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种可怕的出血热症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市和马尔堡市的几所医学实验室同时爆发。感染者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是在解剖来自乌干达的非洲绿猴时感染的。之后又有6名医务人员因接触了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而发病。通过对患者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培养,分离出一种从未见到过的病毒。根据发病地点,这种病毒被命名为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病毒是丝状病毒,跟埃博拉病毒是表亲。患病者会突然发热,随后开始呕吐、脱水性腹泻;大部分患者在染病五至七天后出现严重的出血表现,最常见的是影响胃肠道和肺;通常还伴随着特有的皮疹,遍布全身,整个景象惨不忍睹。
此后,美国曾对非洲绿猴和黑猩猩的血清进行过检查,发现这些动物中马尔堡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0%,这也表明人、灵长类动物都可以感染马尔堡病毒,而且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马尔堡病毒最容易感染儿童,据统计,南部非洲75%的感染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
1998年,民主刚果东北部的金矿地区爆发大规模马尔堡病毒,此时此地正深陷于内战的漩涡,传染病的危害雪上加霜,致使149人患病、123人死亡。2004年10月,马尔堡病毒又出现在了安哥拉西北部的威热省,该疾病逐渐从其爆发地蔓延,次年3月份公布的总共113例死亡的病例中,有111例出自威热省,死亡率更高达90%以上。
除了马尔堡病毒的第一次出现之外,它一般都是被局限在南部非洲地区。
VIRUS
登革热病毒
1779年
在埃及开罗等地发现
区域: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中国
症状:肌肉关节疼痛、急性肝炎
传播方式: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叮咬
死亡率:5%-50%
次数(不完全统计):4次
措施:疫苗试验阶段 可能宿体:蚊子
易感染人群:儿童和青壮年
西尼罗河病毒
1937
年乌干
达西尼罗
河地区发现
区域:鸟类迁
徙路线,如以色
列、美国
症状:淋巴腺肿大,严重时引起脑炎
传播方式:蚊子叮咬 死亡率:4%-14%
次数(不完全统计):6次
措施:无有效疫苗 可能宿体:鸟类
易感染人群:50-59岁和80岁以上者
马秋波病毒
1962年
在玻利
维亚发现
症状:鼻子
和牙龈出血,
胃肠内出血
死亡率:30%
可能宿体:
老鼠
埃博拉病毒
1976年扎
伊尔的埃博
拉河地区
区域:非洲、欧洲
症状:身体僵硬、
疼痛,身体各孔穴出血
传播方式:体液
死亡率:50%-90%
次数(不完全统计):15次
措施:辅助性治疗
可能宿体:灵长类动物
易感染人群:医务人员;病人家属;直接接触尸体者
马尔堡病毒
1967年的
西德马尔堡,
31人感染,7人死亡
区域:非洲
症状:身体各孔穴出血
传播方式:体液
死亡率:25%-100%
爆发次数(不完全统计):7次
措施:抗体治疗
可能宿体:灵长类动物
最易感染人群:儿童
拉沙热病毒
1969年一位护士在医院感染
区域:西非、德国等
症状:休克、耳聋,孕妇患
病80%胎儿死亡
传播方式:鼠类排
泄物,患者体液
死亡率:15%-20%住院病例
次数(不完
全统计):4次
措施:无有效
疫苗
可能宿体:西非
多乳鼠
易感染人群:
农村居民
拉沙热病毒 会致胎儿死亡
拉沙热病毒是个残酷的杀手,严重者常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大出血、脑功能紊乱以及颈部和脸部的浮肿,怀孕的患者病情就更严重,80%以上的病例会导致胎儿死亡。
1969年医学界才确定引起该病的病毒。科学家们为了确定这种病毒的源头展开了搜索。
研究人员在附近村庄的内部和外围捕捉了数百只动物,有家鼠、田鼠、蝙蝠等等。当一位研究人员手捏一只多乳鼠时,悲剧发生了,这只多乳鼠愤怒地在研究人员手上进行了排泄,这名科学工作者在两周后就死在了拉沙热病毒下。
1996年1月到1997年4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塞拉利昂一共有823人被感染,其中153人失去了生命。
拉沙热病毒感染鼠类后可以在其体内长期存在,很多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了鼠类遗留在地板、床,甚至是食物中的排泄物而被感染的。当然,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和实验室感染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医院内,接触患者的血液、咽喉的分泌物都可以被感染,更可怕的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普遍易感。在整个西非,基本每年都会发现数十万拉沙热病例,并造成数千人死亡。
拉沙热的治疗也很棘手,尤其是康复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脱发和协调功能丧失的现象。另外,25%的病人会出现耳聋,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恢复部分听觉功能。对于接触这种病毒的人还没有有效的预防药物,也无疫苗可用。
西尼罗河病毒
最爱攻击老年人
1937年,从乌干达的西尼罗河地区一个受感染妇女的血液中首次分离鉴定出了一种新型的病毒,并取名为西尼罗河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后,约80%的病患会在一个星期内自愈。1999年之前,西尼罗河病毒仅在东半球发现。
直到1999年,西尼罗河病毒在纽约暴发流行,引起了人群大规模感染和死亡,并伴随大量的鸟类、家禽、马和牛等的死亡,感染呈现向外传播的趋势。1999年到2002年间,美国最少有39个州被波及,受感染者达4000余人,数百人因此死亡。
2003年和2012年,美国经历了两次西尼罗河病毒大爆发,2003年全美共报告了9800余个案例,200余人死亡;2012年的时候,仅仅8月中旬就有1000余人感染,其中数十人死亡,感染人数是过去平均数的3倍多。
西尼罗河病毒最大的病情曾出现在以色列、希腊、罗马尼亚和美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位于鸟类的主要迁徙路线上,该病毒就是以蚊子—鸟—蚊子传播循环而存在下来。鸟类是西尼罗河病毒的宿主,马则是西尼罗河的“终端”宿主,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在受感染后再传播感染。
对1999年纽约患病率的分析显示,与0—19岁的人群相比,50—59岁人群和80岁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成倍增加。
天气的炎热可能为西尼罗河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适宜条件,如曾经的病毒重灾区德克萨斯州就因为湿热的气候导致蚊虫到处滋生,加重了西尼罗河病毒的传播,感染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美的一半。
目前还没有预防西尼罗河病毒的特效药物,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
马尔堡病毒是丝状病毒,跟埃博拉病毒是表亲。患病者会突然发热,随后开始呕吐、脱水性腹泻;大部分患者在染病五至七天后出现严重的出血表现,最常见的是影响胃肠道和肺;通常还伴随着特有的皮疹,遍布全身,整个景象惨不忍睹。
此后,美国曾对非洲绿猴和黑猩猩的血清进行过检查,发现这些动物中马尔堡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0%,这也表明人、灵长类动物都可以感染马尔堡病毒,而且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马尔堡病毒最容易感染儿童,据统计,南部非洲75%的感染者是5岁以下的儿童。
1998年,民主刚果东北部的金矿地区爆发大规模马尔堡病毒,此时此地正深陷于内战的漩涡,传染病的危害雪上加霜,致使149人患病、123人死亡。2004年10月,马尔堡病毒又出现在了安哥拉西北部的威热省,该疾病逐渐从其爆发地蔓延,次年3月份公布的总共113例死亡的病例中,有111例出自威热省,死亡率更高达90%以上。
除了马尔堡病毒的第一次出现之外,它一般都是被局限在南部非洲地区。
VIRUS
登革热病毒
1779年
在埃及开罗等地发现
区域: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中国
症状:肌肉关节疼痛、急性肝炎
传播方式: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叮咬
死亡率:5%-50%
次数(不完全统计):4次
措施:疫苗试验阶段 可能宿体:蚊子
易感染人群:儿童和青壮年
西尼罗河病毒
1937
年乌干
达西尼罗
河地区发现
区域:鸟类迁
徙路线,如以色
列、美国
症状:淋巴腺肿大,严重时引起脑炎
传播方式:蚊子叮咬 死亡率:4%-14%
次数(不完全统计):6次
措施:无有效疫苗 可能宿体:鸟类
易感染人群:50-59岁和80岁以上者
马秋波病毒
1962年
在玻利
维亚发现
症状:鼻子
和牙龈出血,
胃肠内出血
死亡率:30%
可能宿体:
老鼠
埃博拉病毒
1976年扎
伊尔的埃博
拉河地区
区域:非洲、欧洲
症状:身体僵硬、
疼痛,身体各孔穴出血
传播方式:体液
死亡率:50%-90%
次数(不完全统计):15次
措施:辅助性治疗
可能宿体:灵长类动物
易感染人群:医务人员;病人家属;直接接触尸体者
马尔堡病毒
1967年的
西德马尔堡,
31人感染,7人死亡
区域:非洲
症状:身体各孔穴出血
传播方式:体液
死亡率:25%-100%
爆发次数(不完全统计):7次
措施:抗体治疗
可能宿体:灵长类动物
最易感染人群:儿童
拉沙热病毒
1969年一位护士在医院感染
区域:西非、德国等
症状:休克、耳聋,孕妇患
病80%胎儿死亡
传播方式:鼠类排
泄物,患者体液
死亡率:15%-20%住院病例
次数(不完
全统计):4次
措施:无有效
疫苗
可能宿体:西非
多乳鼠
易感染人群:
农村居民
拉沙热病毒 会致胎儿死亡
拉沙热病毒是个残酷的杀手,严重者常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大出血、脑功能紊乱以及颈部和脸部的浮肿,怀孕的患者病情就更严重,80%以上的病例会导致胎儿死亡。
1969年医学界才确定引起该病的病毒。科学家们为了确定这种病毒的源头展开了搜索。
研究人员在附近村庄的内部和外围捕捉了数百只动物,有家鼠、田鼠、蝙蝠等等。当一位研究人员手捏一只多乳鼠时,悲剧发生了,这只多乳鼠愤怒地在研究人员手上进行了排泄,这名科学工作者在两周后就死在了拉沙热病毒下。
1996年1月到1997年4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塞拉利昂一共有823人被感染,其中153人失去了生命。
拉沙热病毒感染鼠类后可以在其体内长期存在,很多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了鼠类遗留在地板、床,甚至是食物中的排泄物而被感染的。当然,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和实验室感染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医院内,接触患者的血液、咽喉的分泌物都可以被感染,更可怕的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普遍易感。在整个西非,基本每年都会发现数十万拉沙热病例,并造成数千人死亡。
拉沙热的治疗也很棘手,尤其是康复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脱发和协调功能丧失的现象。另外,25%的病人会出现耳聋,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恢复部分听觉功能。对于接触这种病毒的人还没有有效的预防药物,也无疫苗可用。
西尼罗河病毒
最爱攻击老年人
1937年,从乌干达的西尼罗河地区一个受感染妇女的血液中首次分离鉴定出了一种新型的病毒,并取名为西尼罗河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后,约80%的病患会在一个星期内自愈。1999年之前,西尼罗河病毒仅在东半球发现。
直到1999年,西尼罗河病毒在纽约暴发流行,引起了人群大规模感染和死亡,并伴随大量的鸟类、家禽、马和牛等的死亡,感染呈现向外传播的趋势。1999年到2002年间,美国最少有39个州被波及,受感染者达4000余人,数百人因此死亡。
2003年和2012年,美国经历了两次西尼罗河病毒大爆发,2003年全美共报告了9800余个案例,200余人死亡;2012年的时候,仅仅8月中旬就有1000余人感染,其中数十人死亡,感染人数是过去平均数的3倍多。
西尼罗河病毒最大的病情曾出现在以色列、希腊、罗马尼亚和美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位于鸟类的主要迁徙路线上,该病毒就是以蚊子—鸟—蚊子传播循环而存在下来。鸟类是西尼罗河病毒的宿主,马则是西尼罗河的“终端”宿主,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在受感染后再传播感染。
对1999年纽约患病率的分析显示,与0—19岁的人群相比,50—59岁人群和80岁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成倍增加。
天气的炎热可能为西尼罗河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适宜条件,如曾经的病毒重灾区德克萨斯州就因为湿热的气候导致蚊虫到处滋生,加重了西尼罗河病毒的传播,感染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美的一半。
目前还没有预防西尼罗河病毒的特效药物,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