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答:
人们往往要不断地用行为去说明:我是这样的人,这从心理上该如何解释呢?
【证明给别人看】
笔者想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招聘时,面试者总会对自己做出定性评价,比如说自己是一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的人,一个注重团队合作的人。面试官内心就会打起小九九,你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如果这时候新人能有声有色地讲述自身在团队的经历,那面试官就会默默地在纸上记下几笔,而如果没有事例辅证的话,面试官们只能对之前的评价表示怀疑了。
是的,我们在完成一个自证的过程——证明给外人看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把我们放入社会、群里中,我们所有的行为才拥有意义。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社会角色,人们只有做出与其拥有的社会角色相符合的行为,符合社会中其他人对这个角色的行为期望,才能更好地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就如同我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单纯的想法或者意识是无从获得社会中其他人的认同的,而此时的我就要做出外显的行为,去表明我的确是一个成功的人,进而为人所认可。如对创业人的角色来说,证明自身能力的外在标准,同时也是外人对创业人的期望是财富的高低;对领导者的角色来说,证实能力的外在期望是下属的工作效率与口碑;对于父亲的角色来说,证明自己的外在标准就是子女的发展情况。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可以拥有多重角色,而对不同角色的期许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我们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群体中去证实自己,证明自己符合我们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同时,这也是建构我们这个社会的基础。
【证明给自己看】
比证明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要证明给自己看。
这是获得内部稳定人格的基础。我是谁,要成为怎样的人,如何去成为这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常常会萦绕在我们心中,如果这些问题回答好了,就能获得自我的同一性(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懂得如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积极而稳定的人格;而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便无法从内心持续地攫取稳定感,陷入一种混乱状态,或者处处回避矛盾,或者时时深陷焦虑,茫然没有人生目标。而回答自我同一性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去实践,在实践中,整合对自己、对社会和对未来的观点,在互动中丰富自我的体验。这就显示出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另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处于需求层次的最高层,高于去追求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高于去追求爱与自尊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现自身才能,这是人一生的追求。同时这种追求也是为了获得最愉悦的感受——欣然忘我、安详愉悦、深度觉察。这不仅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高峰体验),宗教、哲学也有相类似的概念,赞颂和鼓励人们去证明自己,进而获得持久而安稳的快乐。
以上两点分化出两种对待人生的观念,一种认为我们的人生是建构的,我们是在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事件中塑造出自己的形象。而另外一种认为人生是预设的,即我们首先认定自己是怎样的人,然后去做一系列的事情去证实,自己的确是这样的人。无论人到底是如何理解自己,我们都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具象成行为,通过行为去修正内心的想法。这也是说到底,人还是要去不断证明自己的原因。(作者:墨小秩)
人们往往要不断地用行为去说明:我是这样的人,这从心理上该如何解释呢?
【证明给别人看】
笔者想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招聘时,面试者总会对自己做出定性评价,比如说自己是一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的人,一个注重团队合作的人。面试官内心就会打起小九九,你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如果这时候新人能有声有色地讲述自身在团队的经历,那面试官就会默默地在纸上记下几笔,而如果没有事例辅证的话,面试官们只能对之前的评价表示怀疑了。
是的,我们在完成一个自证的过程——证明给外人看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把我们放入社会、群里中,我们所有的行为才拥有意义。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社会角色,人们只有做出与其拥有的社会角色相符合的行为,符合社会中其他人对这个角色的行为期望,才能更好地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就如同我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单纯的想法或者意识是无从获得社会中其他人的认同的,而此时的我就要做出外显的行为,去表明我的确是一个成功的人,进而为人所认可。如对创业人的角色来说,证明自身能力的外在标准,同时也是外人对创业人的期望是财富的高低;对领导者的角色来说,证实能力的外在期望是下属的工作效率与口碑;对于父亲的角色来说,证明自己的外在标准就是子女的发展情况。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可以拥有多重角色,而对不同角色的期许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我们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群体中去证实自己,证明自己符合我们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同时,这也是建构我们这个社会的基础。
【证明给自己看】
比证明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要证明给自己看。
这是获得内部稳定人格的基础。我是谁,要成为怎样的人,如何去成为这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常常会萦绕在我们心中,如果这些问题回答好了,就能获得自我的同一性(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懂得如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积极而稳定的人格;而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便无法从内心持续地攫取稳定感,陷入一种混乱状态,或者处处回避矛盾,或者时时深陷焦虑,茫然没有人生目标。而回答自我同一性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去实践,在实践中,整合对自己、对社会和对未来的观点,在互动中丰富自我的体验。这就显示出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另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处于需求层次的最高层,高于去追求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高于去追求爱与自尊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现自身才能,这是人一生的追求。同时这种追求也是为了获得最愉悦的感受——欣然忘我、安详愉悦、深度觉察。这不仅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高峰体验),宗教、哲学也有相类似的概念,赞颂和鼓励人们去证明自己,进而获得持久而安稳的快乐。
以上两点分化出两种对待人生的观念,一种认为我们的人生是建构的,我们是在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事件中塑造出自己的形象。而另外一种认为人生是预设的,即我们首先认定自己是怎样的人,然后去做一系列的事情去证实,自己的确是这样的人。无论人到底是如何理解自己,我们都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具象成行为,通过行为去修正内心的想法。这也是说到底,人还是要去不断证明自己的原因。(作者:墨小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