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吧 关注:29,080贴子:372,701
  • 21回复贴,共1

【换个角度看朝战】砥坪里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费伦巴赫
1951年2月13-16日(一说15日)的砥平里之战被欧美军事界称为“韩战中的盖茨堡之役”,目前基本认为是志愿军的一场大败:中方至少8个团兵力主攻美军第2师23团(3个营)和法军1个营据守的阵地,最后被迫撤退;美法军队伤亡300多人,志愿军伤亡至少5600人。因为此战,志愿军的运动战被彻底击碎,开始后撤到汉江以北,转为防御作战。


IP属地:四川1楼2015-02-24 13:33回复
    这突如其来的反冲击犹如大难临头。
    当高声呼喊着的法国人冲近的时候,中国士兵迷糊了。他们不知是怎么回事,在一刹那的犹豫之后,就纷纷转身,试图往回逃去。法国人趁势活捉了十五名中国人,拖着他们的衣领后背,带回来进行审问。
    那一夜,中国人没有再认真地攻击过法国人。然而,咬牙坚持在法国人南面一段的G连却遇到很多麻烦。希斯中尉又失去了一些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人;已经脆弱的防线更形捉襟见肘。他向在其小山坡后面的炮排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B炮排排长,阿瑟.若奇诺斯基中尉立即向希斯中尉送去了他能够派出的全部人员,不到十人。可是,他们在接近前沿时受到猛烈的迫击炮攻击。这些人从未接受过步兵训练,甚至从未打过仗。他们中有些人转身回去了,但有五人留了下来。这些人及时在希斯的阵地最薄弱处架起了0.5口径轻机枪,向进攻的敌人猛烈开火。他们的行动堵死了防御线上最岌岌可危的空隙。
    整个外围防线都遭到并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同时,砥平里中心地带也受到敌人火炮暴雨般的轰击。所有各级指挥所都被炸了。


    IP属地:四川12楼2015-02-24 13:55
    收起回复
      火线上(All Along the Line)
      二月十四日凌晨两点半,在几个小时的持续战斗之后,南部的防线再次陷入人海攻击。与以前一样,信号燃起,步枪与机枪轰鸣,无数的中国人倒下。可是,他们在三点半又来了。
      这一次,不仅是南面的G连与E连,北面的A连与C连也与敌人发生激战;而法国营二连刚刚与敌人有了一次激烈交火,他们在这时又向敌人发起了一次反冲击。
      C连的一位机枪手一直不停地扫射着,直到一颗子弹钻进他的枪膛引起爆炸。他一面高叫着要人再递一把新的机枪上来,一面用手中的0.45口径自动手枪向敌人开火。终于,在敌人已经很近的时候,有人递上另外一把完好的机枪。机枪手接过机枪,立即向正在一拥而上的敌人开火,二十六名中国士兵死在了他的散兵坑前,他的阵地总算保住了。
      在东面最靠外的K连也正遭受着中国人一刻不停的攻击。该连连长不知道自己在这样的攻击下能够坚持多久,就向爱德华中校请求二营的迫击炮给他提供火力支援。
      他得到的答案是一轮射向敌人的雷电般火炮。
      整整一夜,防御圈内二十三团所有位置上的迫击炮与重炮,一直持续不断地向敌人开火。可是,炮手们自身也在敌人的攻击之下。除开迫击炮与轻型野炮外,他们也受到中国人在横城缴获并带往砥平里的重型榴弹炮的轰击。这些从美国人手上缴获的重炮,使得美军炮手、指挥人员、医生、伤员以及事实上在中心地带的每一个人的日子都非常难过。
      在敌人一炮接一炮的攻击下,砥平里的每间房屋或其他建筑物都被一点一点地夷为平地。整个在战斗之前就大部被毁的小镇现在已完全成为了废墟。土墙倒了,茅屋顶着火并坍塌了。沿街停着的卡车与吉普车被炸得七零八落,残骸上冒着带机油味的黑烟。
      身着短大衣,呵气成霜的炊事兵们守着他们的灶坑,竭尽全力保证前面散兵坑里的步兵们能喝上热咖啡。有些炊事兵被弹片击倒,有些人眼见自己面前的灶坑被敌人的炮弹炸得粉碎。
      然而,在枪林弹雨之中,砥平里仍然坚持着。

      战后一张图。这个方向虽然不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但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5-02-24 13:57
      回复
         空中补给(Supply from the Air)

           早晨,中国人与二十三团脱离了接触。他们知道,在光天化日之下,美军的飞机会看见他们;继续进攻就是找死。但是,他们不打算撤离很远,最多也就是到砥平里周围美军炮火不及的那些山沟里,在那里,他们还可以重新集结队伍。
        中国人决没有放弃,他们仍然决心拿下砥平里,但不得不等到夜幕再次降临。
        在防御圈内,经过一夜炮火洗礼与徒手搏斗,一夜恐惧与刺骨寒冷,疲倦异常的美军士兵还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有人包扎伤口,有人修理军械,还有人在统计伤亡。
        一夜的攻击使敌人损失惨重。而在敌人迫击炮的精确打击下的二十三团却出人意料地伤亡轻微。这得归功于弗里曼上校要士兵深挖并遮盖他们的散兵坑,以及必须能够向任何方向开火的固执命令。多数法国与美国人的伤亡都发生在中国人接近了防御圈并能徒手搏斗的时候。可是,南来的路已经彻底封死了,由此,人们想到这些相对轻微的伤亡也得不到补充,感觉非常悲哀。要知道,每一位伤亡都意味着令人恐怖的夜晚到来时将少一位枪手。
        二月十四日上午,砥平里的宁静反倒让人觉得不习惯,除开偶尔传来的冷枪与迫击炮弹爆炸声而外,什么也听不到。气温并没有从零度回升多少,在散兵坑或战壕里的士兵们被冻得无法睡觉。
        打着绷带,瘸腿走路的弗里曼上校派出巡逻队搜索周围的高地。巡逻队带回来一些他们发现的中国伤兵,但并没有遭遇任何集结的中国军队。
        弗里曼上校整个上午都一直在通过无线电向上司请求对中国军队实施空中打击。他希望能对仍然集结在他的炮火不及的那些山坡后面的中国军队进行轰炸、扫射,在天黑之前尽可能地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可是,没有任何轰炸机飞来。
        弗里曼不知道,在原州附近的什么地方,也有大量中国人集结在河谷地带。李奇微将军不得不优先考虑那里的危险。不过,空中补给还是送到了陷于重围的砥平里。
          正午将至,运输机飞临砥平里,空投了成吨的物资。然而,那都是些弗里曼上校不需要的东西。大量的重炮弹药空投下来,可是,二十三团现存的弹药都用不完。食用水也来了,然而,他们已经有了喝不完的由工程连采自当地小溪然后又净化了的水。他们头一天夜里已经大量消耗,现在急需的迫击炮弹以及步枪与机枪弹药却没被空投下来。
          
        空投补给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5-02-24 14:00
        回复
          直升飞机来运走了一些重伤员。这些飞机冒着敌人冷枪袭击的危险运送伤员。还好,没人被冷枪击中。
          所有的补给都用红色或黄色的降落伞投下。被冻得难受的法国士兵捡回一些降落伞,做成小小的帐篷,支在敌人的观察哨看不见的凹地里或土包后。爱德华中校后来回忆说,整个法国营防线后方很快就变得花花绿绿,象一个吉普赛人露营的地方。
            
          补给品扔的满山都是


          IP属地:四川16楼2015-02-24 14:01
          回复
             李奇微驾到(Ridgeway Arrives)
            一架直升机轰鸣着,然后落在了团指挥所的后面。走出飞机的人头戴一顶美军特有的防冻绒帽,帽顶嵌有三颗银星。士兵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可能是李奇微将军,可他偏偏就是!他们肯定那是李奇微,因为他独一无二的装束:两个挂在夹克上的手雷。将军与上校互致军礼,然后进行了会谈。
            李奇微亲自跑来向弗里曼解释,让二十三团死守的命令是他在整个朝鲜的作战计划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他完全清除二十三团的危险境地。他想让弗里曼知道,二十三团的牺牲不是无谓的;他们决没有被抛弃或忘记。但他进一步说:“你得再坚持一个晚上。”
            弗里曼上校想知道为什么没有实施他请求的空中打击。李奇微直率地说,他现在不得不优先考虑其他地方,但是,如果二十三团能够坚守到次日凌晨,弗里曼可以得到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所有空军的支援。
            李奇微将军告诉弗里曼他已经命令在南面不远处的美国骑兵一师突破敌人重围,在次日天黑之前解救砥平里。他还安排了信号飞机在当夜飞临砥平里,尽可能长时间地在战场上空投照弹弹,使防守士兵能看到敌人在哪里。一些在南面不远处的长程重炮,也将奉命向砥平里周边的敌人开火,为二十三团尽可能地提供火力支持。
            李奇微将军的亲临前线给二十三团带来一些安慰,但也仅仅如此而已。还有整整一夜的考验啊!而这一夜,则全靠二十三团自己孤军奋战了。
            这时,第十军军部已经知道弗里曼上校的腿伤。弗里曼接到军部的直接命令,飞离砥平里接受治疗。弗里曼对命令置之不理,而当爱德华中校要求他服从命令时,他反驳说:“是我把这些人带这儿来的。我要把他们带出去!”
            从上校到最低军阶的步枪手都知道,砥平里的残酷战斗才刚刚开始。在指挥所外面,有人在清理并拆换被前一夜敌人炮火炸坏的那些沙袋。站在重新垒起沙袋圈里,他们开起了冷酷的玩笑:“这是自由人的最后一站。”(译注:上校的名字弗里曼与英文“自由人”的同义,而“最后一站”往往是指绞刑架前供死刑犯最后站立的位置。)这些人知道他们拥挤在一小块随时可能丧命的弹丸之地上,这“绞刑架”意味的幽默似乎给他们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放松。当然,玩笑归玩笑,他们对弗里曼上校仍然信心十足。
            渐渐地,折磨人的寒冷白天就过去了。天将黑的时候,砥平里的人们隐约听到从南面传来的炮声;那里,兴许骑兵一师与一些英国部队正在为解救砥平里而战。但是,声音是如此遥远与微弱,不能给砥平里的人们带来多少安慰。而可怕的夜却悄然降临了。
            这是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5-02-24 14:02
            回复
              换个角度看也不能只有美方角度,如果只是把这位作者的文章翻译过来同样有角度的狭小。


              30楼2015-02-24 15:02
              收起回复
                砥平里是个交通枢纽,汉城至原州的铁路由西北到东南横贯小镇,公路伸向四方,其中2条路即南偏西的24A和东南方向的24号公路是美军撤退或增援的必经之道。从地形上看,砥平里是个盆地,四周是连绵的高地,南有望美山(397峰),东南是379峰,东有506峰,西北是葛芒山(或葛芝山,345峰),西南有 248峰,这些高地是再理想不过的防守阵地了,但是美23团团长Freeman认为他的兵力不足,为了避免较大的间隙,他采用了较小的防御圈(注9),在南东北3个方向依靠砥平里镇周围的小丘分别部署了他的2营3营和1营,防御圈内最高峰是3营防区的229峰,西面无险可守,法国营的4个步兵连(包括一个配属的韩兵连)在平坦的水田中挖掘工事,预备队是1营的B连和配属的特种兵连(Ranger Company,又译游骑兵连)。此外还有一个工兵连。
                      团坦克连当时有14辆谢尔曼中型坦克,配属的防空机炮连有半履带4管高射机枪M16六辆和全履带2管高炮M19四辆(注10,11),这些装甲都分配给各个步兵营作为火力支撑力量,在砥平里的防守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榴炮有野炮37营的105mm十八门和野炮503营B连的155mm 六门共24门,远距曲射武器在近战中用途不是很大,不如迫击炮实用;团重迫击炮连(4.2英寸)的火力平分给各个方向,营级有自己的81mm迫击炮(各营的武器连),连级有60mm迫击炮(注12)。各种型号的榴炮和中重型迫击炮的观察员下到连级,更让人惊叹的是连级可以指导空袭,后来对于失守的G连阵地的空袭就是通过F连指示方位的,这点不知现在我们能否做到。
                      美23团从2/3日之进入砥平里,至战斗发起之日2/13日有10天时间准备工事和囤积弹药物资。各连防线设置了铁丝网,阵地前布了地雷和燃烧桶,但工事没有顶盖的,另外,在环形主防御阵地外还伸出到周围各高地和公路上建立了前哨警戒阵地,白天守晚上撤,撤时布上地雷和信号装置,各路口也设置了路障,炮兵射击的诸元也预先计算好。弹药充足,Freeman是这样说的,“自从我们到朝鲜来还没有这么多弹药,如果不经一战而撤退,我要担心如何处理所有的这些弹药”(注12),可是,他在回忆时接着又说,一旦打起来,弹药总是不够。
                      2/13日下午直到傍晚,守军可以看到四周远处的信号弹,这是中方在相互联络,现在,砥平里美法军5400官兵(注13)中的每个人都确信,今晚中国人要进攻了!
                      注9。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p184。注10。K. A. Landry, Leadership in Battle: The Siege at Chipyong-Ni. Army Magazine, Sep 2002.(http://www.ausa.org/webpub/DeptArmy...yid/KGRG-6FJHHH .注11。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134。
                      注12。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p186。注13。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155。
                  


                IP属地:四川32楼2015-02-24 15:14
                回复
                  关于法国营
                        首先,在朝鲜的这个法国营不是由法军中的任何建制部队组成的,其成员是来自各种背景的志愿者(真正的志愿军, 笔者注),虽然有70%的军官和一半的军士及近1/4的士兵是正规部队的志愿者;另外所有的志愿者必须具有法国国籍,这点限制了外籍军团士兵的加入,法国营中只有约20名已经取得法国国籍的原籍德国和瑞士外籍军团士兵,另外还有约50名阿尔及利亚人,但当时阿尔及利亚被认为是大法国的一部分。(
                        许多志愿者为了加入该营而自愿降低自己原来的军衔,其中包括营长Ralph Monclar,中将级在朝鲜佩戴中校肩章,因为这个原因,有个老兵说: “这个营是冒牌的”,意思是在质量和数量上法军中没有任何一个营能和这个营相比。(注51)
                        法国营的武器弹药及供养全部由美军提供(注52),法国营的建制组织也和美军步兵营相近, 该营的1017人组成3个步兵连,一个重武器连和一个营部连。每个步兵连有3个步兵排和1个火力排,每步兵排装备一挺0.3英寸口径机枪和3挺勃朗宁自动(轻机)枪,火力排配有2门60mm迫击炮和2门57mm无后坐力炮;营武器连有1个重机枪排(8挺)和1个反坦克排(75mm无后坐力炮4门)(注53),应该还有个81mm迫击炮排(这个是笔者自己加上的,因为美军的营有中型迫击炮,另在文献中其它处也提到法国营使用这种武器)。另外在后方还有个400人的补充单位。
                        法国营于10/25/1950到达朝鲜,由于战况紧急,原定3周的美式武器训练缩短为10天即送上前线,配属于美2师23团在战斗中熟悉装备及在朝鲜的防御及战术。法国营和美23团一起在第3次战役后期经历了与朝鲜人民军在原州横城地区的拉锯战,1/31-2/1日和23团3营在美空军的强力支持下于双联隧道地区险胜志愿军125师,接下来在砥平里又有突出和顽强的表现(法国营在砥平里另配属1个韩兵连),使得美军对其刮目相看,“第23团视法国营为浴血兄弟,对法国人的士气和勇敢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愿意这种协作关系无限期保持下去,法国人在各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第1名” 。(注54)
                        注50。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65。
                        注51。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67。
                        注52。 D. T. Murphy, Allied Coordination in a Combined Arms Battle: the French Battalion at Chipyong-ni, Korean Febrary 1951, A Research Paper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 , U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 May 1976 , p1&6. (该文是美军指挥和参谋学院的学生毕业论文)
                        注53。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67。
                        注54。 D. T. Murphy, Allied Coordination in a Combined Arms Battle: the French Battalion at Chipyong-ni, Korean Febrary 1951, A Research Paper for
                        Graduation Requirement , U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 May 1976 , p9.
                    


                  IP属地:四川40楼2015-02-24 15:19
                  回复
                    美特遣队方面说有一群50-100人和另外一些敌人从马山反斜面撤下,美坦克火力击中其中数量未知的人员(注131)。而砥平里美23团2营营长Edwards较夸张,说有中方250人在南北坦克的交叉火力下倒下,他接着用文学化的语言描述道:“惊慌的中国军队跑出掩体,逃离我们。我从来没有见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指望能看到这样的场面。环形防线四周的每个山头上,中国佬都在跑,飞机在空袭,炮兵在放炮,高射机炮在吼叫,每门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在开火,每个步兵都在射击!目标要多于我们的武器数,多好的一天啊!解围了”(注133)。
                        显然他又夸张了,15日白天只有砥平里南的115师有关部队与美军接触,整个环形防线周围的中国部队都在跑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另外他当时根本不知道砥平里是否已经解围了。
                        装甲特遣队的到来让砥平里防守者欣喜若狂,有个坦克兵回忆说,有些23团的美军和法国兵跑过来亲吻坦克,但骑5团的L连连长却怒火满腔,他的连只剩下23 人,其中13人负伤,伤员中有1人稍后死亡。他要求坦克纵队当晚回去带上沿路被丢下的人,但Crombez拒绝了,“我不打算回去,因为有太多的敌人火力”(注134)。
                          实际上L连的伤亡并不像想象中的多,不少没有爬上坦克的人员及伤员当天和当晚陆续地转回了曲水里南的骑5团阵地,最终的统计是约20人死亡,40人受伤,20人失踪(注131),可是在Crombez的报告中是:总共损失---10人阵亡(注134)。
                          虽然Crombez招来了不少非议,让步兵骑在坦克上的战术把讥讽为愚蠢的战术或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惜牺牲部下,也有质问为什么不利用美方的优势炮火和空军协调装甲特遣队,但正如李奇微所言:“他毕竟突进了Freeman的23团,我当时已告诉整个第8集团军如果有任何单位能够顶住中方攻势,我会用整个集团军去救,而Crombez就做到了”, Crombez被授予了杰出服务十字勋章,不仅被提升为准将,他于1956年退役(注134)。Crombez手下一持中立态度的军官对他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说真的,他不是战术天才也不是出色的领导,但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任务”(注135)。
                          115师343团“2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营只剩下60余人”(注136),其中4连全连170多人剩下30多人,连干部中只剩下副连长了,营长王少伯背着一支枪,下阵地后碰到了师长,只说了一句话,“师长,你看我们二营只剩下怎么几个人了” (注137),344团9连也伤亡至少过半(注136)。虽然马山最后没有守住,但343团2营和344团9连还是荣获集体二等功(注137),笔者认为当之无愧,2营和344团3营仅晚间几个小时就达成了突破,白天又顶着不可想象的空袭和炮火与美23团全部预备队战斗,虽败犹荣。如果115师第1晚就参战或其它部队在其它方向只要多一个像马山这样的突破,局面可能会完全改观。
                          砥平里的美军当时并没有想到战斗已经结束。当时砥平里美军的弹药奇缺,因为弹药短缺装甲特遣队的到来也没有增强多少防御火力。美方有人认为,如果当晚中方重新组织进攻,会是个好机会打垮和消灭被围者(注138)。因此,美23团要求了紧急的夜间弹药补给空投,有19架次之多,空投直至晚上23:40。
                          和美23团的预计相反,当晚没有任何对砥平里的攻击,中方最高指挥机构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已决定撤围。不知道砥平里美法军是否感到庆幸,但法国营营长Monclar有过评论:当攻守两方都处于危险中,胜者也就是比对手多5分钟的虚张声势(注139)。
                          注133。J. D. Coleman,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 p237。注134。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213-216。
                          注135。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198。
                          注136。李少元,硝烟岁月,p548-549。
                          注137。吴信泉,39军在朝鲜,p152。
                          注138。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206-207。
                          注139。K. E. Hamburger, Leadership in the Crucible: The Korean War Battles of Twin Tunnels & Chipyong-ni, p210。


                    IP属地:四川50楼2015-02-24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