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词典吧 关注:21贴子:121
  • 0回复贴,共1

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时,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探 源】
本计为三十六计第四套第21计,至于从何时开始将“金蝉脱壳”一语用来喻指某种军事计谋,目下尚难确证,但至少在元代以前就有了。如元惠施《幽闺记文武同盟》中写道:“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至于在军事实践中使用此计则更早。
【原 典】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 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释 义】
保持阵地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妄动。要在他困惑时转移主力。
【前人批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古今战例】
  毕再遇悬羊击鼓惑金兵,慈禧用计回北京,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华东野战军神兵天降战莱芜
【应用解析】
*避险求存,弃壳脱身
在被敌人死死围困或被紧追不舍的时候,我们因势小力单而欲拼不能,欲退不得,为了摆脱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则可以采取把“外壳”留给敌人,而自己脱身而去的办法,逃离险境。
运用此计关键在于选好所脱之“壳”,以迷惑稳住敌人。它包括看得见的形象和摸得到的实利。为此:要保持阵形不变,要虚张声势,要巧妙伪装,要主动放弃必要的利益。
*敌分我合,借壳分身
在我们正同一个敌人紧张对抗的时候,突然又发现有别处的敌人来向我们挑战,此时我们可以对原来的敌人虚张声势,使其不敢轻易来犯,而暗中抽掉主力去攻击后来之敌,待后来之敌被击溃时,再返回来集中进攻原来的敌人。这是同时对付两个或两个以上敌人的分身之法。
要想分身有术,“脱壳”之法是关键。为此:可采用摆脱之法,可采用甩脱之法,可采用挣脱之法,可采用开脱之法。
*假意屈从,骗取信任
金蝉脱壳之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假意屈从于对方,以骗取对方的信任。我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可以给敌人留下一定的信物,让敌人觉得我们比较可靠,或者认为已经掌握了控制我们的权柄,便会放心大胆地放纵我们离开,我们则可放弃信物,永远逃走不再返回。为此:要沉着果断,要迅速隐蔽,要忍痛割爱。
【精 评】
金蝉脱壳是危急存亡的脱身之计,施行此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已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拼不得,退不得,不能不行险设谋突出重围,以便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但不论是转移还是撤退,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持原来的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已方的战略目的。
【商战赏析】
  要从某种危险境地逃脱,又不被纠缠,不被追击,金蝉脱壳的确是妙计。脱逃时不会被发现,等被发觉时,敌对势力已经鞭长莫及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走有多种走法,金蝉脱壳为走计之上计。


1楼2015-04-21 23: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