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吧里翻贴,看到盛放盛开姑娘的逐集评论,觉得这位真是真爱啊,逐集评论,这是多大的工程!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对演员每个动作,每个眼神的细致评论,让我有种“又重看了一遍电视呢!”的感觉,实在是佩服之至。
不过对于袁朗不如高城心胸宽广能容纳人这一观点,我心存疑。
盛放姑娘是觉得高城能很快接受改变了的成才,而袁朗不能,需要许三多的点醒,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才虚心接受批评,接受了成才,而得出袁朗不如高城这一结论的。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形是如何的呢?
成才回到草原五班,去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在这里他逐渐改变,变得踏实,心稳了。而草原五班在哪里?属702团。虽说七连改编,高城任师侦营副营长,但工作地点似乎并没调动很远,成才虽说不算是他直接下属,也在他眼皮子底下,高城可以是说是看着成才一点点改变的。
而袁朗?他在成才离开之后,与他是没有接触过的,成才的一切改变,只是通过许三多的描述,他才得知。
试问,一个是你亲眼所见,一个只是你有所耳闻,你会先相信哪一个?我想大多数人会先接受亲眼所见的东西,而对只有耳闻的东西心存疑虑吧?
盛放姑娘大概想,这说话的可是许三多,有名的老实人,为什么袁朗不相信他呢?需要许三多费那么多口舌?老实人,说的肯定是实话,可是老实人就一定是对的么?不会判断错误?说一句可能会让人跳脚的话,高城毕竟还是“和平”的兵,就算他对成才这个人判断错误,也不会出人命,而袁朗,他是要给他的队员挑选在战场上信得过的战友的,他们拿的不是空包弹,是实弹!他可是A大队几十条人命抓在手上的!!!他能不慎重吗?他也对许三多坦白了,因为他设计的手段对成才不管用了,他没法作出判断,而万一判断错误,以后他们上战场,出了事,谁负责?许三多?不是吧。只能是他这个队长。只要有万分之一的误判可能,就可能造成伤亡。要我说,为了堵住这万分之一的可能,不接受成才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袁朗呢?他选择了什么?他选择了再试试,听许三多的意见,将演习当成给成才设计的考验,而为此,他连齐桓都替换掉了,齐桓是什么人?他的副队长!跟了他这么多年!这场演习,也许会成为齐桓晋升的一个契机,他都将机会给了成才?这还叫心胸不如人?
只不过因为慎重,比别人多疑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兵的建议,而再次出手考验成才,只为这慎重的多考虑的一会儿就被判定是心胸不如人,私以为这种判定实在是太过轻率。
不过对于袁朗不如高城心胸宽广能容纳人这一观点,我心存疑。
盛放姑娘是觉得高城能很快接受改变了的成才,而袁朗不能,需要许三多的点醒,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才虚心接受批评,接受了成才,而得出袁朗不如高城这一结论的。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形是如何的呢?
成才回到草原五班,去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在这里他逐渐改变,变得踏实,心稳了。而草原五班在哪里?属702团。虽说七连改编,高城任师侦营副营长,但工作地点似乎并没调动很远,成才虽说不算是他直接下属,也在他眼皮子底下,高城可以是说是看着成才一点点改变的。
而袁朗?他在成才离开之后,与他是没有接触过的,成才的一切改变,只是通过许三多的描述,他才得知。
试问,一个是你亲眼所见,一个只是你有所耳闻,你会先相信哪一个?我想大多数人会先接受亲眼所见的东西,而对只有耳闻的东西心存疑虑吧?
盛放姑娘大概想,这说话的可是许三多,有名的老实人,为什么袁朗不相信他呢?需要许三多费那么多口舌?老实人,说的肯定是实话,可是老实人就一定是对的么?不会判断错误?说一句可能会让人跳脚的话,高城毕竟还是“和平”的兵,就算他对成才这个人判断错误,也不会出人命,而袁朗,他是要给他的队员挑选在战场上信得过的战友的,他们拿的不是空包弹,是实弹!他可是A大队几十条人命抓在手上的!!!他能不慎重吗?他也对许三多坦白了,因为他设计的手段对成才不管用了,他没法作出判断,而万一判断错误,以后他们上战场,出了事,谁负责?许三多?不是吧。只能是他这个队长。只要有万分之一的误判可能,就可能造成伤亡。要我说,为了堵住这万分之一的可能,不接受成才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袁朗呢?他选择了什么?他选择了再试试,听许三多的意见,将演习当成给成才设计的考验,而为此,他连齐桓都替换掉了,齐桓是什么人?他的副队长!跟了他这么多年!这场演习,也许会成为齐桓晋升的一个契机,他都将机会给了成才?这还叫心胸不如人?
只不过因为慎重,比别人多疑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兵的建议,而再次出手考验成才,只为这慎重的多考虑的一会儿就被判定是心胸不如人,私以为这种判定实在是太过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