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吧 关注:30,643贴子:614,607

哦也,我也开个帖子说下人人如龙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其实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人人如龙是一种理想的生产关系,但是也需要足够的生产力来维持,力量也需要制衡,在满足这些条件后,还要一种新的道德体系、律法贯穿
人道天堂的主世界,也是人人可以修道,因为内有机器人劳作衣食住行无忧,外有太空无限资源可以开采;没有大能者可以视亿万人类为蝼蚁,因为科技水平可以对抗五阶修着,更上的可以去异世界开疆辟土,选择论、基础修行、唯物有神论都是文化根基,律法也在时时进步。不需要大劫,不需要强权,这就是可以发扬人人如龙的世界
教主的理论是圣人之道,随世而移,没有最好的社会关系,只有最适合的社会关系
所以不是教主的人人如龙理解正确或者错误,是大家认为教主笔下的社会就是他对人人如龙的理解


IP属地:湖北1楼2014-06-16 18:02回复
    自己顶


    IP属地:湖北2楼2014-06-16 18:10
    回复
      话说教主书中哪些是私活,哪些是书中社会背景都可以看出来的
      一群人看着社会背景说这是教主的理论,然后各种黑,真是看不下去了


      IP属地:湖北3楼2014-06-16 18:13
      回复
        @驭受之王


        IP属地:湖北6楼2014-06-16 18:19
        回复
          @剑仁不败 @恒河沙无量寿 @剑破乾坤 @TTrqTT @喔嘞个去呦 @断风疏晚竹
          @wyf371437 @qaztgb320


          IP属地:湖北7楼2014-06-16 18:20
          回复
            @断风疏晚竹 @wyf371437 @qaztgb320


            IP属地:湖北8楼2014-06-16 18:21
            回复
              不是教主的人人如龙理解正确或者错误,是大家认为教主笔下的社会就是他对人人如龙的理解
              这句话是总结,讨论的话就不要复制粘贴啊


              IP属地:湖北9楼2014-06-16 18:22
              收起回复
                圣人之道,是随世而移的。这句话我支持。外域的圣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走了人人如龙的路子,结果外域变贫瘠了,而主角叶青的世界里有了天庭,这是正确的路子,但是在资源无尽,秩序井然的世界,外域的圣人,人人如龙的路子就会是对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6-16 18:54
                收起回复
                  就比如我们地球,想要真正人人如龙,首先是生产力足够,人人衣食住行无忧;然后是开民智,培养合适的道德法律体系,在这些道德律法变成习惯的同时,发展出可以无限使用的资源,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资源,民以食为天,士以仕为天,人人有机会一展才华就是精神方面发展的必要性;下面就可以宣扬人人如龙的口号了。正因为无论是米虫,隐士,野心家,政治家,科学家甚至探险家,宗教学家都可以才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又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所以人人如龙才能实现


                  IP属地:湖北11楼2014-06-16 18:55
                  回复
                    ——每当我发完贴子,我都会在夕阳下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就如我家那可爱的草泥马一样!


                    12楼2014-06-16 18:59
                    回复
                      外域的错误不是涸泽而渔,而是在意识到自己涸泽而渔,却还没有新的资源来源的时候,资源就枯竭了,自然产生的天地大劫使那里变成了丛林法则的世界
                      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
                      长生的仙人几百年过后自然会视凡人如蝼蚁,同样,如果在资源枯竭前建立了合适的道德体系,传统道德的力量会让他们为子孙计,节省资源,就如现在的环境保护
                      强者从不缺乏智慧,这个时候的他们就会把眼光放在外域,等外域资源殖民成功,仙人自然不用再为了生存互相残杀
                      人人如龙不仅是人人有机会上进,更要有合适的道德体系,而道德体系的维持,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源让人人如龙,这是互相影响的,缺一不可


                      IP属地:湖北13楼2014-06-16 19:06
                      回复
                        只见茫茫大地,如是细细而分,就见得无数的光点弥漫,如银河之流,川流不休,这一点光,就是一人之心,一人之气
                        如是太平盛世,万世如洪流,聚出紫气,依于帝国,如天柱,连接天地,是以驾御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龙气了
                        龙气者,核心实是人之气
                        上古诸王,实是神裔,承神力而统治万民,而自祖龙创立龙统,是有龙脉(此龙脉和大地龙脉不同)
                        所谓的龙脉,实际上就是得了人之气而凝聚出的位格
                        世人愚昧无知,把性命前途依托于上主,既然依托,在方信眼中,此人之气就被其主所慑,按照得人气的程度,又可简单分成虾米、鱼、蛇、蟒、蛟、蛟龙、真龙之分
                        当然,这又分为假格和真格
                        虾米,指百姓者,凡自食其力,不假于人
                        鱼是指文途,可指那些社会的豪强地主,他们虽然控制着佃户和伙计,却难以得其心,因此也就是此类,也指那些通过仕途获得官位的人
                        而气象能显蛇者,就是得了一些人真心跟随,如到此位,就很可能按照命格和行动,开始得五德中的一德,虽然极其微弱
                        蟒者,巨蛇,古代又认为蟒来统帅群蛇,所以,古代蟒袍。是官员的象征,其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也就是统治万民,但是这些,多是假格----也就是因为官位而统治,而非是万人奉其为主。因此得位有风雨,失位就沉沦
                        蛟和蟒的区别就在于蛟,具备了龙性。所谓龙性,就是神性。就是获得一大批人真心奉其为主,而得其气,而暗成格局
                        古称,蛟能发洪水,后世,以蛟为潜伏王者之称,换句话说,能具备影响天下的力量。就为蛟
                        至于蛟龙和蛟的区别不大,差别是龙性的大小,但是具体判断还是很明确的
                        蛟只可发洪水,是属于地上。而蛟龙,已经飞上天,行云施雨,几可和真龙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真龙不易,而蛟龙可易
                        换句话说,开国皇帝之后。后世因世袭职位而飞天。行云施雨,大部分是蛟龙。一旦失去了帝位,立刻就会堕落
                        真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多指拥有亿万众生之气而成龙者
                        方信眼见而去,见苍茫大地,亿万百姓之气,多已经散失


                        IP属地:四川15楼2014-06-16 19:07
                        回复
                          方信微笑,说着:“问吧!”
                          “请问何为九阶。”
                          清光徐徐而起,并不是小说中以亩来论,而是自内而外,似可照耀整个世界
                          “一阶奠基阶小成,三四阶yīn神,这不必多说,帝国都已经研究的很仔细了。”
                          “五阶是突破人类极限,与力量大海沟通,是以有着神通或领域。”
                          “六阶法则结晶,从这点上说,地仙和神明也无多少区别。”
                          “七阶为天仙,或世界神明,掌一方世界。”
                          “八阶超越世界向多世界传播荣光,我得的就是人道道果,一切智慧生命都可称人,是以洞察所有人道的展规律。”
                          “九阶承大道,立圣道,是以永恒。”
                          此刻,方信清光照耀,丝丝大放光明,甚至遥远的宇宙空间中是仔细观察,也见得若有若无的光辉浮现
                          “请问何为圣道?”
                          方信答着:“我将立之!”
                          “如何立之?”
                          方信笑着:“立圣道,都有大机缘大功德大原力,缺一不可。”
                          “人道之外的不说,人道之内,诸多圣贤都是恰逢人道晋升和转折之时而涌现chūn秋战国,百家争鸣,资本崛起,文艺复兴,这二批都出了大圣贤大道理虽然未必可以出圣道,却也是必须有这个基础。”
                          “如果说农业社会,是黑铁时代资本社会,就是青铜时代到达白银时代,只要科技进步就可中mín zhǔ与否,并非必须。”
                          “但是晋升到黄金时代但需要科技或魔法,将大部分人解脱出来,而且必须有多种选择,其实mín zhǔ人权之类,都是表面,本质是人类获得多种选择,这选择就会带来黄金时代,主世界现在就处于这个位阶。

                          “主世界何其幸福,在晋升白银时代之时,主世界就曾经出过圣贤,选择论指导了帝国。”
                          “如今,我们世界,人人修行,yīn神比例超过四成,在不久的未来,就是人人可转移灵魂,那配合克隆技术的话,不敢说永生,也是长生时代的来临。”
                          “青chūn不老,寿比万年,人有神力,国有母舰,这就是众神时代了,将是人道扩大到宇宙的开端,产生的原力不可思议,前所未来,趁此最重要最伟大的晋升机缘,我才得以开道,立道。”
                          “愿闻其详。”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其实就是解决这句话的时候了,我问你,在没有合成食物之前,人可要杀生?杀生是对是错?吃素吃荤有可差别?真理之内,可容纳弱肉强食和自然选择的道理?”方信问着。
                          吴嫒嫒想了想,说着:“在没有合成食物之前,或人类不需要食物来补充能量之前,无论吃素吃荤,都无对错,更无差别,动物是生命,难道植物就不是生命?是以平等。”
                          “善,生存之下,弱肉强食,自然选择,并无对错,所谓的人道,其实就是脱于兽道而渐渐升华,因此,人类一rì不能合成食物,或不需要食物来补充能量之前,人道气数,实仍旧延续弱肉强食和自然选择之理。”
                          “顺道而所谓功德,所以人道功德处于这个阶段,那在个人而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国而言,是竞争和扩张,为整个人道服务,所以在往昔,军人杀戮,可得功德。”
                          方信手中一划,五百年前世界的版图就出现了,只见星球之上,数股天柱冲天而起
                          “这就是当年形势,各国都有气数,为了争取国家利益彼此杀戮,只要这国最终目的,或这国的客观事实,能推动人道进化,
                          德可布,当然,成王败寇,失败国家气数被吞,自,布不了功德。”
                          “与人有益,是有功德,与国有益,是有功德。”吴嫒嫒恍然。
                          “但是进入白银时代和黄金时代,人类的科技将人类解放出来,合成食物,甚至未来吸取宇宙能量而延续生命,都渐渐成为主流,这样的话,杀生而食不再是无功无过,因为已经不需要了,这就是君子以厚德载物。”
                          “世界和万物,承栽了人类进化,也是人类返恩的时候,因此这时代,人道功德生转化,以恩泽万物和天地为贵。”
                          吴嫒嫒想起绿sè运动和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保护,这才明白这些都是应运而生。
                          “小孩在自己家,是不是有错也可以原谅,但是长大了,走到社会,就要服从社会规则?”方信询问着说。
                          “是,的确如此。”
                          “其实圣道就是这样简单们主世界,将要跨越了星球,传播到广阔的世界,某种程度上,如果我们没有法则的制约,那就会极大影响无数星球无数生命无数界,正是从这个角度上,宇宙原力呼唤着圣道,而我明此大机缘以立道。”
                          方信到这里,瞑目不语,片刻之后,整个世界都染着七彩霞光,天音自响。
                          方信就说开口:“圣道之立,非神通法力所至,上由大道垂恩,下有众生所需,今rì,多方世界进入宇宙时代,是以人道道果为资粮,向无量众生显其人道。”
                          顿时信先前领悟的道道果,化为光柱冲天而起
                          自古而上,人类演化一浮现柱之内,就是众生演化的过程是一切智慧生命,局限在原本生命摇篮内的演化
                          才集了片刻,无光柱也划破虚空,投入到这光柱之中,是因为无论何等智慧生命,都包容在方信先前所说的人道之内
                          方信又说着:“人走向长生,突破世界,走向宇宙,就是神明,是以人道鼎盛,上接天,下接地,所以我之圣道,以人道为柱,又沟通天地。”
                          “何为圣道,就是人道突破之时,与天地宇宙的契约。”
                          “上古之时,突破人道,寥寥,无论神佛,所立之约,是以私约,如今之世,举世晋升,亿万之人突破世界,波及无量无际世界,沸腾无量原力大海,是以可立无量众生之公约。”
                          “圣哉,圣哉!”虚空中浮现出无量这种声音。
                          “圣道非我私立,由道而立,因此圣道之始之终,必是道,一切功德以道为源,以道为尊,以道为归。”说到这里,方信深深一拜,果然,世界晋升时无量本源之气,又自虚空中浮现,条条垂下,充满一切世界一切宇宙
                          方信接着又是一拜,说着:“圣道至简,来之于道,归之于道,至上功德实是道之运转所需,是以一切有无都经道而通,一切存在都本源无二,这就是圣道之基。”
                          说到这里,一切存在,无论光明还是黑暗,无论高低,无论贵贱,无论仙佛神魔,本原都显示出来,的确都是归一。
                          方信三拜,说着:“知一切存在都有本原,是以功德立,有益于人,人给功德,有益于天地,天地给功德,有益于一切神灵,神灵给予功德,是以本原相同,功德无二,如水入水,丝毫不碍,不分彼此!”
                          “本源就是至上功德,各依所利而化各种功德,而予所赠,所以我立圣道,是以功德道!”
                          “上至神灵,下至众生,皆有功德,利之,得之,损之,失之,唯基本生存所需,可许杀戮无功无过!”
                          吴嫒嫒听得明白,便问:“此道可分世界和个人,出世与入世?”
                          方信说着:“圣道无二,不分世界和个人,不分出世和入世,何也,本源无二,相互沟通循环,世界归循我道,可昌盛展,进入圣道时代,漫步宇宙。”
                          “个人如归循我道,有利人道和天地,必得功德加身,而本原增厚,本原增厚,而修行水到渠成,自然成就,是以单循我道,就凭功德,也可自一阶而上,直到九阶。”
                          “同是九阶,有何异同?”
                          “功德道立,是有开道之功,自有无量功德,道不问贵贱,不问私公,应有自有,是以我开功德道,自为源泉,本质相一,权限不同。”
                          吴嫒嫒顿悟,便拜谢。
                          方信见话已说完,默然片刻,就见功德道悬于宇宙,充满一切,融于本源,与道合一,自此承缔量众生与一切世界的联系
                          按照功德道的法则,自本源而上,无数种功德,彼此交换,彼此制约,使下不至于被上灭绝,使上不至于肆无忌惮,顺道昌,逆道衰,无论昌衰,都归于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自此都凝于功德道中
                          是rì,功德道立
                          片刻,永恒凝之
                          承载一切众生和世界


                          IP属地:四川16楼2014-06-16 19:08
                          回复
                            最近在看什么呢?”方信就随口问着。
                            “正在读张少宜的社会进化论。”吴嫒嫒回答地说着。
                            哦。方信来了兴趣,问着:“这不是社会学二阶的功课吗?你现在就读啊?”
                            说着,方信取过一本书,并不读着,仔细摸着,他回忆起了当初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给他带来的震撼。其中智慧点亮了人间,每读一次。就会感觉到心灵上的某种安慰,以及对大智慧者的敬佩。
                            “张少宜先生说,决定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决定人类个体在社会大海中的地位,根本法则就是选择权。”
                            “一切权利的本质就是能够自己选择人生。“奴隶从无选择权。它们的反抗最激烈最彻底。因为它们除了反抗别无选择,除了毁灭别无选择。农民的反抗也很激烈,但是它们会直接渴求土地,工人是人类到现在最温顺的被统治阶级,因为它们已经有了选择权。”
                            “所以我预见,在人类历史上,工人这个族群,是最没有反抗精神地种族,特别是当他们可以选择从这个公司,或者那个公司工作时,因此,资本社会只要保证就业机会就可维持稳定。”
                            “相比于奴隶社会,相比于农业社会有限而无法增加的土地(因此导致社会阶级冲突的必然发生),就业机会无疑是可以扩大和稳定的,因此未来的资本社会,就比农业社会要稳定和和谐。”
                            这些打破世界的声音,曾经如雷霆一样。
                            吴嫒嫒以为方信要考察她的学业,就如此背诵而来,方信沉默着,心中感慨万千,他也跟着背诵:“社会地进步,根本在于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但是判断社会和个人所处层次地标准,唯一就是选择权,选择权越多,这个社会,这个个人,越是有前途。而选择权的扩大,是科技层次和政治结构的双重进化。”
                            阳台上,小路前,都是一座座别墅,每家别墅前,都有一个私有小花园,花园的石板路上能看见青苔,院子里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是张少宜先生,出于历史地局限性,也不知道,机械人地出现,才是决定人类社会进入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当机械人代替人类成为真正地无产阶级时,人类贯穿六千年的内部剥削制度开始自动瓦解,虽然不可能全部消除,但是总体上说,社会收益更来于机械人的工作。
                            从剥削人类,转向剥削机械人,这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源,也是本质的转变。
                            正因为明白社会的本质,所以帝国三百年前,以改革派为中心,并且某种程度上,联合藩镇,以至于奠定了直到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度。
                            以后四百年,创造和发展选择权,成为了社会理论基础,成为了一代代有理想的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并且给予不断实现。
                            方信抚摩着书本,似乎把这四百年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所有过程都经历了,四百年前,这本“选择论”震惊世界,指导着帝国和世界走向鼎盛,也造就了这个天堂一样的世界。


                            IP属地:四川17楼2014-06-16 1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