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创新组织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力争用较短时间率先在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六大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联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使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并带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和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
《通知》提出,在重大工程包的实施方式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等具有较强外部性、公益性的项目,采用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政策性方式支持;对产业化能力建设等具有营利性、竞争性的项目,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等市场化方式支持。
其中,对于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通知》明确了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关键设备和系统产业化、智能船厂建设、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等四大内容,具体包括加快豪华邮轮、新型液化天然气船、绿色智能船舶等重大产品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推动自主品牌配套设备装船,培育高端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开展新型船用动力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关键配套系统的攻关,推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开发、技术引进、合资经营、海外并购等方式,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自主品牌;推动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生产管理、全寿命周期服务的深度融合,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船厂,以全面保证产品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未来船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需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填补空白和短板,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试验检测、检验认证设施和能力建设。
在7月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重大工程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影响,体量大、关联广、带动性强,是稳增长、促投资的“牛鼻子”。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产业变革的“浪潮”,但中国依旧面临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此次推出制造业重大工程包,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了19类重大工程包。
《通知》提出,在重大工程包的实施方式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等具有较强外部性、公益性的项目,采用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政策性方式支持;对产业化能力建设等具有营利性、竞争性的项目,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等市场化方式支持。
其中,对于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通知》明确了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关键设备和系统产业化、智能船厂建设、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等四大内容,具体包括加快豪华邮轮、新型液化天然气船、绿色智能船舶等重大产品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推动自主品牌配套设备装船,培育高端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开展新型船用动力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关键配套系统的攻关,推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开发、技术引进、合资经营、海外并购等方式,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自主品牌;推动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生产管理、全寿命周期服务的深度融合,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船厂,以全面保证产品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未来船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需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填补空白和短板,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试验检测、检验认证设施和能力建设。
在7月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重大工程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影响,体量大、关联广、带动性强,是稳增长、促投资的“牛鼻子”。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产业变革的“浪潮”,但中国依旧面临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此次推出制造业重大工程包,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了19类重大工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