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位同学在网络上发表过日志,论说考古学具有6项优势,诸如亲近自然、探索历史、身心健康等等,对考古学不吝溢美之词。似乎这也是当下中国大学专业教育的通用套路,要为本专业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前景、为学生绘制他们进入转业后的光明前途,以师者身份,行引诱之实。这样的处理,有的时候的确能够保障学生们安心于本专业学习,让教学管理变得更加轻松。但作为师者,甚至仅仅作为较早的从业者,对该专业的前景必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一旦这种认识与其对初学者的宣讲有较大的背离,作为教师个人,可能会冒冷汗吧??我的一位师兄就曾坦承过类似的经历。而作为学生,接受了对一个专业的美好前景之后,花费4年或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刻苦学习并且最终进入该专业之后,所带来的可能是或快或慢的一种幻灭。理想消失了、热情消弭了,可能在从事该专业一段时期之后,最终逃离,甚至是消极抵抗。对于某些行业而言,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相对于众多的从业人员、海量的发展机会,逃离者所占的分量、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值一提。但是对于考古文博专业而言,这样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灾难性的。专业人员总体上的稀少,专业技术工作与操守的要求,都使得类似事情的灾难性后果更加明显。
与之相对应,我更加欣赏“大浪淘沙”的说法。作为教学实施者,大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对潜在的从业人员——学生进行筛选。让学生直面这个行业的种种困难,以此吓退那些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忍不住孤寂的人,避免在他们身上浪费过多的精力,避免在多年之后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与之相对应,我更加欣赏“大浪淘沙”的说法。作为教学实施者,大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对潜在的从业人员——学生进行筛选。让学生直面这个行业的种种困难,以此吓退那些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忍不住孤寂的人,避免在他们身上浪费过多的精力,避免在多年之后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