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从东来吧 关注:47贴子:761
  • 0回复贴,共1

大学之学何以成其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学,是一代代师生不断为其增色的灵动风景,大学的生命,大学的精彩,大学的风景,最终取决于为之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的莘莘学子。当学生们十年寒窗终于步入梦想中的大学,“大学”之“学”,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成就其“大”?
  大学之“学”,因何而学?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学者的使命》中说:“每个人都必须真正运用自己的文化来造福社会。”我们都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崛起,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一切创新的智慧更有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空间。然而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承担起社会赋予大学的所有责任,而只能是在某些领域或某些学科上最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每一所有历史的大学都以其自身文化传统和厚重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比如,财经科学自古就是经世致用之学,西南财经大学作为中国唯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和“中国西部财经智库”的财经学府,勇担使命,努力成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和孕育先进经济管理思想的高地,就成为浸润“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精神的西财人的历史担当。大学之“学”,是“为国家民族开太平,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情怀使然,是强国富民、复兴中华的这样一种大任担当。
  大学之“学”,循何而学?
  大学之“学”以其精神、思想、探索、创造力为旨,大学之学,是大鱼前面走,小鱼儿后面游,体现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思想、学术造诣深厚的优秀教师,其为人、为师、为学、为事的襟怀、品格、气质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因此,大学之学,人才建设为第一要务,要以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和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促进各类人才交融互动、和谐共长。
  大学之学,伴随着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生活,培养的是具有批判意识、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大学之学,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培养观,构建学科基础与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充分条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以知识传递为重点、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的教学范式,要彰显现代大学教学的学术性、民主性和协作性的核心理念,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提供最好的平台和空间,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创新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与经济建设的骨干和领导者。
  大学之“学”,章循何处?
  大学应积极构建学业、就业、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四大体系,强化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崇高职业追求,伴随选择空间的不断拓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主体价值不断得到升华。
  要以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为着力点,提供全方位学业服务。应组建学业流程专家团队、朋辈团队、学生学业指导社团、学生学习专业调研团队等多元化师生团队,搭建多维度支撑平台,多方协调共同推动,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党团学联席制度,大力搭建学生服务社会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党团共建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鼓励大学生参加公益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政治素养、个人能力、价值观念三方面得到提升。
  要全方位构建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服务体系和创业教育支撑仿真实践体系。比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精心打造就业指导服务精品项目,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程化、专业化、精细化”职业生涯辅导、就业指导、实习实践和校园招聘等服务。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建设具有深厚人文意蕴、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育人功能。(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http://opinion.cntv.cn/2014/07/20/ARTI1405815074887495.shtml


IP属地:北京1楼2014-07-20 18: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