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因为有兴趣才能做好事,还是因为事做得好,所以一直有兴趣去做?
二者真有点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味道。
我们一般的理解,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强迫自己去做通常是很痛苦的。比如某个人不喜欢数学,但由于从小学到大学它都是主科,特别高考,数学成绩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排名,所以……所以你必须硬着头皮去学、去做题、去考试。考试分数不佳,挫折感很强烈,对数学更加没兴趣。
可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还是不得不打开那满是红叉的试卷,开始苦闷的订正。人生最不如意莫过于此,不感兴趣也做不好它却还要不断坚持。把数学作为所有专业方向主科的那位规则制定者,对于那些不喜欢数学的人来讲,是多么的不近人情啊!
另一方面,我们做得好的事情,通常都会对其感兴趣。
比如你因为儿时学会了游泳,你就一直比较喜欢游泳。你因为初学象棋赢了几把,于是之后,你经常去找人挑战象棋,练练手等等。
由于你在某方面做得还不错,因此会一直关注它、学习它、练习它,之后就玩得越来越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态。
现在的讨论核心的问题:兴趣是如何产生的?
小孩子在第一次接触一件新技能,比如学习游泳。可能是主动自愿、可能是父母逼迫、可能是巧合遇上,总之,此事对于形如白纸的儿童来说,都不会带有太大的成见,无论是否喜欢大多都不会有强烈的情绪(少部分“一见钟情”的另谈)。
我们开始尝试它。至少要下到水里去扑腾几下。旁边也许有家人、朋友或老师指点,你开始学着闷水,开始感受浮力,开始手划脚蹬的。期间不小心呛到几口水,甚至体验到沉下水底差点淹死的感觉等等。
然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练习,你有点学会了游泳或者依然不断呛水没有学会游泳。
此时,前者就会对游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后者则对游泳失去了兴趣。接下来就很简单了,前者会越来越好,后者依然不会游泳。
前者会在今后的很多年里对别人说:我对游泳很感兴趣,喜欢游泳。哪怕游泳依然是菜鸟级别。而后者,就是吓破胆的感觉……可能很少会再次下水。
到底是因为对游泳天生感兴趣,才学会了游泳,还是因为学会了游泳,所以对游泳产生了兴趣呢?我认为两者都不是兴趣产生的问题核心。
在理论上,一个正常人经过合理的训练,就一定可以学会游泳技能。
之所以最终导成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问题出在了初学的过程中。
//
//
当一个人从第一次接触一件事,到入门初步掌握这件事,这个体验过程的好坏,
决定了对此事的兴趣多少。
..
也就是说,不管你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选择任何一种专业,从事任何一个工作,如果你在刚接触的时候可以比较顺利的达到入门,体验到些许成就感,那么你就会对它感兴趣,甚至越来越有兴趣,也越学越好。
反之,初学体验不佳将直接导致兴趣的丧失。
所以我认为,绝大多数兴趣不是天生的,兴趣的有无取决于初次体验。
如果这样理解解决办法就很好想了。那就是尽量让初体验不那么困难,挫败感不那么强烈。比如有一个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或教练来帮助你入门,找适合入门的图书视频或软件来学习,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亲朋好友在旁边加油鼓励。
回到本文。
前面讲学习数学的例子。如果小朋友的家长或者小学低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可以给孩子足够的趣味引导和鼓励,让他能够相对容易的理解算术的概念、克服数学恐惧并且能够取得一定成绩,考过几次90分以上。那么之后的数学学习就不至于那么艰难,情绪上也不会造成学不好,所以不会有不感兴趣,进而更加学不好的恶性循环。
那么,兴趣有没有可能与生俱来?也就是说,对某个技能可以从没接触而就一见钟情,并游刃有余。我个人觉得,天赋这东西应该是存在的,即不用学或者稍微学习,就能把某种事情做得好到超过大多数人。如个别人天生具有的音乐、数学、运动上的天赋。
但追根溯源,这些天赋总是与幼儿时的某种环境有联系。例如音乐世家的孩子很容易造就音乐天才,小时候数学好的人很容易喜欢上编程等。
不过,假如某孩子天生特别喜欢画画,但父母却不给他任何涂鸦的机会,或者对他要求特别高,画得不满意就破口大骂,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在画画上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即使存在某种技能上的天赋,如果初学体验不佳,也会造成兴趣丧失,进而造成技能天赋的丧失。
总之,在接触学习时,有了一些辅助条件的帮助,让初体验感觉不错,那么我相信让自己对某事产生兴趣,并持续爱好它,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本文起因是我和朋友聊天,谈到这个话题,引入了我很多的思考,所以专门写作成文,文章并不是仅说程序员。
对于程序员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我相信爱好编写程序的人,通常程序写得都不会太差。
反过来,写得好的人,通常也都是喜欢编程的人。
但有不少朋友极有可能是高中填报专业选择了软件编程这个热门的专业,真正进入软件编程后,才发现,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于是学习起来很痛苦。
C++语言是一门晦涩难懂的高级语言,不适合用在入门。
之所以这样,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大学在设计编程课程时,都是从C语言、C++语言、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很抽象、相对艰难的课程入手,这个设置并没有太大问题,这些基础对编程来说至关重要,只是在学习梯度上没有做好铺垫,使得入门门槛过高
(据说欧美的在中学就引入了很多趣味的编程练习,以便在上大学以后,可以系统地学习编程理论。
我们国家的大学教育跳过了这个重要的步骤。)
这个时候,如果碰不到一个好的老师或者师兄,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下一番苦功,就会有强烈的挫折感,发现软件编程这么难,没意思。
反之,如果突破了这个困难,一切就变得非常美好。
当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主管有多好。编程是多么好玩的事呀。
原因就在于此。希望读者有所感悟。
(转载,转自VC吧)