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伦斯菲利普斯吧 关注:4贴子:406
  • 10回复贴,共1
A fruit fly is not a mammal, and other revelations from the museum
Posted on April 18, 2014 (by Terry Wheeler)
There’s been a lot of discussion in the past dayabout a new paper published in Science.The paper is an opinion piece about an argument that’s played out many times inthe past, namely: should scientists kill specimens to get them into museumsand collections for future study? (Spoiler alert: yes, they should)
The authors argue, from their experience andperspectives in either vertebrate biology or environmental ethics, thatscientific collecting can, and does, contribute to the extinction of rarespecies. They cite examples of such events. They then offer alternatives to thecollection of whole voucher specimens (things like photographs, tissue samples,sound recordings). All perfectly reasonable on the face of it, except thatpretty much any taxonomist or ecologist or evolutionary biologist who makes useof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 for research knows that the proposed solutionsare just not very realistic, oh and that some of their examples aremisinterpreted.
In the end, this paper will simply fuel theanti-collecting sentiments espoused by a subset of people who just don’tunderstand how scientific collecting, taxonomy, museum research, or globalbiodiversity really work.
Here’s the problem with the authors’ proposedsolutions to the Great Voucher Hunt (well, technically, here are just a few ofthe many problems):
1. The examples highlighted by the authors are avery small subset, are entirely vertebrate centered (except for a singleshout-out to rare plants), and some are misinterpreted. Scientific collectingdid not contribute in any significant way to the extinction of the Great Auk(or many other species). The number of specimens of Great Auks, Dodos,Passenger Pigeons and many other iconic extinct species in museum collectionsis vanishingly small compared to the numbers that were cooked, killed forfeathers, killed for fun, eaten by rats and cats, etc. etc. etc. Blamingscientists for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such as the Great Auk is like blamingAlbert Einstein or Marie Curie for Cold War nuclear proliferation.
2. The paper ostensibly focuses on a small andcritical group of (vertebrate) species that are known to be endangered, or wereconsidered extinct and then rediscovered. And yes, it’s right to be concernedabout the long-term prospects for their survival. However, I think that there’sa whole army of other factors we need to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habitat loss,introduced species, pathogens, human activities, climate change) thanscientific collecting. But the authors then extrapolate out to broaderarguments about the desirability of killing for voucher specimens or museumspecimens. Unfortunately, that extrapolation fails because the vast (VAST)majority of species on earth are not in the same category as their examples(even the examples that they got right).
3. Flies are not mammals. Rotifers are notmammals. Neither are fungi, diatoms, nematodes, tardigrades, slime molds,algae, or most other species on the planet. We cannot identify the vastmajority of these species from photographs. We cannot record their sounds. Weusually cannot take a sample of DNA without killing the organism (becausethey’re SMALL). The reality is that in order to document, understand, andimpleme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where needed) for most species on thisplanet we have to kill specimens and study them in the lab in order to have anyhope of knowing, with reasonable confidence, what they are.
4. Museums aren’t simply morgues for the longterm storage of dead things. And voucher specimens are not just trophiesfrom our awesome trip to Borneo or Tierra del Fuego. That view is aridiculous caricature. The collection and cu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specimens 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is a crucial necessity in documentingbiodiversity.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 are the source of raw data to addressa vast array of research questions. They are the place where we discover new species,they are the repository of the data that allow us to verify an enormous body ofprevious research. Collections facilitate the great majority of taxonomicresearch. But they do much more than that: collections are the source of datathat allowed u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pesticides on the thickness of eggshells, to document body size changes in species over time as a result ofclimate change, to track the decline and disappearance of some species (and no,NOT by collecting!), and the increase and spread of others. Many excellentauthors in recent years have writte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historycollections in broader questions about ecology and evolution. These papers areeasy to find.
Collections already take a bit of a beating fromuniversity and museum administrators and funding agencies because of theshocking lack of comprehension about their unique value and contributions toscience. We don’t need more colleagues adding fuel to the fire simply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01 19:14回复
    数字的工资。但作为他这一代人里最杰出的打者之一,对于球队来说他总会有他独特的价值。
    这会,底特律的经济还是老样子,而老虎队已经坐上了美联中区的头把交椅。Fister拖着拉伤的肌肉在国联开始了他新的一年。Robbie Ray,这位其他同行都耸耸肩表示不屑的球员,却被老虎队看作是这笔交易中的关键财富,他在3A联盟的处子赛中,五局比赛里他只错过了一次全垒打。
    正如糟糕的交易永远不会消失,当谈到交易时,有关Dombrowscki的赌局一刻也不会停歇。
    Illustration by Gluekit.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15 21:01
    回复
      比师承这一点。他给每个队友抛出了怎么和他一起打球这个难题,如果没法交出一份好的答卷,你就只能离开了。
      大鸟和魔术师走的是一条不同的道路—如果他们能让队友变得更好,他们就会得到更大的赢球机会。像乔丹一样,他们是篮球专家,对球队每一次战术下会发生什么有着超自然的洞察力,就好像他们早已被剧透而且已经制订了一系列进攻计划。和乔丹不同,他们的天赋是兼容性的—仅仅只是通过和他们日复一日地打球,他们的队友就能学会如何像他们一样观察赛场风云。伯德的第一任主教练Bill Fitch,亲切地给伯德起了个外号叫“柯达”。他向一位写手解释说这是因为“伯德的意念能像胶卷一样持续不断地记录下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你也可以用这句话形容魔术师。这也是他们能成为一代穿透性传球者的原因—他们总能发觉队友出现在球场的哪个角落。
      也许是需要耗费一段时间,但大鸟和魔术师已经将这份天赋增值成了某些意义更加重大的东西。大鸟在1984-1985赛季终于学会了掌控这一切。对于魔术师,直到两个赛季之后他才,终于领悟。我来解释下这个“东西”是什么吧:每个人都能评估场上的情况—这一刻,这一瞬—然后决策出他的球队真正需要需要的是什么。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怎么可能啊。
      首先你要熟悉每个队友的优势和缺点才行。
      你需要意识到你无法一己之力统治每一场比赛,要做到这点还需要队友不时的灵光一现—仅仅因为这给了你信赖队友和队友不辜负你期望的机会。你要作出让步,因为在潜意识里你知道,这样做你才能取得你欲求的一切。
      要实现这些要求你有高水准的表现,过人的天赋,近乎荒谬的统治力,以至于你在场上都不再需要思考上述的问题,这对你来说就像呼吸一样。
      而且你还要悦纳自己的所作所为。
      当你具备这些特质,你都不再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了,你已经化身为一个艺术家,你创造出你想要人们难以忘怀的艺术品。每个场馆会挤满以前没有来看过你的人们。在客场打球的时候,你喜欢四周一片沉寂,这是你最喜欢的声音。你想要听到鼓舞和叫喊,你想要听到人们的恐慌,你不想让他们开心起来。除了队友的嚷嚷和尖叫,你仿佛处于声音的真空。你想要他们的沮丧弥漫整个场馆,就像有人刚用撞击球袭击了他们。你想让他们窃窃私语,议论道你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好的球员,而且他们对于已经无解的你手足无措。这是你在客场的目标。
      在主场就轻松多了,快马加鞭让他们陷入狂暴就好。从他们的激情中汲取能量,让自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13 11:57
      回复
        魔术师特别喜欢在主场打球,他乐意见到人群的狂欢,喜欢杂耍一样的Showtime,喜欢在球场上率领球队冲锋陷阵,喜欢成为璀璨夜空中最亮的星。他总愿意在Forum Club彻夜狂欢,让Party一直开下去。大鸟喜欢客场,尤其是那些一年才遭遇凯尔特人一次的西部球队。他会在球场里散漫地走来走去,然后他会去问工作人员这座场馆的“纪录”是什么—最多得分什么的—然后吓唬他们说要在那个晚上打破它。有一次在洛杉矶,大鸟遭受侵犯,比赛时间还剩0.2秒,他需要命中这两个罚球才能击败快船。他觉得快船蜜们还不够吵闹,所以他离开罚球线去向观众讨要更热烈的呐喊。然后,他稳稳命中两罚,面带微笑地回到板凳席。柯林斯曾给我讲过一个绝妙的伯德故事。有一次在芝加哥,大鸟怒了,因为公牛原本答应给他赠票,却又食言了。他注意到了边线附近的柯林斯,问他“主场纪录”是多少,他发誓一定要打破这纪录。啊哦。一开场,柯林斯指派Ben Poquette(一位的蹩脚替补前锋,而且碰巧是白人)负责主防大鸟。然后正如柯林斯的故事描述的故事一样,大鸟嘲弄地说道:“Ben Poquette?你他妈在逗我?”接着大鸟像履行公事一样命中了前五个投篮。柯林斯只能把Ben换下去了。
        只用半场,大鸟就砍下了33分,他向柯林斯承诺会在下半场“只是随便打打”。全场大鸟得到41分,这件事让柯林斯在27年之后都还记忆犹新—包括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如果你想想找找乐子,我们可以去Youtube看看这场比赛的录像,反正这年头Youtube上啥都有。录像记录了一切,大鸟教训Poquette的画面,大鸟对公牛替补群的叽叽喳喳,应有尽有。
        你不会因为抢七比赛的表现就荣获“大鸟传奇”这一类的符号,如果你在某个11月的晚上因为芝加哥的某个人弄糟了你的票就大发神威,无疑更有传奇色彩。这是一种极为奇特的行为艺术,一种受愤怒和竞争意识驱使而造就的天才级表现。这是篮球的最高境界,当你达到这种水平,冠军头衔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那么我们来说回正题。如果勒布朗-詹姆斯在俄亥俄能够按照正确的原则谨慎行事。。。等等,他还关心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未尽的事业?他在迈阿密不能创造他想要创造的,他再也不会有机会了。他几乎又陷入了他在2009年和2010年陷入的瓶颈—勒布朗陷入泥沼,不适合待的球队,不适合与之搭档的队友,他被要求做太多事情,这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队友已经不能激发出最好的那个他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13 13:34
        回复
          ,这是显而易见的。
          2014年总决赛的G5,有些细节因为马刺的绝佳表现而被忽略了。半场落后7分,勒布朗第三节隐身,选择不再投篮。每一次传球勒布朗都在传递一句潜台词,就好像他在和米奇阿里森以及帕特莱利说,“这就是你那让我陷入困境的球队。”从现场,你可以看出来他很不开心,极度疲惫,但你无法知晓这是不是缘于他明白这赛季就要眼睁睁地从手边溜走了,或许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吧。他没有公开表现出愠怒,但也没有振作起来。事实上,他这状态很像2010年面对凯尔特人的G5和G6。
          在马刺队领先优势达到20分的时候,勒布朗尝试了第一次投篮—在热火队已经投出13次之后。如果他想证明一点,那么他做到了。第四节中段,热火落后18分,他投丢了一记三分,然后甚至没有再回防。这个男人已经筋疲力尽了,身心上都是。他付出了他能做到的一切。
          热火队上赛季对勒布朗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不完全公平的,他们特赦了迈克-米勒,签下两名自由球员—迈克尔-比斯利和格雷格-奥登,这两个人就没有在季后赛的有效时间内登场过。他们在韦德的休养中度过了常规赛(他总共缺席了28场)。为了让韦德能在季后赛健康上场,热火队让詹姆斯多付出了多少辛劳。就算这么做了,韦德还是打出非常难看的总决赛表现。从一年以前开始,波什就不愿意再去找身体对抗了。热火队的角色球员要么没被雕琢成型,要么天赋不够。总决赛的最后三场,热火队比2010年的骑士队还要更没威胁—勒布朗出于同样原因抛弃的上一只球队。
          2010年他和迈阿密签约的时候,我写道,他这是在逃避,因为他加入了韦德的大军,那只他曾经有着可敬表现并且想要击败的球队。但在我看了很多勒布朗的比赛,读了一个又一个关于他的故事之后,我不禁好奇是否还有某些更根本的原因驱使他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冠军,抑或是寻找更适合他的队友吗?
          如果勒布朗是个像伯德和魔术师一样的天才那又会发生什么?
          如果,他明白他自己就是一个天才又会发生什么?
          如果说他是在寻找篮球版的圣杯,某种更高级的,在克利夫兰无法寻求的关于篮球的新高度呢?
          让我们回溯到2011年,那个韦德(尚处巅峰)和勒布朗(一次次地冲击极限)摘下篮板后就能上演我们生命中最具冲击力的2对1快攻的年份。如果,勒布朗真正在乎的,只是想和某个与他有同样篮球哲学的人并肩作战呢?
          我们看他的比赛已经有11年了。为他感到好奇,为他感到惊讶,单独评价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13 14:22
          收起回复
            有时为他欢欣鼓舞,有时又将他拒之千里。。。。这是一种循环。他是威尔特-张伯伦之后最饱受批评的篮球明星,他们变态的身体素质受到赞美,也常常遭到诅咒。也许正是因为在勒布朗270磅的躯体下,集中了魔术师、邮差、皮彭的所长,这一切才会发生。只有当这样一个人有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并继承了大鸟伯德的DNA才玩得转呢。
            给他一个任何晚上,勒布朗都能砍下40分,拿到一次三双,打进5-6个可以做成GIF图的好球,从帕克防到卡梅隆,担当组织前锋,扛低位。。。。你想要什么,他就能做什么。勒布朗随心所欲。但你知道有什么是他不能做的吗?没有合适的队友,他就不能打出令人疯狂的高水平篮球。在这个时间点,有一项事实是无可辩驳的,即使他明天就退役,他也会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七个人之一。纵观历史,由5个勒布朗组成的球队能击败5个其他任何人。(没错,5个乔丹也不在话下)。我们总对他的身体天赋指指点点,但不是其他人,正是保罗-乔治将他认作是当下联盟中篮球智商最高的人。花一秒钟想想吧。身体天赋对勒布朗来说既是上天的馈赠也是一个诅咒。他已经通晓如何协同运用绝佳天赋来大厨完美表现。此时,此刻,真的,他能做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夺得戒指这个层面的事情了,而是比这更伟大的事业。不管如何,对他来说就是这样。
            勒布朗动笔写那篇刊登在<体育画报>上的文章的时候,他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但那不是全部,有些东西他不能说出来。
            我是一个天才球员,天才也有自己的生活。我早就感到我的身体有一些磨损了。在过去的11年,包含季后赛在内,我在所有的1044场比赛里打了1000场,场均上场接近40分钟,积累下来也已经有39993分钟了。只有拉塞尔和威尔特积累够40000分钟的速度会比我快。我想成为伟大事业的一部分—超出我个人层面的伟大。一年有九个月要独自带队的日子我已经过厌了。我以为韦德和波什会帮到我,他们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过这一点,但如今韦德陨落,波什已巅峰不再。
            我考虑的东西越多,我就越喜欢这么一个设想:为一支更年轻,更有身体天赋,可塑性更强的球队效力。我乐得再去一个人扛四个位置。我希望偶尔我也能被年轻的胳膊腿带领着前进而不是永远做一个背负着重任的人。我想打组织前锋,我想要背筐单打,我想再从侧翼切进来跑快攻—这些我在迈阿密再也无法做到了。我想用尽我的十八般武艺,我是魔术师和拉里和巴克利和马龙在同一副身躯下的混合体。我是一个艺术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13 15:30
            回复
              我就是我。
              咳咳,假如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你还能责骂他吗?我曾遇到过勒布朗不下50次。我最喜欢的一晚发生在今年东决对阵印第安纳的第四场,在兰斯-斯蒂文森对勒布朗蠢不可及的挑衅之后。勒布朗说他并不在意兰斯滑稽的人格,但我们知道他只是嘴上这么说而已。不像之前的乔丹或者科比,他没有暴砍50+加以回应。
              取而代之的是,他漫步入场,琢磨出球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在接下来的三节稳定地向球队供应所需。这不是发生在某个回合,而是固若金汤的整整两个小时。在所有人都认为步行者队对还有一线生机的时候,他将步行者队击垮了。他的数据并没有多少视觉冲击力:“仅仅”是三节时间29分外加9个篮板。但他以任何你所能想象的方式统治了比赛。你永远无法忽视他在场上的存在感,一秒也不行。他每次都能正确决策,甚至像“我要在这里加快步伐了。”或者是“即便我看不见诺里斯-科尔,我也要确保他在左边的底角,这样我就能给他一记高于我头顶的50英尺长传了,希望他能接到吧。”
              他连一盎司的燃料也没有浪费,他的效率值总是“首当其冲”地可怕。
              第三节比赛,我发短信给我朋友,我说道“这大概是史上最没有个人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比赛了,他大概打出了13个不可思议的回合。”说话间这个男人又增添了两个精彩回合。包括一记引爆全场的长途奔袭后的反身扣篮。像之前的魔术师一样,他喜欢在主场打球。—他喜欢球场被白色的海洋席卷,他喜欢在精彩的较量后看粉丝们的反应。他喜欢顿足呐喊,喜欢粉丝的噪声。年复一年勒布朗在篮球方面表现优异,但现在他参悟了体育本身。他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超神表现。
              有那么一部被低估的片子叫<六度隔绝>,威尔-史密斯在其中扮演一位潜入四个住在曼哈顿的富贵人家的诈骗艺术家。他坚持要给其中一户人家做晚饭,给他们准备了美味的晚餐。不久,当女主人(Stockard Channing饰演)试图劝说史密斯饰演的角色向警方自首时,他记起来这顿晚饭,说那是他人生中最棒的一个夜晚。
              “你们给我机会让我得以施展我最好的一面。”他告诉她。
              这就是我关于勒布朗在那个与印第安纳的系列赛里G4表现的感受。他花了许多年才懂得掌控他的惊人天赋。他在克利夫兰受到队友的制约没法伸展拳脚。在迈阿密的第一年他没法自如发挥因为韦德也需要掌管大权。但在接下来的两个赛季热火发生了坚若磐石的稳步转变。韦德适应了权力交接,勒布朗的运作愈发娴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13 16:25
              回复
                当他们达成那历史罕见的成就,取得27连胜时,这种模式来到了巅峰。三个月后,第二个冠军如期而至。第四个赛季他们就要和时光老人作斗争了—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很熟悉如何对付那些一发千钧的危险局面。
                但留在勒邦在,不怕没球赢,或许正如我们所想,只要勒布朗还能像威尔史密斯一样“烹饪出佳肴”,迈阿密就能过得好好的。他的G4表现真是太美妙了,魔术师、乔丹、皮彭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他身上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伯德和巴克利的影子。他将步行者大卸八块,就像弗洛伊德-梅威瑟(译注:黑人拳击运动员)撕碎轻量级的对手们一样。当保罗-乔治在赛后批评球队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步行者要完蛋了。如果队中最好的球员都无法理解场上到底发生过什么,你的机会渺茫。击败步行者并不是全力詹,而是那个可以每晚现身的凡人詹。这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个时候谁又能想到勒布朗就还剩七场比赛就要结束迈阿密生涯呢?那个时候,我以为热火队通过透支勒布朗换取韦德的休息时间的赌博—这是我绝不会赞同的一种做法—就要在看起来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成功。我以为他们已经在迈向三连的路上。我以为勒布朗永远也不会离开迈阿密。可是我没能看到只有勒布朗才能觉察的细节。东决第四场,我坐在金属台阶上,准备迎接比赛的倒计时,咳咳,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想给一位给NBA娱乐节目工作的朋友发一封邮件,请他给我抓拍一张照片。一张我认为会很酷的照片—我穿着蓝色套装,身边围绕着身着白衫的热火球迷,这位可怜的凯蜜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一同看着一群发挥出巅峰水准的人打球。早在30前我就想有这么一张照片了。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太感性了,但这是我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我不知道哪里还能再发生一次这样的盛况,到现在都还不得而知。
                魔术师和大鸟在我大学毕业之前便已远去,乔丹空降联盟,在我30岁前离开。邓肯、科比、哈基姆(奥拉朱旺)、沙克怕是没法接近那种境界了,他们是很伟大,却不是空前伟大。杜兰特可能会成为青史留名的伟大得分手,而且甚至可能会是更好的队友,但你很难想象他能修炼到最高的境界。他之后,安东尼-戴维斯是一个值得我们期待的角色—一个更倾向于成为下一个邓肯而不是下一个篮球天才的人。除了他们短期之内再没有谁能拥有这种天赋。要等到下一个这样的天才球员,可能需要一些年岁。
                所以是啊,我想要这么一张照片,给我来一张吧。我是拉里的球迷。我是魔术师的球迷。我是迈克尔的。并且,我是勒布朗的球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7-13 17:22
                回复
                  现在,勒布朗整打算带着他的天赋重返克利夫兰。这是一次明智的做法—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这会很有意思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7-13 17:25
                  回复
                    【赛事回顾】
                    新赛季开局,利斯基没有急着回归巡回赛,而是选择了半表演赛性质的霍普曼杯练手。事实证明利斯基这一做法是明智的,在霍普曼杯至少有六场比赛可打,可以避免遭遇在巡回赛中一周只有一场的尴尬。虽然三战皆墨,但我们可以看出来利斯基的状态在一点点地恢复。更何况利斯基还得以名正言顺地和兹维列夫鬼混了一个星期。
                    度过了愉♂快而轻松的第一周以后,利斯基终于还是要面对残酷的巡回赛了。原本签运不佳首轮就要面对科娃的利斯基因为对手的退赛而改为对阵幸运落败者赫尔科格。利斯基稳扎稳打以6-4/6-3拿下比赛,迎来新年首胜。不过,本站的第二轮对阵库兹涅佐娃的比赛,利斯基在第一盘3-0领先的情况下突然抽风连丢六局,而后虽然以6-3扳回一盘,但在决胜盘中还是以2-6的比分输给当时状态火热的库兹涅佐娃。
                    澳网赛前,楼主刚对塞特科夫斯卡产生好感,然而造化弄人,利斯基首轮对手正是塞特科夫斯卡。
                    比赛一开始塞特科夫斯卡并不艰难地完成保发,利斯基0-1来到自己的发球局。
                    随后的一系列表现堪称惊悚,前一天刚从夜间档电影中获得身心放松的利斯基在发球局中却紧张无比,一度将球发进区都十分困难。还好,塞特科夫斯卡的状态也不算太好,离谱的接球不少,利斯基幸运地熬过了噩梦一般的首个发球局。
                    之后利斯基的发球逐渐进入状态,在塞特科夫斯卡保住第5局后利斯基连续保发和破发,比分来到4-2。
                    此后双方在此盘都各自保发,利斯基凭借多破一局建立起的优势以6-4先下一盘。
                    第二盘一开局塞特科夫斯卡先声夺人,Love game保发,利斯基也在自己的发球局还以颜色。
                    双方在第二盘第三局陷入了拉锯战,多次来到平分,最终对手顽强保发。
                    之后双方又是一轮互保,比分来到3-3。第七、八局利斯基连保带破,5-3。
                    这之后双方互相保发,随着利斯基一记ace,一记正手制胜分,比分锁定在6-4/6-4,利斯基只花了三场就取得了两场比赛的胜利。
                    【花絮】
                    1.1月3日对阵加芙里洛娃的比赛是利斯基时隔118天重回赛场,1月11日对阵赫尔科格的比赛是利斯基时隔126天重返巡回赛。
                    2.利斯基在1月19日就迎来了年度正式比赛的第二场胜利,而去年迎来第二胜的日子是3月15日(印第安威尔斯对阵文奇)。
                    3.本届澳网与利斯基搭档女双的马泰克是利斯基搭档的第一位美国球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20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