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不通婚”与“旗民不通婚”
文/橘玄雅
“满汉不通婚”这个说法滥觞许久,见于《德宗实录·二十七年》孝钦显的懿旨:“满汉臣民……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开除此禁……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但是实际上,遍阅清代文献,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满汉不通婚的禁令。相反,《史稿·世祖本纪》八年五月还说:“令满、汉官民得相嫁娶。”当然,这条命令实际上也并未施行。
严格的来讲,和事实比较一致的是《永宪录》的说法:“按国制,皇后诸妃及凡满洲之正室皆不与汉人联姻。”即旗人的正妻不能为民人,其他则随意。不过亦有例外,如完颜廷鏴(内府镶黄旗人)的正妻恽珠就是民人。
总而言之,所谓清代的“满汉不通婚”,实际是“旗民不通婚”。旗人,指的是满洲、蒙古、汉军、包衣,乃至于旗下家奴,他们之间的通婚是没有任何顾虑的,所以皇后出身自包衣汉姓人,也是没有丝毫问题的。(相对来说,包衣汉姓人的满化比汉军还要彻底的多)民人则指的是所有非八旗人员(蒙古旗盟之人虽不在旗,但也被视为旗人)。
具体一点来说,清代旗民通婚有两种形式:1.旗男娶民女为妻或妾,结果为民女入旗,有时也会改为满洲姓氏(如姜姓民女嫁给某旗人为妾,则改姓姜佳);2.旗女嫁与民男,结果为旗女脱离旗籍(使其后代不在旗)。
这两种通婚方式从清初到清末均十分常见,可以此窥见满汉、旗民通婚的事实。
文/橘玄雅
“满汉不通婚”这个说法滥觞许久,见于《德宗实录·二十七年》孝钦显的懿旨:“满汉臣民……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开除此禁……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但是实际上,遍阅清代文献,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满汉不通婚的禁令。相反,《史稿·世祖本纪》八年五月还说:“令满、汉官民得相嫁娶。”当然,这条命令实际上也并未施行。
严格的来讲,和事实比较一致的是《永宪录》的说法:“按国制,皇后诸妃及凡满洲之正室皆不与汉人联姻。”即旗人的正妻不能为民人,其他则随意。不过亦有例外,如完颜廷鏴(内府镶黄旗人)的正妻恽珠就是民人。
总而言之,所谓清代的“满汉不通婚”,实际是“旗民不通婚”。旗人,指的是满洲、蒙古、汉军、包衣,乃至于旗下家奴,他们之间的通婚是没有任何顾虑的,所以皇后出身自包衣汉姓人,也是没有丝毫问题的。(相对来说,包衣汉姓人的满化比汉军还要彻底的多)民人则指的是所有非八旗人员(蒙古旗盟之人虽不在旗,但也被视为旗人)。
具体一点来说,清代旗民通婚有两种形式:1.旗男娶民女为妻或妾,结果为民女入旗,有时也会改为满洲姓氏(如姜姓民女嫁给某旗人为妾,则改姓姜佳);2.旗女嫁与民男,结果为旗女脱离旗籍(使其后代不在旗)。
这两种通婚方式从清初到清末均十分常见,可以此窥见满汉、旗民通婚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