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成功的最本质要求是什么?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论和汗牛充栋的投资书籍都给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经沉湎于这些理论和书籍,试图找到上帝赋予的“金手指”,但最终得到的却只是感到了理论的灰色和苍白。
我也曾当面请教过某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基金管理公司亚洲地区的总裁,得到的也仅仅是顾左右而言它的回答。
感谢长期实践、磨练和洗礼,伴随着从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续稳步赚钱的历程转变,我逐渐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战略上顺市场心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战略上顺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抓住一些战略性机会,使我们能够规避一些大的风险,使我们的整体思维更加清晰,使我们交易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把握更多的交易机会,使我们的交易更加精细,使我们对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细微。
前者是制胜的理念和前提,后者则是将这个理念转变为现实赢利的具体路径,两者相得益壮,就能够使我们在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并持续稳定地赚钱;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违背的戒律,后者则要求使用者必须达到和市场融为一体“无为而制胜”的境界。
真正的市场高手,一定不拘泥于使用什么技巧,也不迷信什么政策、理论、技术和消息,他们追求的是对市场群体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个体心性的全然了悟。抛开束缚,方能潇洒自如.
由于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科研”。我不止一次听到某些“高手”吹嘘他们的一些完美交易,如如何买在最低价卖在最高价云云,但当我和他们深入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陶醉的是一种研究和预测的游戏,他们或根据市场历史的现象归纳出某些“模式”、或根据某种理论猜测市场进一步的趋势变化,他们忘记了,如果要达到持续地稳定地赚钱这一他们来到市场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识别不同的市况,并根据不同的市况制订不同的操作策略。因为,“模式”的有效性或“理论”的适应性是会由于市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市况的识别和策略的制定才是永恒的。
由于忘记了自己交易的本来目标,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搏彩”只要有一点希望,就全然不顾的冲进去,而全然忘记了与赢利相对应的两个字,风险!
因为将持续地稳步赚钱这个目的抛在脑后,所以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对自己交易的风险收益比进行认真评估。
既入市场,人们都希望赢利并有所作为,但为了更快地有所作为,人们又往往选择了不停地行动、行动、再行动。
我随手翻开近期的专业证券报刊,诸如“如何在调整市道中选择强庄个股”、“调整市道投资激情个股选择”等充满诱惑性标题的文章不时可见
我信手打开电视财经频道,“抛开大盘炒个股”等看似颇有魅力的鼓噪随处可闻。殊不知,这类想法固然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成分(因为,人们总是易于相信自己乐于相信的事情),但我们在市场更常见到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人为了走一条捷径,按照这种思路交易,实际上却走上了一条更远的路。
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且不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古训,也不说常常发生的“一动不如一静”的真实故事,就是华尔街早期的成功大炒家埃德温。里费弗也说过:“盲目而频繁的交易是造成华尔街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专业投资者中也是这样。
但我必须做正确的选择,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静等着……”,他还说:“我赚大钱的秘密就是我常常只是静静地坐着……”。
过多的行动就是盲动,盲动耗散我们的精神、迷幻我们的心智、磨损我们的金钱。
这些理念都是在交易中慢慢形成的,也是在交流中慢慢升华的。
---完
我也曾当面请教过某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基金管理公司亚洲地区的总裁,得到的也仅仅是顾左右而言它的回答。
感谢长期实践、磨练和洗礼,伴随着从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续稳步赚钱的历程转变,我逐渐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战略上顺市场心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战略上顺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抓住一些战略性机会,使我们能够规避一些大的风险,使我们的整体思维更加清晰,使我们交易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把握更多的交易机会,使我们的交易更加精细,使我们对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细微。
前者是制胜的理念和前提,后者则是将这个理念转变为现实赢利的具体路径,两者相得益壮,就能够使我们在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并持续稳定地赚钱;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违背的戒律,后者则要求使用者必须达到和市场融为一体“无为而制胜”的境界。
真正的市场高手,一定不拘泥于使用什么技巧,也不迷信什么政策、理论、技术和消息,他们追求的是对市场群体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个体心性的全然了悟。抛开束缚,方能潇洒自如.
由于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科研”。我不止一次听到某些“高手”吹嘘他们的一些完美交易,如如何买在最低价卖在最高价云云,但当我和他们深入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陶醉的是一种研究和预测的游戏,他们或根据市场历史的现象归纳出某些“模式”、或根据某种理论猜测市场进一步的趋势变化,他们忘记了,如果要达到持续地稳定地赚钱这一他们来到市场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识别不同的市况,并根据不同的市况制订不同的操作策略。因为,“模式”的有效性或“理论”的适应性是会由于市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市况的识别和策略的制定才是永恒的。
由于忘记了自己交易的本来目标,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搏彩”只要有一点希望,就全然不顾的冲进去,而全然忘记了与赢利相对应的两个字,风险!
因为将持续地稳步赚钱这个目的抛在脑后,所以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对自己交易的风险收益比进行认真评估。
既入市场,人们都希望赢利并有所作为,但为了更快地有所作为,人们又往往选择了不停地行动、行动、再行动。
我随手翻开近期的专业证券报刊,诸如“如何在调整市道中选择强庄个股”、“调整市道投资激情个股选择”等充满诱惑性标题的文章不时可见
我信手打开电视财经频道,“抛开大盘炒个股”等看似颇有魅力的鼓噪随处可闻。殊不知,这类想法固然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成分(因为,人们总是易于相信自己乐于相信的事情),但我们在市场更常见到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人为了走一条捷径,按照这种思路交易,实际上却走上了一条更远的路。
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且不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古训,也不说常常发生的“一动不如一静”的真实故事,就是华尔街早期的成功大炒家埃德温。里费弗也说过:“盲目而频繁的交易是造成华尔街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专业投资者中也是这样。
但我必须做正确的选择,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静等着……”,他还说:“我赚大钱的秘密就是我常常只是静静地坐着……”。
过多的行动就是盲动,盲动耗散我们的精神、迷幻我们的心智、磨损我们的金钱。
这些理念都是在交易中慢慢形成的,也是在交流中慢慢升华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