、太湖3乡分割给连平),属东江行署(也称专员公署)辖。
1958年11月与连平县合并称九连县。
1959年2月县政府迁往忠信后,称连平县。
1960年7月6日,县政府迁回阳明镇改称和平县,属韶关专区辖。
1962年6月与连平县分立,恢复和平县,属惠阳地区辖。
1988年设立河源市,隶属河源市辖县
2000年,和平县辖20个镇:阳明镇、大坝镇、下车镇、上陵镇、贝墩镇、礼士镇、公白镇、古寨镇、东水镇、长塘镇、合水镇、优胜镇、安坳镇、附城镇、青州镇、林寨镇、热水镇、彭寨镇、粮溪镇、浰源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0760人.
2002年,和平县辖20个镇(彭寨、东水、林寨、热水、附城、安凹、阳明、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粮溪、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2]
秦始王33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和平属南海郡龙川县。
隋高祖(杨坚)开皇11年(591年)设循州总管府,龙川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总管府河源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设循州,析河源设石城县,和平属循州石城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石城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河源县。
唐中宗嗣圣(周武化天授二年<691年>)循州改称雷州郡并设雷乡县,和平属雷乡郡雷乡县。
唐元宗天宝元年(742年)雷乡郡改称还丰郡,和平属还丰郡雷乡县。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海丰郡改和循州,和平属循州雷乡县。
五代(南汉)乾亨六年(922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
宋微宗宣和二年(1119年)龙川县改称雷江县,和平属循州雷江县。
宋高宗绍兴三年(1113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元代循州升留,和平属循州路龙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和平属惠州府龙川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帅师平叛,督兵镇平现和平属浰源(浰头)、上陵等处农民起义。遂奏朝廷,添设和平县治,经核准割龙川县属和平、仁义、广三图(都)和河源县属惠化图以及江西龙南县邻界一里以内的地域,设立县治。
明正德15年(1520年)县治所建毕,始立学、择贤设治,并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县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县城设在原和平图的和平峒(羊子埔),即阳明镇。
明崇祯6年(1633年)析和平县属惠州化图建立连平州。另割河源县辖地忠信图补入和平县,属惠州府辖。
清代及民国期间无变易。
1949年1月1日,在和平县属青州山塘成立连(平)和(平)县人民政府。属九连地委辖。
1949年6月2日,成立和平县人民政府(宋列、水溪、太湖3乡分割给连平),属东江行署(也称专员公署)辖。
1958年11月与连平县合并称九连县。
1959年2月县政府迁往忠信后,称连平县。
1960年7月6日,县政府迁回阳明镇改称和平县,属韶关专区辖。
1962年6月与连平县分立,恢复和平县,属惠阳地区辖。
1988年设立河源市,隶属河源市辖县
2000年,和平县辖20个镇:阳明镇、大坝镇、下车镇、上陵镇、贝墩镇、礼士镇、公白镇、古寨镇、东水镇、长塘镇、合水镇、优胜镇、安坳镇、附城镇、青州镇、林寨镇、热水镇、彭寨镇、粮溪镇、浰源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0760人.
2002年,和平县辖20个镇(彭寨、东水、林寨、热水、附城、安凹、阳明、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粮溪、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