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雪王朝吧 关注:18贴子:1,241

〖一帘幽梦〗----静妃:佟佳腊月的成长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2-21 14:14回复
    我是佟佳氏腊月,来自正黄旗,我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舞...(省略很多)15岁我参加了秀女报名,认识了好多姐妹,真的很开心,宫里的姐妹们都很友善,我很开心我有这么多的姐


    2楼2008-02-21 14:23
    回复
      小时候阿玛和额娘对我很严,只因为我是王爷的女儿,我的额娘是茗福晋,我如果不进宫就是腊月格格,而不是静


      3楼2008-02-21 14:34
      回复
        我很喜欢公子的诗(纳兰公子)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4楼2008-02-22 08:21
        回复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5楼2008-02-22 08:21
          回复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6楼2008-02-22 08:21
            回复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7楼2008-02-22 08:21
              回复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8楼2008-02-22 08:22
                回复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9楼2008-02-22 08:22
                  回复
                    公子的诗我从小就喜欢尤其是这首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


                    10楼2008-02-22 08:25
                    回复
                      或者可以这麼说,纳兰容若这首〈采桑子〉,所流露出的是一种化浓情为淡语,从而刻意稀释离恨的悲感: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首先由语言的运用来看,通篇清空如话,不著一字穠丽。不仅遣词自然平浅,在叠句的形式上,显是效李易安体。 



                      自花间、北宋以来,词谱〈采桑子〉上下片的第三句,原不必重叠上句。自从李清照〈添字采桑子〉创出叠句的变体,别树一格之后,於是不少词人也摹拟李清照的形式,将原本不须叠句的上下片第三句重叠前句。以下引录李易安的〈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其中「阴满中庭」与「点滴凄清」是为叠句,如此可起节拍复沓、舒徐动听的效果与情韵,后人也效此手法以增添词情。例如辛稼轩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 



                      以结构与文字特色而言,纳兰容若的〈采桑子〉,承自易安体的叠句重韵形式,其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也与易安相似。基本上,纳兰词有多数作品皆以情语入词,直抒胸臆。而善用寻常口语填词、不事雕饰的特质,这一点恰与清照遥相呼应。 



                      上文是浅谈形式结构与文字风格,紧接著便就纳兰原词内容加以赏析: 

                      一、上片点出时间背景与情境氛围 
                      首句以问句发端,此又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如出一辙,皆使用发问领起全篇。「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究竟是谁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萧萧的风声随之伴和;「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雨声亦复萧萧,如斯风雨之夜,词人唯有孤灯相映,独自听了一夜的雨,眼见灯芯燃尽、散作灯花,就这样,又消磨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 

                      二、下片紧承上阕「瘦尽灯花又一宵」,扣住彻夜未眠,近一步诉说其百无聊赖的心绪: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不知道为了何事萦绕心怀?清醒时独自意兴阑珊;然而偏偏「醉也无聊」,即使藉酒沉醉也难遣满怀愁情。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都难以逃避的苦闷究属何为呢?写到此处,倏然笔锋一转,荡出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既属全篇之总结,更是全篇之关键,於是所思之人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读者便可豁然明白,此词当是一篇思念之词。 



                      所谓「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或谓名姬谢秋娘,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在此处纳兰容若是重新翻用北宋晏几道的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相形於小晏的梦魂自由不羁能与伊人欢会,纳兰便反用其意,不禁沉痛的追问:纵能入梦,又何尝真能如愿到访谢桥,重与离人相聚吗? 



                      梦境岂能随心所欲的掌控?词人势必早已切身的体验到,尽管他的思念是如何热烈,梦境却始终不曾如人所愿,一如纳兰另外的词句写道:「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纵然佳人入梦也难逃「好梦由来最易醒」的悲哀,更何况能心想事成与情人梦里相逢?那是多麼的幸福与艰难呀! 



                      记得在《红楼梦》里第一百零九回中,宝玉在黛玉死后日夜悬念,然而黛玉芳魂竟不入梦,描述宝玉的怅然,原文如下: 

                      宝玉在外面听著,细细想道:「果然也奇!我知道林妹妹死了,那一日不想几遍?怎麼从没梦见?想必他到天上去了,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儿。…」……宝玉见袭人进去了,便将坐更的两个婆子支到外头。他轻轻的坐起来,暗暗的祝赞了几句,方才睡下。起初再睡不著,以后把心一静,谁知竟睡著了,却倒一夜安眠。直到天亮,方才醒来,拭了拭眼,坐著想了一回,并无有梦。便叹口气道:「正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所谓「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正可视为「梦也何曾到谢桥」的另一注脚。 



                      透过与小晏梦入谢桥典故的时空对话,读者更可以品尝纳兰词表面之情意看似冷却,内里却漾著黯然消魂、凄婉心苦的情愫。或许所恋之人,今生不复相见,后约无期,而连魂梦也未可重逢,致使纳兰容若不由自主向小晏抗辩,以如冰雪般的声音幽幽的质疑,倘使天若有情,又怎会让人欲梦也无由一见? 



                      纳兰此阕〈采桑子〉,文字迹近白描,直抒胸臆,配合巧妙浑成的转用典故,而含蕴言外之悲,呈现出令人低回不已的情致,别有风味;此刻秋夜将阑,心中浮现纳兰一句词语:「一片幽情冷处浓」,或许差可比拟这阕悲婉凄楚的〈采桑子〉吧。


                      11楼2008-02-22 08:26
                      回复
                        我叫腊月,因为我出生在腊月,这是我的额娘


                        12楼2008-02-22 09:07
                        回复
                          我的姐姐,韵云格


                          13楼2008-02-22 09:08
                          回复
                            教我舞蹈的老师


                            14楼2008-02-22 09:09
                            回复
                              小时候的


                              15楼2008-02-22 0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