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观吧 关注:5,899贴子:35,683
  • 11回复贴,共1

印度的大国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5-24 13:52回复
    从古至今无数能人志士上下求索,企图为自己的祖国找到一条强国之路。但首先就要评价什么是强国,在现代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如GDP,综合国力等。
    而评价标准确实难确定一个具体的公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大多都有一定的评价内容。


    2楼2015-05-24 13:53
    回复
      一.国土
      国土的大小绝不只是在地图上的宏伟壮观,在和平时期,他是一切生产力的载体,在战时则是战略的深度。国土小的国家注定先天不足,比利时,卢森堡
      之流富国容易强国难,摆在所有企图走向崛起之路国家的第一个就是扩大国土。但国土也不仅仅是大小,还有质量,整个西伯利亚的价值可能还比不过波
      德平原。那么印度在国土之上够了吗? 当然,湿润的恒河平原给与了印度人均耕地比中国高的基础,南部的德干高原也不赖。在面积前十的国家里,国土
      基本都好用的只有巴西和印度了,但考虑到亚马逊森林还那么受关注,印度的条件可以说得天独厚。同时,背靠喜马拉雅山,面朝印度洋在南亚中独大,
      其战略环境也比咱们好得多。可以说印度,大国第一条,BINGO


      3楼2015-05-24 13:53
      回复
        二.人口
        从国家出现以来,人口就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再zg家,
        公元2年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59,594,978就是盛世
        公元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16,163,863就是乱世。
        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品价标准。印度人口1,210,193,422(2011年) 世界第二,同时也没zg家的老龄化趋势,不可谓人口红利预期不大也。由此可以说
        印度,大国第二条,
        完败。。。。
        事实上人口并不能简单的评价位数量或人口组成,人口不足4亿的MG天下第一,人口6千万的YG也比大部分人口过亿的国家影响力大。那么是不是说,人
        口在现代不重要了呢?不是,现代评价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古代,一个人的作用是基本差不多的,不管在ZG、YD、抑或ROMA。但是现在,一个
        发达国家的高质量工人却能够干出几只兔子和一大群河马的产值,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4楼2015-05-24 13:54
        回复
          额,还要验证码。。伐开心。。
          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新名词,标准劳动力。我所说的标准劳动力指的是在所在国经济体系的(现代产业为主)一切要求之下的劳动力,在汉斯那一个本科的差
          不多算一个标准劳动力,在种花家到高中左右差不多就是标准劳动力了,在印度。。。。。认字也好啊。可是情况却没有很乐观在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报
          告中文盲问题:印度文盲率从2001年的35%下降到26%,文盲人口数量从3亿下降到2亿七千万。而且不同邦的语言还不一样,面临劳动力难以流通的问题。


          5楼2015-05-24 13:54
          回复
            TG在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汉斯就不用说了。也就是说,在发展现代工业中中国大多数人都有用,而印度却需
            去掉相当大一部分。印度不仅人口换成标准劳动力可能5、6亿都不到。而且这些人还都聚不到一起,在高中地理里就说,拉美是过度城市化,而白象是城市化
            不足,同时向中国一样沿海向内地要人,东部向中西部找工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那么是什么让两个在二战后条件相似,白象略有优势的情况到如此地步呢?


            6楼2015-05-24 13:54
            回复
              在二战结束之后,迅速崛起的国家较大的有 汉斯,脚盆,南棒,中国,其中汉斯,脚盆不仅有大量遗产(人才),而且还有各种东方(马歇尔和韩战)
              真正白手起家的只有南棒,中国俩,同时东亚儒家文化区基本都成功大发展。。。(我不要被炮决)其中儒家重教的功能不容忽视,中日韩三国在穷困时都没有
              放弃教育事业的发展,然后借人口红利东风迅速发展。这里感谢186、286们的勒紧裤腰带了。而印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教育不重视。让印度从建国到现在都是
              具有大国潜力的国家,就是不是大国


              7楼2015-05-24 13:54
              回复
                教育首先就要砸钱,砸无数小钱钱。教育重要谁都知道,但是苦了一辈子攒的小钱钱谁不想去潇洒一番,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不提高下一代的素质,就会陷入
                放羊娃的循环之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投资无底洞啊,典型见效慢,风险大的投资。
                教育还要文化,一个国家很难用超过2种语言做“教育语言”,每+一门语言可是要从小学到大学的体系,同时主流价值观也得统一。即便穆斯林几乎战满了欧洲
                但在大学里基督教的影响才是重点。
                在一个便是平等,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教育体系往往是难得的净土(相对的)因此也叫象牙塔。教育本身对人的要求是才能(包括道德)而这一切却是随机的。
                皇帝可能是弱智(晋),奴隶也混着百里奚。而大学中却不能教弱智的皇帝,却可以改变百里奚这个奴隶。
                以上几点是我发现的印度需要改变才能让教育发展,让人口红利成为印度的大国崛起之东风。
                可是印度能怎么改变,又如何改变呢? 明天见


                9楼2015-05-24 13:54
                回复
                  在国家层面就是,奴隶主联合的部落制变为地主联合的分封或私有制(这才是为什么从周之前是奴隶制而不是封建制,土地都是国家的。。)再变为资本主义的
                  近现代国家。(所以不同阶段的GDP比较并无意义,如清和日本,新中国和16国联军)体系中社会的联合越来越深。
                  为什么狗大户是封建的呢,因为根本没有


                  11楼2015-05-24 13:55
                  回复
                    印度事实上就在封建到资本之间。一方面工业发展就要解
                    放劳动力,而劳动力的解放需要国家级别(托拉斯也可)把封建残余打的落花流水(论为什么秃子是干不成资本主义的)而印度面临的就是国家的软弱。国家为
                    了选票,要想各邦妥协。各邦又向大家族妥协,而大家族又是封建的。。。。。。。。。。印度所缺的就是一个敢于向封建势力宣战的中央政府。而这样的中央
                    政府,在印度就是要有可以跳出民选的能力,或如NAZI ,或如SDL ,或如罗斯福。但考虑印度民主大国的情况,只有NAZI样带领白象打败别国,或带着白象抵御
                    侵略成功的人物。考虑到周围环境,印度只能向中巴挑战了。而印度面临的TG在上升阶段,军事上也比印度强势一些,印度前景就是中国自己出问题了。
                    孔明说过中原有变大概就是这情况了,所以印度要等,并且保证印度不会像蜀国一样没等到就亡了。


                    12楼2015-05-24 13:55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5-24 15:38
                      回复
                        印度虽然存在船大调头难的情况,但是,他的社会变革是明显的 持续性的。看好印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5-25 0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