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场景的构建,用的是女神的《第一炉香》。
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很久之前的事,情节人物大多都忘了,但是对开场的时候这一个情节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是真切在眼前出现过一样的
梁太太不端不正坐在一张交椅上,一条腿勾住椅子的扶手,高跟织金拖鞋荡悠悠地吊在脚趾尖,随时可以啪的一声掉下地来。她头上的帽子已经摘了下来,家常扎着一条鹦哥绿包头,薇龙忍不住要猜测,包头底下的头发该是什么颜色的,不知道染过没有?薇龙站在她跟前,她似乎并不知道,只管把一把芭蕉扇子磕在脸上,仿佛是睡着了。
“梁太太不端不正坐在一张交椅上,一条腿勾住椅子的扶手,高跟织金拖鞋荡悠悠地吊在脚趾尖,随时可以啪的一声掉下地来。”想一想这个场景,一个女子斜坐在交椅上,脚尖勾着一只高跟鞋,不说话,就是鞋子好像随时都会啪的一声掉下来。人还没有说话,气场首先就有了。
给读者构建一个难忘的,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描写一个低位妃嫔拜见皇后,皇后宫里有什么,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谁都会写,但不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不如抓着一点点小处着手,比如台子上摆着的一跟大蜡烛,摇摇曳曳飘舞不定,比如宫女脚上一双葱心儿绿的绣鞋,藏在桃红的袍子里格外显眼。这样的场景是让人容易记住的。
“薇龙忍不住要猜测,包头底下的头发该是什么颜色的,不知道染过没有?”
一句心理描写,心理描写都会用,但用到最后大多千篇一律比摆在明面上的还好猜,而且往往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好比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看见花落想的是什么,悲春伤秋吗,绝对不是,像是这里面,这么紧张的一个氛围里,一句这么孩子气的描写就渗透出了人物的性格:孩子气,对光鲜的生活保持着浓重的好奇心。
“只管把一把芭蕉扇子磕在脸上,仿佛是睡着了。”
场景的构造还在延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梁太太把扇子往脸上一磕,还是不说话。
很多人说高位怎么表现气场,不说话。我其实不很同意这一点,往后看这位梁太太的话一点也不比薇龙少,但是气场是不掉的,所以我想说这句话应该补充一下,高位怎么表现气场,不该说话的时候别说话,该说话的时候别吝惜几个字
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很久之前的事,情节人物大多都忘了,但是对开场的时候这一个情节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是真切在眼前出现过一样的
梁太太不端不正坐在一张交椅上,一条腿勾住椅子的扶手,高跟织金拖鞋荡悠悠地吊在脚趾尖,随时可以啪的一声掉下地来。她头上的帽子已经摘了下来,家常扎着一条鹦哥绿包头,薇龙忍不住要猜测,包头底下的头发该是什么颜色的,不知道染过没有?薇龙站在她跟前,她似乎并不知道,只管把一把芭蕉扇子磕在脸上,仿佛是睡着了。
“梁太太不端不正坐在一张交椅上,一条腿勾住椅子的扶手,高跟织金拖鞋荡悠悠地吊在脚趾尖,随时可以啪的一声掉下地来。”想一想这个场景,一个女子斜坐在交椅上,脚尖勾着一只高跟鞋,不说话,就是鞋子好像随时都会啪的一声掉下来。人还没有说话,气场首先就有了。
给读者构建一个难忘的,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描写一个低位妃嫔拜见皇后,皇后宫里有什么,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谁都会写,但不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不如抓着一点点小处着手,比如台子上摆着的一跟大蜡烛,摇摇曳曳飘舞不定,比如宫女脚上一双葱心儿绿的绣鞋,藏在桃红的袍子里格外显眼。这样的场景是让人容易记住的。
“薇龙忍不住要猜测,包头底下的头发该是什么颜色的,不知道染过没有?”
一句心理描写,心理描写都会用,但用到最后大多千篇一律比摆在明面上的还好猜,而且往往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好比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看见花落想的是什么,悲春伤秋吗,绝对不是,像是这里面,这么紧张的一个氛围里,一句这么孩子气的描写就渗透出了人物的性格:孩子气,对光鲜的生活保持着浓重的好奇心。
“只管把一把芭蕉扇子磕在脸上,仿佛是睡着了。”
场景的构造还在延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梁太太把扇子往脸上一磕,还是不说话。
很多人说高位怎么表现气场,不说话。我其实不很同意这一点,往后看这位梁太太的话一点也不比薇龙少,但是气场是不掉的,所以我想说这句话应该补充一下,高位怎么表现气场,不该说话的时候别说话,该说话的时候别吝惜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