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吧 关注:1,845贴子:197,506

说说“亲亲相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文化,真可怕,把精华当糟粕,还TM瞎引用、抨击。
居然叫嚣着“哎呀哎呀,这里的人都下地狱吧”
NNND,你们全家才下地狱呢。
以下复制个资料,必要出做个解释,正一下视听。


1楼2014-06-22 09:07回复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之辨,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中国现代思想相接驳的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理清对这两个词的历史语境上的解读问题,并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体制权力 社会伦理 与 司法容隐权的关系。十分必要。


    2楼2014-06-22 09:09
    回复
      一 在古典文献中的出处
        “亲亲相隐”最早见于文献《国语》,作为经典叙述的“亲亲相隐”则见于儒家经典《论语》“子为父隐”的典故。这是儒家“亲亲相隐”主张的原始出处,也是儒家最明确的原则性伦理意见或伦理主张。
        “亲亲相隐”在中华法律体系上称“亲亲相容隐”而首次将其纳入国家法律体系的是《汉书》中汉宣帝的一份诏令,在唐朝时,该原则发展基本完备[3]。此后“亲亲相容隐”一直是中华法系中一项原则性规定,指禁止或者不鼓励亲属之间互相控诉或者作证。
        “大义灭亲”出自于《左传》石碏为国诛子的典故,而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维护正义,不徇私情,使犯罪的亲属受到法律的制裁。”
        关于“大义灭亲”的明确法律规定在中华法律体系中则鲜见其例。只有《秦律》中“夫妻相告”的条文,意指亲属间有检举揭发的义务。


      3楼2014-06-22 09:10
      回复
         二 在传统思想体系中的解读
          有关于“亲亲相隐”的儒家经典中最典型的两段是“瞽瞍杀人”和“子为父隐”
          “瞽瞍杀人”见于《孟子•尽心上》,原文如下: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4楼2014-06-22 09:11
        回复
          翻译一下: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 人,那怎么办?”    孟子说:“把他逮起来就是了。”    桃应问:“难道舜不阻止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够阻止呢?皋陶是按所受职责办事。”    桃应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舜把抛弃天子之位看得像抛弃破鞋子一样。他偷偷地背负父亲逃走,沿着海滨住下来,终身逍遥,快乐得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5楼2014-06-22 09:12
          回复
            这是儒家经典中饱受争议的一段话,有论者称其为“腐败行为”,并以此否定“亲亲相隐”的合理性。我认为这个案例问题的最关键在于;舜在此事件中的角色和“隐亲”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从体制上来说 舜是这个司法过程的“局外人”( 夫舜恶得而禁之?)。
              从伦理上来说 舜是犯人的直系亲属(儿子)
              这个划分是很重要的一点,它道出了“亲亲相隐”和“腐败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亲亲相隐”是就纯伦理关系而言的,而批评者构建的现象是“体制---伦理”重叠关系的,认为舜利用职权来“隐亲”。而这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判断。毫无疑问,舜的“隐亲”是一个纯个人的行为,他没有干涉皋陶的司法过程,腐败也就无从谈起了。


            6楼2014-06-22 09:13
            回复
              这个案例的另一点引发争议的是“窃负而逃”这一行为,把它和“子为父隐”放在一起讨论。
                “子为父隐”见于《论语•子路》,原文如下;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翻译一下: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自身很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作为儿子去为此事作证。”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与此做法不同,父亲替儿子遮掩,儿子替父亲遮掩,正直就在这之中了。”


              7楼2014-06-22 09:15
              回复
                 这段话要简单得多,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把“窃负而逃”和“子为父隐”这两种“隐亲”行为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出,“窃负而逃”是一种积极的隐而“子为父隐”是一种消极的隐。在中华法系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 “亲亲得相首匿”与 “亲亲得相容隐”。
                从这里看出,儒家的“亲亲相隐”伦理和中国传统法律体系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个别时候有较大的冲突。


                8楼2014-06-22 09:16
                回复
                   三 体制权力和社会伦理的古今博弈
                    1 “亲亲相隐”与“容隐权”
                    孟德斯鸠说过:“为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须知人性却是风纪之源泉。”如果在家庭关系中,用法律强迫出卖和揭私,则使人际之间毫无信任的底线。在现实中,不少人甘愿冒险窝藏亲属,帮助其逃亡,如果法律予以制裁,则可能导致全家受刑罚制裁的惨痛后果。这一点上,国际在社会伦理和法律上的认识也是一致的。无论是西方的三大法系: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法系;还是东亚法系,韩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存在着“容隐权”的地位。
                    亲属容隐权一般指的是“拒证权”,欧陆法系中还包括了对“隐匿协助无罪或减罪”的规定。这与中国法律和伦理传统中的 “亲亲得相容隐” 与亲亲得相首匿”也是对应的。
                    


                  10楼2014-06-22 09:21
                  回复
                    3 现代中国人对失去“容隐权”的恶果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看看严歌苓的《陆犯焉识》,
                    看看改编成的电影《归来》,就知道了。


                    12楼2014-06-22 09:29
                    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其中‘亲亲相隐’原则重新得到认可。
                      -----法律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正义,秩序?也许是情感。或者包含着情感。好在去年高法的一个解释,重拾了部分精华(这个是引用果树律师的)


                      13楼2014-06-22 09:31
                      回复
                        马加爵杀人以后,投奔他姐姐,姐姐悄悄给钱让他逃跑。
                        虽然大家痛恨马加爵,但是却没有人责备马加爵的姐姐。
                        骨肉情是普遍容易获得理解的。
                        这个文章高技术含量。我其实内心更为倾向于“大义灭亲”,崇拜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道义高于情感,是我内心推崇的为人法则。
                        但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是遥远的,现实行为中,自己的做法,确实也更加带有一些“帮亲不帮理”的特色。
                        尤其欣赏“亲亲得相首匿”与“亲亲得相容隐”部分的论证探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6-22 09:37
                        收起回复
                          混吧高人和疯子一样多!
                          或者说,每个疯子都是一个吉尼尔斯genius!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6-22 10:43
                          收起回复
                            小街姐好像开贴骂我了
                            这个楼我已经说了是转的,我是懒得给你TM码字。
                            1、我从没说我是知识分子,你才是“知识分子”呢!你们全家都是知识分子,你个脑残。
                            2、但是,我一看就知道你们的引用就有问题,你都没看懂,瞎引用NM呀。让我装看不到
                            我做不到。
                            3、你俩没吃药的货出来秀文化,你们的麻麻造吗?!


                            16楼2014-06-22 11:07
                            回复
                              再转一个越南街感兴趣的,有关越南的。
                              没办法,存的资料多。何况,帮主别人提高认识也是一种美德。


                              17楼2014-06-22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