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那个让940万人既期待又畏惧的日子。如今,6月7号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节日,如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一样,一个全国性的重大节日。
老师和家长们天天都说不要制造紧张气氛,但是我觉得他们比我更紧张。关系到940万考生和几千万家长以及老师,到处草木皆兵的样子,谁又能不紧张呢。
当然这都是看起来的样子。坐在考场里,其实什么也感觉不到,如同之前的模拟,测试,诊断一样,陌生的考场,陌生的试卷,周围陌生的人,然后响起分发试卷的声音,笔尖敲击桌子的声音。虽然试卷是陌生的,但是考察的内容已经至少复习过三次了,对应的练习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历时一年的考前复习,其实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重复到能默写下来。此时此刻,你有无数种一败涂地的可能,但是绝对不会有突然爆发的机会,一场940万人参加的考试,怎么可能会给你一个一飞冲天的通道呢?
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反思和总结过我在高考中的任何错误,这应该是我大学第一年过得如此狼狈的主要原因。我是高考的受益者,这是我三年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考试,所以我没有反思,因为我根本就没看见我的错误。
因为考数学时右前方的同学把卷子翻了过来,当时不知道时间的我跟着他手忙脚乱。我也赶紧把卷子翻了过来,然后看见哪道题就算哪个,算几步算不出来就更慌了,再换下一个。就这样到了交卷前15分钟,我没有完整得写完一道大题。身上在出汗,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手拿着笔在抖。最后,我用了一分钟平静了一下,然后写上了我能写的所有步骤。
保持冷静,数学的糟糕情况没有影响到我当天的睡眠,更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答卷。最后数学的情况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后来我查了一下右前方翻卷子的人的成绩,他总分还不到400分。他翻卷子是因为他根本不会,我翻卷子是因为我以为时间不多了。
因为一点点无关的动静引起的失误,让我没能如愿以偿去以南京开头的那几所学校,权衡了专业和地域,最终来了镇江。
结束了吗?没有,甘肃省用的是全国二卷,是目前高考所用试卷中难度较低的试卷,甘肃省26万人参加高考,是全国参加高考人数较少的省份。对比一下全国一卷,广东卷,安徽卷,四川卷,江苏卷的难度,以及参考广东75万考生,河南77万考生,四川57万考生,江苏40万考生,安徽53万考生,我们确实来到了同一所大学,但并不是同样的水平。我所在的班共2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班级前5名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并且使用全国二卷的考生未能进入前15名。所以,高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件事,还有无数多想象不到的,或者根本没有去想的困难。在全国二卷区就幸福且感激着吧。
亡羊补牢,也确实为时已晚。我不知道我在大学里狼狈的样子还会保持多久。无论还有多少不甘心,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目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感谢曾经给我压力以及动力的同学们,老师们。
还是想说,如果当初别慌,再多30分,然后去南京,现在能省不少车票钱。还有,配图说的话是真的。
老师和家长们天天都说不要制造紧张气氛,但是我觉得他们比我更紧张。关系到940万考生和几千万家长以及老师,到处草木皆兵的样子,谁又能不紧张呢。
当然这都是看起来的样子。坐在考场里,其实什么也感觉不到,如同之前的模拟,测试,诊断一样,陌生的考场,陌生的试卷,周围陌生的人,然后响起分发试卷的声音,笔尖敲击桌子的声音。虽然试卷是陌生的,但是考察的内容已经至少复习过三次了,对应的练习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历时一年的考前复习,其实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重复到能默写下来。此时此刻,你有无数种一败涂地的可能,但是绝对不会有突然爆发的机会,一场940万人参加的考试,怎么可能会给你一个一飞冲天的通道呢?
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反思和总结过我在高考中的任何错误,这应该是我大学第一年过得如此狼狈的主要原因。我是高考的受益者,这是我三年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考试,所以我没有反思,因为我根本就没看见我的错误。
因为考数学时右前方的同学把卷子翻了过来,当时不知道时间的我跟着他手忙脚乱。我也赶紧把卷子翻了过来,然后看见哪道题就算哪个,算几步算不出来就更慌了,再换下一个。就这样到了交卷前15分钟,我没有完整得写完一道大题。身上在出汗,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手拿着笔在抖。最后,我用了一分钟平静了一下,然后写上了我能写的所有步骤。
保持冷静,数学的糟糕情况没有影响到我当天的睡眠,更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答卷。最后数学的情况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后来我查了一下右前方翻卷子的人的成绩,他总分还不到400分。他翻卷子是因为他根本不会,我翻卷子是因为我以为时间不多了。
因为一点点无关的动静引起的失误,让我没能如愿以偿去以南京开头的那几所学校,权衡了专业和地域,最终来了镇江。
结束了吗?没有,甘肃省用的是全国二卷,是目前高考所用试卷中难度较低的试卷,甘肃省26万人参加高考,是全国参加高考人数较少的省份。对比一下全国一卷,广东卷,安徽卷,四川卷,江苏卷的难度,以及参考广东75万考生,河南77万考生,四川57万考生,江苏40万考生,安徽53万考生,我们确实来到了同一所大学,但并不是同样的水平。我所在的班共2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班级前5名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并且使用全国二卷的考生未能进入前15名。所以,高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件事,还有无数多想象不到的,或者根本没有去想的困难。在全国二卷区就幸福且感激着吧。
亡羊补牢,也确实为时已晚。我不知道我在大学里狼狈的样子还会保持多久。无论还有多少不甘心,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目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感谢曾经给我压力以及动力的同学们,老师们。
还是想说,如果当初别慌,再多30分,然后去南京,现在能省不少车票钱。还有,配图说的话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