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进入苗木业,你到底该信谁?
两只乌龟在田边头对头一动不动,这时一个专家问旁边的老农:“这两只乌龟在干什么?”老农说:“它们在比耐力,谁先动谁就输了。”专家指着一只龟壳上有甲骨文的乌龟说:“据我多年研究,这只乌龟至少已经死五千多年了。”这时另一只乌龟伸出头来说:“靠!死了也不说一声,害得老子在这里干等。”话音刚落,那只有甲骨文图案的乌龟把头伸出来大笑着说:“小样,输了吧!专家的话你也信?”
所以不要盲目地听信“砖”家。
许多投身农业的人都坚定地相信一条真理:信专家,得永生!认为自己虽然不懂农业,但找个农业专家来帮忙就行了,种什么产量高、有什么新品种专家都搞定。有专家给自己出谋划策,还怕自己干不成吗?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儿。这些专家往往是种植专家、技术专家,不是运营专家,而你要做的是农业产业运营,需要的是产业规划,而不是种植什么品种。把“砖家”当专家,你的农业怎么干得成!
2.办合作社,你应该怎么玩儿?
一男同学没钱吃饭,想跟一女同学借钱。于是他对女同学说:“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
故事告诉我们:不是索取,而是共“盈”。
许多人办合作社,让农民入股,搞资金互助。但往往农民积极性不高,钱收不上来。合作社没钱运转,就成了死循环。想让农民出资入股,就要打破传统的跟农民要钱的思维,更不要将农民孤立出去,而是要把他们拉进来,成为合作伙伴,不是向他们要钱,而是要一起赚钱。
3.你的产品,怎么才能卖出去?
一对夫妇逛商场,妻子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了钱。因为导购员对他说:“这么贵的餐具,您太太是不会舍得让您洗碗的。”
故事告诉我们:揣摩消费者的心理,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有人觉得种茶好,于是种了10万亩茶园;有人觉得种苹果好,于是种了几千亩苹果树……然后拼了命地宣传产品如何如何好,但就是卖不出去,一下傻了眼。问题出在哪儿?因为你总是用你的想法去生产你自己认为好的产品,而没有从消费者角度去分析调查他们到底需要啥?
两只乌龟在田边头对头一动不动,这时一个专家问旁边的老农:“这两只乌龟在干什么?”老农说:“它们在比耐力,谁先动谁就输了。”专家指着一只龟壳上有甲骨文的乌龟说:“据我多年研究,这只乌龟至少已经死五千多年了。”这时另一只乌龟伸出头来说:“靠!死了也不说一声,害得老子在这里干等。”话音刚落,那只有甲骨文图案的乌龟把头伸出来大笑着说:“小样,输了吧!专家的话你也信?”
所以不要盲目地听信“砖”家。
许多投身农业的人都坚定地相信一条真理:信专家,得永生!认为自己虽然不懂农业,但找个农业专家来帮忙就行了,种什么产量高、有什么新品种专家都搞定。有专家给自己出谋划策,还怕自己干不成吗?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儿。这些专家往往是种植专家、技术专家,不是运营专家,而你要做的是农业产业运营,需要的是产业规划,而不是种植什么品种。把“砖家”当专家,你的农业怎么干得成!
2.办合作社,你应该怎么玩儿?
一男同学没钱吃饭,想跟一女同学借钱。于是他对女同学说:“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
故事告诉我们:不是索取,而是共“盈”。
许多人办合作社,让农民入股,搞资金互助。但往往农民积极性不高,钱收不上来。合作社没钱运转,就成了死循环。想让农民出资入股,就要打破传统的跟农民要钱的思维,更不要将农民孤立出去,而是要把他们拉进来,成为合作伙伴,不是向他们要钱,而是要一起赚钱。
3.你的产品,怎么才能卖出去?
一对夫妇逛商场,妻子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了钱。因为导购员对他说:“这么贵的餐具,您太太是不会舍得让您洗碗的。”
故事告诉我们:揣摩消费者的心理,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有人觉得种茶好,于是种了10万亩茶园;有人觉得种苹果好,于是种了几千亩苹果树……然后拼了命地宣传产品如何如何好,但就是卖不出去,一下傻了眼。问题出在哪儿?因为你总是用你的想法去生产你自己认为好的产品,而没有从消费者角度去分析调查他们到底需要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